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范履霜典故

范履霜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2-06 13:39:42

① 范仲淹的軼事典故

范仲淹擔任邠州知州時,有一次登樓飲酒,尚未舉杯,就看到幾個人披麻戴孝地營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得知是一名書生客死邠州,准備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喪用具尚未制備。范仲淹聽後非常悲傷,立即撤去酒席,並贈以錢財,使其得辦喪事。
慶歷年間,張海(一說王倫 )率領人馬攻打淮南,路過高郵,高郵知軍晁仲約料想無法抵擋,就昭示當地富人捐錢獻酒,前去慰勞,「盜寇」很高興,沒有施暴就離開了高郵。事情傳開後,朝廷非常憤怒,富弼提議處死晁仲約。范仲淹說:「若郡縣兵力足以應戰或防守,遭遇賊兵不抵禦而去賄賂,在法理上知軍必須處死;但實際情況是高郵兵力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或防守;這種情況下殺死知軍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聽後,接受范仲淹的意見,赦免了晁仲約。
范仲淹治理國家崇尚忠厚,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和眾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懸掛他的畫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後,聞知消息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羌部族的數百首領,像孝子一樣放聲痛哭,並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范仲淹素愛彈琴,曾於琴中思古 ,又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問還有誰與他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 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載:「範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 范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
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後成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一代大儒。
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說:「王佐之才也」,並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宋仁宗恢復制科後,范仲淹告訴富弼說:「你應該由制科步入仕途」,並推舉他為茂材異等,富弼從此進入官場,成為一代名相。
相傳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惟有蘇麟,因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城裡,未得提拔。於是,蘇麟就向范仲淹獻詩一首,其中有兩句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舉信,後來蘇麟也得到升遷。 歷史上,人們給以范仲淹特別高的評價,「才其量其忠,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其實,范仲淹並沒有把自己看成完人,反而是喜歡袒露自己的真實性情。他也發過牢騷:「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迴避?」
宋人吳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范仲淹任饒州知州時,官妓 中有一位小歌妓(「小鬟」),范仲淹頗為看中。後來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因小鬟年紀太小,不便攜行,就給他的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詩(《懷慶朔堂》),在詩中說道:「慶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開。年年長有別離恨,已托東風干當來」。魏介心領神會,就把小鬟買來轉送范仲淹。 南宋姚寬還記載范仲淹曾以胭脂寄小鬟,並題詩「江南有美人,別後常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 明人朱有燉據此改編為雜劇《甄月娥春風慶朔堂》,劇前引言亦詳述此事。 范仲淹憂國憂民,不圖個人榮華富貴,從二十七歲進士及第到五十五歲主持新政,在漫長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關心政治,每遇國家大事,總是慷慨直言,由於他直言敢為,曾在八九年間里三次被貶:1029年,范仲淹因諫言太後還政,被貶;接著又在廢郭皇後上二次被貶;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圖》第三次被貶。
在這幾次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動者,尤其後兩次,成為影響慶歷士風構建的兩個重要事件,獲得了北宋士人的人格認同。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記載,范仲淹三次被貶,每貶一次,時人稱「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稱為「極光」,第二次稱為「愈光」,第三次稱為「尤光」。

② 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恆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

但由於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後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後祝壽。

一會兒要求太後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後,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2、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斗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

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後閉緊嘴巴,只做一隻翱翔高飛的鳥兒。

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復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 神說不能。又問: "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

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 毅然出走 "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 應天府書院 " 讀書學習。

4、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後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里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聖賢書。

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後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5、范仲淹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雇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

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雲:「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凄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2)范履霜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

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