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的寓言故事
《咕咚來了》寓言故事告訴讀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能給事物下結論,不然有可能會造成誤會的;同時也不要人雲亦雲,給別人帶來恐慌,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咕咚來了》來源於一則童話故事,代表「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含義,可以通過社會從企業外部同等地強制討債的方法來解決。
《咕咚來了》講述了兔子因為聽到了「咕咚」的聲音以為怪物來了,其他的小動物也因此而逃命,很後獅子帶領大家了解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裡的聲音。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寓言來講,它告訴孩子:對於不知道的事物就要了解清楚,不要道聽途說,不要想當然,要眼見為實,要有科學實證精神。
(1)被誤會的寓言故事擴展閱讀
《咕咚來了》寓言故事
一天清晨,湖邊飄著濃霧,周圍寂靜無聲。三隻小兔快活的晨練,跑啊跳啊。忽然湖裡傳來「咕咚」一聲巨響,這奇怪的聲音把小兔們嚇的夠嗆。老大問:「這是什麼聲音啊?」小三說:「昨天晚上看的日本電視劇《奧特曼》里的大怪物,走路的聲音很像啊」。三隻兔子剛想去看個究竟,又聽到「咕咚 」一聲,「媽呀,快跑,咕咚怪物來了,快呀」它們轉身就跑。
狐狸正在練跳舞,與跑來的兔子碰了個滿懷。狐狸一聽「咕咚怪物來了!」也緊張起來,跟著就跑。它們又驚醒了睡覺的小熊和樹下面練氣功的大象。小熊和大象也不問青紅皂白,跟著它們跑起來。大象感到驚訝,拉住狐狸問:「出了什麼事?」狐狸氣喘吁吁地說:「 咕咚來了 ,那是個三個腦袋,八條腿的怪物……」
於是一路上跟著跑的動物越來越多,還有河馬、老虎、野豬……岸上這陣騷亂,使湖中的青蛙感到十分驚奇,它攔住了這群嚇蒙了的夥伴們,問:「出了什麼事?」大家七嘴八舌地形容「咕咚」 是個多麼可怕的怪物。
青蛙問:「誰見到了?」小熊推大象,大象推狐狸 ,狐狸推小兔,結果誰也沒有親眼看見。大家決定回去看看明白再說。回到湖邊,又聽見「咕咚」一聲,仔細一看,原來是木瓜長熟了,正一個個掉進水裡發出的聲音,眾動物不禁大笑起來。
B. 楊布打狗這則故事告訴了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楊布打狗》這則故事告訴人們當自己被人誤解時,不要急於生氣發怒,內只想著如何反擊,容而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弄清真相,消除誤解;需要注意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確實不是自己的問題,那麼該反對的還是要反對,該維護自己的還是要維護自己。
以短淺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是不對的.事物是千變萬化的,要想正確地認識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時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2)被誤會的寓言故事擴展閱讀:
「楊布打狗」有了特別的意義,楊布惱怒的是,僅僅因為換了一身衣服,他的狗就不能認出自己了。可是在楊朱看來,問題在於人而不在於狗,「子亦猶是」四個字,內涵實在是豐富。按照楊朱的邏輯,人與狗都是難以理解對方世界的。
在人的眼裡,同一隻狗,出去時是白色,返回時卻成了黑色,自然是很奇怪的;同樣,對於狗來說,同一個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出去,卻穿著黑色的衣服回來,或許也是最為怪異的事。楊朱的意思是,由「我」來理解天下,天下才能真正被理解。所以,與其責打狗,不如反省人。有時候想起來,人和狗其實差不多,狗道也就是人道——甚至,人道還不如狗道那麼簡單有趣。
C. 古今中外被誤解的例子誰有
為被誤解的烏鴉正名 我們孩提時大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兒,不知誰不小心將窗玻璃打破了,主人卻認為是你打的,其實是別的孩子。你這時肯定特委屈,不管你怎麼解說都沒有用,主人就一口咬定是你。這種被誤解的滋味相信你不會忘記,而且在生活中你還會遇到……古今中外,大大小小這樣的被誤解、背黑鍋、受委屈的人和事不乏其例。 這里不妨饒舌說幾個例子。莊子到梁國(諸侯國)去看望朋友惠子,被人誤傳是來爭奪惠子的相位。惠子信以為真,派人搜捕莊子。於是有那一段精彩的莊子獨白:「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鳳凰,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往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這時,貓頭鷹撿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鳳凰從它頭上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您也想拿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是智者,用一個寓言就消除了朋友的誤解。 明朝儒將袁崇煥,在與清軍作戰中,幾次大敗努爾哈赤、皇太極,卻因崇禎帝聽信離間計,誤解袁崇煥叛國而將他問罪處死。當時的北京城市民紛紛到菜市口,去爭食袁將軍被凌遲割下的人肉……這樣的被誤解導致被殘殺,實在是令人發指。 還有在戰爭中、政治斗爭中被誤解誤殺的冤魂,那些不知名的一般的人,又有誰去為他們申說?有誰能為他們去平反昭雪正名?即使平反昭雪正名了,又能挽回什麼呢? 以上無非是說,被誤解所造成的損失有多大!所遭受的傷害有多大!甚至會影響到人類歷史的進程!難道我們沒有看到人類曾經多次犯下過這樣的罪責、造成過這樣的災難嗎? 當然,我們這是以人的價值標准來衡量的。一切是非曲直,好與壞,有益與有害,善與惡……都是拿人的價值標尺度量的。對於人類社會,這個價值尺度或許具有普適性。但對於人以外的生物界來說,就不具有這種普適性,或者說,就不見得合適,甚至有些荒唐。 在自然界,每個生物都是為了自我活下去,自然生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否則,它無法活下去。自然生存,這是自然界的公平法則。「弱肉強食」這一叢林規則也是自然生存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能僅從人類的角度去判定一切是非、好壞、利害、善惡等等價值。換位思考,從動植物的角度比如鳥的角度看問題,它的生存原則就是捕食其它生物賴以維持。它有錯嗎?在此仍借用人類的哲學命題來說:存在即是惡。凡是存在的個體都是以犧牲別的個體的利益為生存條件的,那麼,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是惡的結果,換句話說,每一個個體都是惡的。那麼,我們人類指責某一類個體為非、為壞、為害、為惡,就有失公允,甚至武斷霸道了。這也說明我們人類始終存在著傲慢與偏見。 就拿烏鴉來說,由於它的黑羽,它的粗礪的叫聲,它的食量大且雜食愛吃腐肉,它的聰明不肯順服於人,等等這些自然習性,就招致人們誤解,把它與不吉祥等同起來。有的甚至給它編造了不少壞的故事、寓言,來編排它,給它蒙上不少的惡名。於是,我們就不假思索,人雲亦雲,眾口一詞,說,烏鴉是壞鳥,不吉利。就像對待袁崇煥一樣,恨不能置之死地,食肉寢皮而後快。中國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去動腦子,不去想問題,只要有人說了,有權威下了結論,那就是絕對的,只管相信就是了!這是多麼可怕的民族心理!這是多麼可怕的思維定勢!這是多麼可怕的接受文化! 其實,關於烏鴉的知識和資料,書籍上、網路上均有記載,應該說較為科學和詳細,不必費言,就到此打住吧。總之,烏鴉是可愛的!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