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索寓言
① 克雷洛夫寓言的內容簡介
《克雷洛夫寓言》一書,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內言有著極強的容人民性和現實性,蘊含著他自己的以及從父輩們那裡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實際經驗。他的寓言都以詩體寫成,語言優美、寓意深刻,常借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刻畫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復雜性格,抒發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
② 魯濱遜漂流記十四章中魯濱遜給了星期五什麼
《魯濱遜漂流記》第14章中魯濱遜給了星期五衣服穿。
在《魯濱遜漂流記》第14章,原文這樣描述:
晚上,我和他一起在地洞里睡了一夜。天一亮,我就叫他跟我一起出去,並告訴他,我要給他一些衣服穿。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後,顯得很高興,因為他一直光著身子,一絲不掛。當我們走過他埋下兩個屍體的地方時,他就把那地方指給我看,並告訴我他所做的記號。
他向我做著手勢,表示要把屍體掘出來吃掉!對此,我表示十分生氣,我向他表明,對人吃人這種殘忍的行為我深惡痛絕。我做出一想到這種罪惡勾當就要嘔吐的樣子。然後,我向他招手,叫他馬上走開。他立即十分馴服地跟著我走了。
我把他帶到那小山頂上,看看他的敵人有沒有走。我拿出望遠鏡,一眼就看到了他們昨天聚集的地方。但那些野人和獨木舟都不見了。顯然他們上船走了,並且把他們的兩個同伴丟在島上,連找都沒有找他們。
(2)克魯索寓言擴展閱讀:
《魯濱遜漂流記》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是以亞歷山大·賽爾柯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的。1704年4月,賽爾柯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遺棄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叫馬薩捷爾的小島上。4年零4個月後被航海家發現而獲救。那時,賽爾柯克已忘記了人的語言,完全變成了一個野人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受這件事的啟發,構思了魯濱遜的故事。但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形象。
③ 初中必讀名著有哪些
初中生必讀名著
【初一】
1、《愛的教育》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首次出版於1886年。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2、《繁星》《春水》冰心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作家、教育家,冰心。冰心原名謝婉瑩。1919年9月才署筆名冰心。
《繁星》是一部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於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 它的主題是:母愛,自然,童真,人生。
《繁星·春水》是人們公認的小詩最高成就,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它所體現的主題是:母愛,自然,童真,構築了冰心的思想內核「愛的哲學」,《繁星·春水》包含三個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有許多小詩已被選入了中學教材,深受讀者的喜愛。
3、《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大部分把人比喻為動物來諷刺。
4、《童年》高爾基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5、《魯濱孫漂流記》丹尼爾·笛福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6、《昆蟲記》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共十卷。(法國)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這部著作的法文書名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的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於事實的故事情節曲折奇異。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初二】
7、《朝花夕拾》魯迅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
8、《駱駝祥子》老舍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
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10、《西遊記》吳承恩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11、《海底兩萬里》儒勒·凡爾納
《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全書共2卷47章。
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在法國,作品於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連載於《教育與娛樂雜志》(Magasin d』É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第一、二卷的單行本分別出版於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無插圖);插圖本出版於1871年11月16日,111幅插圖由Edouard Riou和Alphonse de Neuville繪制,Hildibrand雕刻。
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則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由盧藉東、紅溪生據太平三次的日譯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轉譯(該譯本據英譯本轉譯),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只可惜並未刊完。這是該書已知的最早的中譯本。
12、《名人傳》羅曼·羅蘭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年)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或譯作米開朗基羅)(1906)、《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稱「巨人三傳」。現已被選中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名著閱讀。這本書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初三】
13、《水滸》羅貫中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明朝萬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陽余象斗雙峰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滸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
全書通過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早期版本有「繁本」和「簡本」之分,而「繁本」又分七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三個系統,其中以百回本為最古,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一百卷敘事詳盡,內容完整,是百回本中現存最早的繁本,楊定見序、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則是該書眾多版本中內容最全的一百廿回本。
《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4、《傅雷家書》傅雷
《傅雷家書》是2006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1]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
15、《培根隨筆》培根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集。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論讀書》、 《論真理》、《論嫉妒》、 《論死亡》寫得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
16、《格列佛游記》納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1]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17、《簡愛》夏洛蒂·勃朗特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18、《新月集》《飛鳥集》泰戈爾
本書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膾炙人口的兩部詩集《新月集》和《飛鳥集》的合集。《新月集》是一部兒童詩集,語言空靈秀麗,形散神聚,給人一種無限的美感。《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智慧的深刻和篇幅的簡短成為其鮮明特色。在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中,白晝與黑夜,落葉與流螢,自由與背叛,無不在泰戈爾筆下化為一首首清麗的小詩,它們充滿著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如同被大雨沖刷後的世界,清亮而又耐人尋味
④ 伊索寓言的主要內容
《伊索寓言》中收錄有三十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回簡短精練,刻畫出答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
(4)克魯索寓言擴展閱讀;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了,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他創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
現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結集。以及人們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及古羅馬寓言匯編而成的,卻統歸在伊索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