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交友成語典故50字

交友成語典故50字

發布時間: 2022-11-30 02:49:21

① 與「交友」相關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 【管鮑之交】典故: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高山流水】典故: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 【桃園結義】典故: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 【刎頸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 【莫逆之交】出自《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 【膠漆之交】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膠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故把志趣相投、親密無間的朋友稱為膠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時就有「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之說。

  • 【捨命之交】說的是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② 有關交友的成語典故

1、東漢時期,有一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字叫公沙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讀書,認為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但是公沙穆家中窮困,沒有那麼多錢供他進入太學。於是,他到一家大戶家裡做舂米工人。而這位大戶叫吳佑,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來到他的身邊,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言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對事情很有見解。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

2、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3、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

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4、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

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5、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么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

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③ 關於交友的成語典故

1、知音之交

知音也成為知己是指非常了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初知音之交形容歷史上的俞伯牙和鍾子期。相傳俞伯牙是著名的音樂家,而鍾子期只是一介樵夫。

有天,俞伯牙在一個山下,突然琴興大發。專心致志的彈起琴來,一首又一首,突然他發現有個人一直在停著關注他,俞伯牙心想,一介樵夫,能聽懂嗎?那個人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先生志在高山啊。」

俞伯牙非常驚訝,認為唯一能聽懂的就是鍾子期了。後來就和鍾子期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後來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非常傷心的摔壞了琴,說「子期一死,我彈琴給何人聽」後來,就用知音之交形容俞伯牙和鍾子期的關系。

2、刎頸之交

重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趙王任命藺相如為上相,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將軍知道後很不開心,認為一介文官竟然在他之上非常不可思議。發誓以後見到藺相如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知道後,每次躲避著廉頗,以免和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人見藺相如如此非常失望。

認為藺相如無力相托而准備棄相府而去。藺相如知情後向門人解釋:「諸位以為廉將軍與秦王誰更可怕?」門人異口同聲地說:「應該怕的是秦王?」藺相如接著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怕廉頗嗎?

我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們想,秦國為什麼不敢圍攻我們國家,是因為我們國家武有廉頗將軍,文有我,一文一武,秦王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我跟廉頗將軍出現矛盾,豈不是最後是我們國家受到損失,我受一點委屈沒有關系,都是為了國家大計。

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真心後非常慚愧,連夜肉袒負荊至相府請罪。將相二人相擁而泣。許久,廉頗提議:「如果相國不棄,我願與相國結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言罷廉頗率先下拜,藺相如亦答拜,於是擺下酒筵,二人盡歡而散。後世稱此將、相之交為刎頸之交。

3、膠漆之交

東漢時代的讀書人陳重、雷義,兩人志趣相投,彼此相交,情如兄弟。後來相約結伴進京趕考,結果陳重名落孫山,只有雷義考上了。但是,他覺得陳重的學問比自己好,因此就去見主考官,希望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主考官當然沒有答應,雷義也毅然放棄機會,不肯獨自做官。

幾年後,雷義和陳重相約一同參加考試,結果兩人同時被錄取,而且巧合的是兩個人安排到一起當官,從此友誼更為密切,因此時人就流傳著一句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後來的人也以膠漆相投,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

4、捨命之交

春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八拜之交

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得教訓他。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拜謁。

文彥博故意讓李稷久等才出來見他,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④ 有關交友的成語故事

一、管鮑之交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

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

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二、知音之交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

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三、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

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

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 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四、膠漆之交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

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

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復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

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

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陳重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發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

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跡,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

世人贊道: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五、雞黍之交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

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

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視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

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范巨卿。」

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邊,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⑤ 交友的成語典故,關於交友的成語典故

1、杵臼之交

東漢時期,有一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叫公沙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讀書,總認為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公沙穆家中窮困,沒有那麼多錢作為他入太學學習的費用。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吳佑的富戶家做舂米工人。

吳佑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來到他的身邊,吳佑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

言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很有見解。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在封建社會,貧富縣殊,等級森嚴。一個富豪能夠屈尊降貴與一個窮苦讀書人交朋友,是件難得之事,因此被傳為一段佳話。

2、莫逆之交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3、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4、後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東漢時期,有一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字叫公沙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讀書,認為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但是公沙穆家中窮困,沒有那麼多錢供他進入太學。於是,他到一家大戶家裡做舂米工人。而這位大戶叫吳佑,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來到他的身邊,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言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對事情很有見解。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

5、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⑥ 關於交友的成語典故50字

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見長輩時的禮節,後指好友相約結拜的兄弟姐妹的關系。

點頭之交:指交情不深,僅見面點點頭的朋友,亦稱「一面之交」。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刎頸之交:那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句。「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

車笠之交:《太平御覽》引周處《風土記》:「越俗性率朴,意親好合,即脫頭上巾,解要(腰)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友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卿當下。」這種朋友,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忘年之交: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朋友。《詩經》中把兒童的發髻稱作「角」,後來人們習慣稱童年時代為「總角」。《晉書·何劭傳》:「劭字敬祖,少與武有總角之好。」

竹馬之交:小時候就相好結交的朋友。竹馬,兒童喜歡騎竹竿當馬,所以將竹馬比做小兒時。《後漢書·郭十及傳》里寫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獐數百,各騎竹馬於道次迎拜。」
一面之交,八拜之交,莫逆之交,狐朋狗友
管鮑之交 ,狐朋狗友 狐群狗黨
忘形之交:指不拘身份、形跡的知心朋友。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