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戰國策里的寓言故事

戰國策里的寓言故事

發布時間: 2022-12-07 07:11:08

① 《戰國策》有那些經典故事

1、南轅北轍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

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2、唐雎不辱使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後,想以「易地」之名佔領安陵國。安陵是附屬於魏國的一個小國,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當時,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滅亡,其餘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

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騙的手段輕取安陵。出小誘而釣大魚以騙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時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這種情況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與虎狼之秦作針鋒相對的堅決斗爭。

3、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怎麼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

更羸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

更羸接著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4、不翼而飛

戰國時,有一年秦王派大將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一連攻了十七個月,也攻不下城池。王稽非常煩惱,有個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獻計說:「你如果犒賞部下,就可以鼓舞他們的鬥志,邯鄲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煩地說:「我是統帥,只知道服從國王的命令,別的事情管不了那麼多。」庄並沒有被王稽的不耐煩而嚇退,他繼續說道:你這樣講不太對。即使是父親給兒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輕視士兵已經很久了。

我聽說,假如有三個人謊稱老虎來了,那麼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如果有十個人合力彎一個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彎;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這說明眾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還是賞賜一下你的將士們吧!

可是,王稽還是聽不進庄的意見。幾天之後秦軍果然發生叛亂,嚴重地影響了戰事的順利進行,秦王很是惱怒,就把王稽處死了。

5、反璞歸真

戰國中期,齊宣王召見士人顏斶。面見齊宣王的時候,不知道是顏斶走路速度太慢還是齊宣王性子太急了,總之齊宣王很強勢地對顏斶說:「顏斶,快點走過來啊。」

當然,顏斶既然肯來見齊宣王就是為了能讓齊宣王重用自己,過上後文所說的「吃飯有肉,行路有車」的生活,但當齊宣王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瞬間,顏斶心理發生了變化,他感到尊嚴受到了挑戰,而在他來這里謀功名的時候,是不準備付出尊嚴這個代價的。

於是顏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回應,他定住腳步,毫不相讓地說:「大王,還是請您走過來吧。」

這時候朝堂上的眾位大臣按捺不住了,紛紛指責顏斶,這些人畢竟吃著齊宣王的俸祿,正所謂吃人的嘴短啊,怎能不幫主子說話呢?可嘆!這些人的才能未必不如顏斶,卻為了利益出賣了自己的人之初,即本性的善良。

看看這些人的嘴臉,顏斶心下一片冰涼:如果自己做了齊宣王的臣子,就要和這些人為伍,像狗一樣為人驅使,雖然可以過上「吃飯有肉,行路有車」的生活,又怎能彌補內心滴血的痛苦呢?想到這里,顏斶心中豁然開朗,再無疑慮。

顏斶先是給齊宣王講了一番「堯舜禹湯」尊重士人的治國大道理,齊宣王此時也看出顏斶對功名利祿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說話「先生長,先生短」的客氣了很多——既然人家不願意做自己的奴才,當然就不能以對待奴才的態度對待人家。

但齊宣王還是用話提醒顏斶說:「希望先生能與我交往,我將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備有高級車馬供您使用,妻子兒女也能穿上華貴的衣服。」

這話聽起來很客氣,用意卻很陰險,實際上是威脅說:「你顏斶視功名利祿如糞土,那你吃什麼啊?有上等宴席吃么?出門有車么?即便你不為自己著想,難道也不為妻子兒女著想么,跟著我混,你的家人生活也會不一樣哦!」

顏斶豈能聽不出齊宣王的弦外之音,但齊宣王的畢竟說的也是心裡話,顏斶也誠懇地對齊宣王說:我顏斶是一個鄉野士人,如果追求利祿富貴,就如同一塊璞中的美玉,破璞而出,被工匠雕琢,雖然地位尊貴,但是他的精神、本質已經受到了傷害,我希望回到家鄉。

晚點吃飯權當吃肉,悠閑散步權當乘車(安步當車),不犯王法權當富貴清靜純正,這才是玉的快樂啊!希望大王能夠成全我,讓我『返璞而歸真』吧!

