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獵典故
Ⅰ 江城子密州出獵運用典故,分別有什麼作用
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作者用了「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這三個典故。
1、親射虎
典故出處:
出自《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作用:
勾勒了一個英武豪邁,氣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發了渴望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
2、遣馮唐
典故出處:
《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欺眾。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少了六個首級),被削職。
經馮唐代為辨白後,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
作用:
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運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
3、射天狼
典故出處:
星名,一稱犬星,舊說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作用:
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
(1)圍獵典故擴展閱讀:
原詩:
《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釋義: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賞析:
作者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有些花白,又有什麼妨礙呢!看來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里所指,已不限於打獵。
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麼時候才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里用了漢文帝劉恆時的一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
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並不是無的放矢。
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釋義: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徵,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的句子有:
1、左牽黃,右擎蒼
2、親射虎,看孫郎
3、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4、西北望,射天狼
Ⅲ "江城子.密州出獵"引用了哪兩個典故
這首詞的上片用了孫權射虎的典故,孫權曾騎馬射虎,馬被虎抓傷,他用長槍投刺,虎被嚇退,此處是蘇軾以孫權自比。
下片「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中用的是馮唐的典故。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打敗匈奴上書報功,因殺敵數目與實際數字略有出入而被削職。郎官馮唐向文帝直言勸諫,文帝便派他拿著符節去赦免魏尚,復任雲中太守,作者這里是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下片中的「天狼」指天狼星,該星在天空的西北方,主侵略,在詞中指西夏軍隊。
Ⅳ 親射虎,看孫郎中使用的典故
運用了三國時期孫權射虎的典故。
在《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翻譯
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到吳地遊玩,親自騎馬在凌亭射虎,馬被虎傷害。他擲出雙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從張世,用戈、獲殺了老虎。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翻譯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盪盪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4)圍獵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Ⅳ 《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典故是什麼
1、引用典故
①親射虎,看孫郎是引用的三國時期孫權狩獵射虎的典故。
②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是引用的雲中太守魏尚獲罪,但是武帝又派馮唐持借去赦免魏尚的典故。
2、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⑾,西北望,射天狼。
3、注釋
①江城子:詞牌名。
②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
③聊:姑且。
④狂:豪情
⑤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駕著蒼鷹。
⑥錦帽貂裘: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⑦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千騎,形容從騎很多。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⑧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為了酬答滿城人都隨同去看打獵的盛意,我親自射虎,請你們看看孫郎當年的射虎的英姿。
⑨親射虎,看孫郎:為「看孫郎,親射虎」的倒句。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盪盪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我的膽氣更加張揚。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麼關系呢?朝廷什麼時候才能派人拿著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4、簡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敘述獵後的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