高陽人典故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秦末漢初時,陳留高陽鄉(今河南杞縣)有一個叫酈食其的人。他家境貧窮,又沒有職業,只好在鄉里做了里監門(相當於地保)。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這個小兵真的向劉邦推薦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舍里去見面。
這天,酈食其來了。門衛進去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門衛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劉邦歷來對讀書人有一種偏見,曾經往讀書人的帽子里尿過尿。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十分生氣,瞪著大眼按著寶劍說:「你再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攀談,談得挺投機。後來,酈食其設計攻克了陳留,為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供應,被劉邦封為廣野君。酈食其又將其弟酈商薦歸劉邦,被劉邦封為將軍。楚漢戰爭中,酈食其說齊王田廣歸漢,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高陽酒徒」引為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貳』 高陽酒徒的典故出處
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版「高陽賤民酈食其權,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原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復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食其即此鄉人,他自稱高陽酒徒,迫使劉邦接見了他。後遂用「高陽酒徒」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如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醒也被高陽哎酒徒,提著這兩藍兒白菜,你可覓了他這幾貫的青蚨。「
洪升《長生殿》第十齣:「聽街市憑喳呼,偏冷落高陽酒徒。」
嚴復《送陳彤與卣歸閩》詩:「嶔奇歷落不稱意,高陽酒徒兀然醉。」
『叄』 酈食其見劉邦是怎樣的典故
真正的名士並不急於投靠誰,但是一旦尋找到自己的明主,就要抓住機會。
擇枝而棲
酈食其是陳留郡高陽縣人,自幼好讀書,但家貧落魄,只得以賤吏為職業,但他並未喪失自己的志向。秦末豪傑並起,酈食其從旁觀察,發現盡是些胸襟狹隘,目光短淺之輩,不足以成大事。因此,他藏而不露,伺機而動。
後來,他聽說沛公劉邦要從陳留經過,劉邦尚未抵達高陽之前,就派人尋訪當地的賢士能人。酈食其知道劉邦非常人,這應該是自己實現理想,大展宏圖的好機會。於是,酈食其就頭戴儒冠前去拜見。劉邦平素游手好閑,未發達時是頑劣之徒,生平最厭惡只會搖頭晃腦,背誦六經,不識時務,缺乏辦事能力的儒生。結果,他一見酈食其頭戴儒冠來訪,就很厭煩,拒絕接見。後來,旁人介紹說,酈食其是個高陽灑徒,劉邦方才決定勉強一見。
舌頭與刀
酈食其見到劉邦時,只見沛公正坐在床上,讓兩個侍女替自己洗腳。酈食其進來後,只行了禮而不跪拜,劈頭就問劉邦:「足下欲助秦攻諸侯平,且欲率諸侯而破秦平?」劉邦大怒:「天下共同苦秦久矣,何謂助攻諸侯乎?」酈食其說:「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劉邦停止洗腳,整理好衣服,向酈食其道歉。
酈食其給劉邦獻上的第一個策略是奪取戰略要塞陳留城。當時適逢劉邦起義不久,他所率領的一群烏合之眾不過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抗秦朝,無異於以卵擊石、與虎謀皮。在酈食其看來,陳留城是天下樞紐,道路四通八達,城內又存有數千方石糧食,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劉邦能夠拿下陳留城,在這里招兵買馬,那麼糧食充足,城牆堅固,進可攻,退可守,就能橫行於天下了。在分析了這樣的形勢後,酈食其向劉邦自告奮勇,利用自己和陳留縣令的私人友好關系,前去勸降。陳留縣令當然沒那麼容易就投降,酈食其一見勸降未果,竟在當夜暗殺了陳留縣令,歸來稟報劉邦。
次日,劉邦率軍攻城,守城的陳留將士見自己的縣令都死了,就沒了戰斗的信念,全都投降了劉邦。於是,劉邦兵不血刃就進入了陳留城,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他的兵馬就發展到了10萬人,這和酈食其的建議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