(顏斶在這里只是講一個道理,並非通過把自己比作美玉說明自己才能卓著)說完,顏斶起身辭謝而去,再不回頭。

② 戰國時期的寓言故事20則

一塵不染——聖人具有三者之德,而無一塵之累.
大庭廣眾——以敞大眾.
兩敗俱傷——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南轅北轍——猶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補牢——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羽毛未豐——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引錐剌股——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門庭若市——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反璞歸真——顏斶知足矣,歸反於璞,則終身不辱也.
狡兔三窟——狡兔有叄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
窟.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長百獸,字若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
行,子隨我後,百獸見我敢有不走者?虎以為然,遂與之偕行,獸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
己,以為畏狐也.
驚弓之鳥——弓弦響,驚密林之鳥.
安步當車 《戰國策·齊策四》
不遺餘力 《戰國策·趙策》
不翼而飛 《戰國策·秦策》
側目而視 《戰國策·秦策》
反璞歸真 《戰國策·齊策》
高枕無憂 《戰國策·魏策一》
汗馬功勞 《戰國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
畫蛇添足 《戰國策·齊策二》
揮汗成雨 《戰國策·齊策一》
狡兔三窟 《戰國策·齊策四》
門庭若市 《戰國策·齊策一》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

③ 《戰國策》中有哪些寓言

我把原文和翻譯都找出來了,看看吧!!!!!!!!!!!!!!1一、畫蛇添足【原文】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纒。」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生,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團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譯文】楚國大將昭陽率楚軍攻打魏國,擊殺魏將,大破其軍,佔領了八座城池,又移師攻打齊國。陳軫充任齊王使者去見昭陽,再拜之後祝賀楚軍的勝利,然後站起來問昭陽:「按照楚國的制度,滅敵殺將能封什麼官爵祿位?」昭陽答道:「官至上柱國,爵為上執?」。陳軫接著又問:「比這更尊貴的還有什麼?」昭陽說:「那隻有令尹了。」陳軫就說:「令尹的確是最顯貴的官職,但楚王卻不可能設兩個令尹!我願意替將軍打個比方。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先,把一壺酒賜給門客。門客相顧商議:『這酒,幾個人喝不夠,一個人享用卻有餘,讓我們各地上畫一條蛇,先畫成的請飲此酒。』有個門客率先完成,取過酒杯准備先喝,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說:『我還可以為蛇添上足呢。』蛇足尚未畫完,另一門客的蛇也畫好了,於是奪過他手中的酒杯,說『蛇本無腳,你怎能給它硬添上腳呢?』便喝了那酒。而畫蛇腳的最終沒有喝到酒。如今將軍輔佐楚王攻打魏國,破軍殺將,奪其八城,兵鋒不減之際,又移師向齊,齊人震恐,憑這些,將軍足以立身揚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麼加封的。如果戰無不勝卻不懂得適可而止,只會招致殺身之禍,該得的官爵將不為將軍所有,正如畫蛇添足一樣!」昭陽認為他的話有道理,就撤兵回國了。二、 南轅北轍【原文】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譯文】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三、曾參殺人【原文】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譯文】從前曾參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仍然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仍然織布。又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牆,逃跑了。就連曾參這樣賢德的人,他的母親都對他產生了疑惑和不信任。四、驚弓之鳥【原文】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贏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譯文】天下各諸侯聯合起來抗秦。趙國派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黃歇說:「您已經安排好領兵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臨武君為大將。」魏加說:「我年幼時喜歡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個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說:「好的。」魏加說:「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說:『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隻病雁。』魏王說:『你怎麼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拚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現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是不妥當的。」五、鷸蚌相爭【原文】: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戰國策•燕策二》【譯文】一隻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乾死!"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