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雅集的典故
1. 滕王閣序有多少個典故分別是什麼
滕王閣序有24個典故分別是:
1.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西京雜記》卷二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形容人才眾多各顯其能。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藉此說明水邊斷斷續續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3.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藉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4.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藉此表示由於謁見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5.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文章藉此來誇贊洪州地方很靈異。
6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文章藉此誇贊洪州人物俊美。
7.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文章藉此表現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見的心志。
8.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史記賈誼傳》記載,漢文帝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文帝把他征回長安,召見於宣室。作者藉此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9.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史記》記載,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做官了。文章藉此表達年時易往,功業難就。
10.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曾任太中大夫,對當時國家大事多所建議,一時深受器重,後受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文章藉此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11.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藉此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12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後漢書孟嘗傳》記載,東漢人孟嘗,為官清正廉潔,但不被重用,後來歸田。
13.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獨自駕車出行,在無路可走時便痛哭而返。
14.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
15.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作者藉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6.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17.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史記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又雲:「相如即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這兩句是說,未遇推薦之人,只能賦凌雲之賦而自惜。
18.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列子湯問》記載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19.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這句是說,名勝之地,終難免於荒蕪。
20.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彭澤,指陶淵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這兩句意思是說,滕王閣的宴集,勝過隱士的獨樂。《水經注》記載:「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21.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曹植《公宴詩》有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鍾嶸《詩品》記載:「宋臨川太守謝靈運,其源出於陳思(曹植)。」這里是借曹植來比擬與會的文士將對後代文壇產生影響。
22.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文章藉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2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作者藉此說明自己將往海南接受父教。
24.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鍾嶸《詩品》說:「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2. 《滕王閣序》第四、五段中的典故、、急!
1、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漢書•終軍傳》:元鼎四年,漢武帝要選擇一位能乾的使臣出使南越。終軍知道後挺身而出,主動請求前往。他向漢武帝請求到:「請陛下授予我一根長纓,南越王如果不肯歸順,我就用長纓套著他的脖子把他捉來。」漢武帝立刻答應他出使。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的說服了南越王,南越劃入漢帝國版圖指日可待。可天有不測風雲,元鼎五年,南越丞相呂嘉不肯內附漢朝,發動叛亂,終軍等人慘遭殺害,壯烈殉國。終軍死時,年僅二十餘歲。從此,終軍弱冠請纓的故事,便成為歷史佳話。
《後漢書•班超傳》:班超,班固的弟弟。他因家境貧困,曾經輟學投筆嘆道:「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志,學習英雄人物建功立業,怎能長久地在筆硯之間留連?」於是就棄文從軍了。成語「投筆從戎」。
宗愨:南朝宋人。從小就舞劍弄棒,練拳習武,年紀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一次他在哥哥的婚禮上趕走了潛入庫房的盜賊,大家紛紛稱贊他機敏勇敢,少年有為。他的叔父問他將來有什麼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一成語的來源。
2、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書•謝安傳》: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比如有芝蘭玉樹,人們都會希望它生於自己的庭院中。」 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後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孟子的鄰居是做喪事的,孟子跟他們學做喪事,孟母就搬家;第二個鄰居是商人,孟子跟他們學做買賣,孟母就又搬了家;這一次搬到了私學旁,孟子就開始學習知識和禮儀。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鯉對」之典見於《論語•季氏》:孔鯉是孔子的兒子,有一次他快步走過庭前,孔子問他學了《詩經》沒有,他回答沒有。孔子就說不學《詩經》。說話時就沒有依據,孔鯉於是去學《詩經》;又一次,孔子問他學了《禮記》沒有,他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沒有學《禮記》,就沒有立身的准則,孔鯉於是又去學《禮記》。
