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系的歷史典故

系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30 03:11:38

A.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B. 經典的歷史典故

[玉石俱焚]
夏帝太康死,其弟仲康即位。其時,世世掌管測報天地四時的羲氏、和氏飲酒行樂,荒於職守。仲康變派掌管六軍的胤後前往征討。c奉命出征,發表了一篇文告,號召將士戮力王室,討伐頑凶。同時不要放縱兵威,濫殺好人。不能如火燒崑山,不管是玉是石一概焚毀,而要殲滅其首惡,對脅從者不加治罪,對同流合污的群眾則要團結他們,幫助他們改過自新。

咸於維新 出於上述同一個故事

[出典]
《尚書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後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於眾曰:「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捂俗,咸於維新。」

[孜孜不倦]
古代傳說:有一次古帝虞舜叫大家對政事發表意見;問到禹,禹說:「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出典]
《尚書 益稷》: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水水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做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愛屋及烏]
周武王滅殷朝後,問姜子牙應怎樣處理殷朝的文武百官。姜子牙答道:「我聽說愛某一個人,往往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惡一個人,往往連帶厭惡他的小官吏,乾脆把他們全部殺光,不留一個。您看怎麼樣?」武王不同意他的意見,最後採納了周公「無變久新,唯仁是親」的寬大為懷政策。

[出典]
《說苑 貴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久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者也。」

[玩物喪志]
周武王打敗商紂以後,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有了交往。西戎進貢了一種名叫「獒」的獵犬。召公變寫了《旅獒》一文來教導武王,防止他沉溺於玩樂之中。文中有「玩物喪志」之語。

[出典]
《尚書 旅獒》: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底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於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而,畢獻方物,惟服器用。不役耳目,網路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C. 常見歷史典故的由來,你知多少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日清晨,家家戶戶門頭插柳枝,有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線或絲線繩,身佩香囊荷包,並在口、鼻、耳邊塗抹雄黃酒,相傳這樣可以避五毒(即蛇、蠍、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來」的說法,男女青少年身著時興的夏裝,盡情遊玩。青年婦女講究綉香草荷包,綴上流蘇,贈送親友。

舊時,未出嫁的姑娘將荷包帶在衣襟或系在發辮上,誘人摘取,如不被人摘去,便會自慚貌丑。是日,家家吃粽子或油餅子卷糕,親友間相互饋送。下午,城鄉居民成群結伴,游覽寺廟,舊時游海子,現在海水乾涸,廟宇也毀於地震,改游文廟、古鍾樓、雷台、海藏公園、西郊公園等。小孩到野外攀樹折枝,編制柳帽,以預防暑氣。

D. 關於周朝的歷史典故

「絕纓」這個典故源於漢代劉向的《說苑.復恩》。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平息了叛亂,非常高興,班師回朝,在宮內舉行盛大的慶功會,大擺筵席。庄王下信群臣可以盡情暢飲。到傍晚,酒興還都未盡。庄王命令點燃蠟燭,繼續狂歡。庄王看到群臣們這樣高興,就讓自己的愛妃許姬給大家敬酒,許姬漂亮,出來給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幾分歡快的氣氛,正當她給大家一一敬酒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大廳里的燭火全吹滅了。這進有人趁機扯住了許姬的衣袖,想調戲她。許姬非常聰明,她並沒有聲張,而是趁機把那人的帽纓扯斷,請求庄王查出這個人後處治。庄王聽後,卻大聲說,今日宴會大家都要盡興痛飲,把自己的帽纓都摘下來,。大臣們都摘下自己的帽纓後,庄王才命令點燃蠟燭。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席後,許姬埋怨庄王不為她出氣。庄王笑著說,人主群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後失禮有情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民不會再為楚國盡力,許姬不由的贊嘆楚王想得周到。

後來,楚莊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鄭國,不料被鄭國的伏兵圍困住,正在危急時刻,楚軍的副將唐狡單人匹馬沖入重圍,救出了楚莊王,庄王重賞唐狡,唐狡辭謝說:「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捨身相報。」庄王聽後感慨萬千。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寬宏大量,三國曹植的《求自試表》里就運用了這個典故:「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