「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當時朝綱不振,政事腐敗,只有李膺高風亮節,聲名極高,人才紛紛投奔他,有受到他接待的人,就被稱為登龍門。後遂以登龍門比喻得到名人的援引而提高聲望。
4、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是掌管天子獵犬的官。有一次,他在侍候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正在讀《子虛賦》,並且感慨說:「我不能與這個人見面啊。」楊得意於是進言說:「臣的同鄉司馬相如說這篇賦是他所作。」漢武帝很驚奇,於是派人召見司馬相如。後來司馬相如又作《大人賦》,說的是神仙之事,漢武帝讀後大悅,感覺「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凌雲:這里指司馬相如的賦。
「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鍾期,即鍾子期。俞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鍾子期可以聽出俞伯牙彈的是高山還是流水,凡是俞伯牙彈琴時想到的,鍾子期都能體會得出,於是兩人成為知音。(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希望有知音識才)
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蘭亭:指永和九年的蘭亭集會,王羲之為此作《蘭亭集序》;
梓澤:就是晉代石崇的金谷園。石崇當時以生活極端奢侈著稱,頻以財富炫耀於世,竟與皇親國戚競奢賽寶,每每爭奇斗勝,弄得不可開交。有一次晉武帝賜給舅父王愷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王愷以為是天下至寶,興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園中向石崇誇示,誰料石崇卻嗤之以鼻,漫不經意地用鐵如意敲擊,結果三下兩下被打得粉碎。王愷大驚失色, 石崇卻若無其事,叫僕人把家中藏的珊瑚樹全部取出來讓王愷挑選: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愷看得目瞪口呆。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園內屋宇金碧輝煌,宛若皇宮,奇珍異寶堆積如山,珊瑚樹光彩奪目。金谷園是當時全國最美麗的花園。石崇結詩社24人,史稱"金谷二十四友",朝夕游於園中,飲酒賦詩。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
金谷園內築有華麗的崇綺樓,相傳是石崇寵姬綠珠所居。綠珠是廣西合浦的採珠女,能歌善舞,出落得珠圓玉潤,嫵媚動人,且又穎慧明敏,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特別寵愛。可惜好景不長,「八王之亂」打碎了金谷園的歌舞昇平。當孫秀帶兵到金谷園收捕石崇,逼取綠珠,石崇再也沒有了那昔日的威風和尊嚴,而綠珠不畏強暴,不慕榮華,不願苟且偷安,寧可墜樓身亡,也不願屈服就範。石崇與綠珠死後,金谷園幾經更手,園中的風光仍然不減當年,歷代文人雅士依然流連園中,但題詠的中心已不再是金谷園的繁華。人們敬仰綠珠的節義和剛烈,把崇綺樓改稱為「綠珠樓」。
6、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潘岳,西晉有名的才子,可稱「才貌雙全」,是西晉著名的美男子。「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即說的是他。
潘岳和陸機齊名,史稱「潘陸」。
陸機,是西晉太康、元康間最著聲譽的文學家,被後人譽為「太康之英」。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也是是駢文的奠基者。
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里曾說:「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3. 王勃相關的典故(四字)
《唐摭言》載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學。讓女婿事先准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很是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一字千金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間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仿蘭亭「曲水流觴」並作《修契序》
《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嘉泰會稽志》卷十載:「六朝宋時,謝康樂與從弟謝惠連人稱大小謝,曾泛舟耶溪,對詩於王子敬山亭。「謝靈運與惠連聯句,刻於(孤潭)樹側」」 初唐詩人宋之問更開越中唐詩風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率浙東詩人曾在雲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王勃也許意猶未盡,於同年秋再次修鍥於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後又有大歷浙東唱和(57詩人)。
4. 滕王閣序中運用到的典故,這些典故的梗概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文,全文僅七百多字,就有四十處用典,幾乎是無句不在用典。
試舉若干典故如下:
1、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釋義:這里的土地有靈秀之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見於《後漢書?徐穉傳》。徐孺,即徐稚,字孺子。東漢時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陳蕃,字仲舉,東漢汝南人,為人剛正方嚴,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賓客,只是徐稚來時才特設一榻,徐稚走後就把榻懸起來。
2、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釋義:文詞宗主孟學士所作文章就像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於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夢見自己在《太玄經》上吐出了鳳凰。
3、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釋義:王將軍的兵器庫中,藏有像紫電、青霜這樣鋒利的寶劍。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4、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釋義:排簫的音響引來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
《列子.湯問》: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沒有學得精髓就以為自己已經都學會了,於是向老師秦青辭行。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為他餞行。餞行時秦輕撫節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連天上的雲朵都為之停了下來。
5、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釋義: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睢園:西漢孝梁王在睢水邊修築的竹園。孝梁王喜歡招引文士,他常和枚乘、司馬相如等文人在園內飲酒賦詩。
彭澤之樽,陶淵明曾任彭澤令。他之前十分貧困,當彭澤令後有所改善,能「有酒盈樽」。
6、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釋義: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
鄴水:指鄴城,三國時魏的都城。曹氏父子經常在此與文人聚會。曹植曾在這里作過《公宴詩》,詩中有「朱華冒綠池」的句子。朱華,指芙蓉,也就是荷花。這里用鄴水朱華指代鄴下文人的風流;
臨川之筆指南朝詩人謝靈運,山水詩成就很高,是我國山水詩作的開創者。曾任臨川太守。
這兩句指這次宴會就像梁孝王睢園的文人聚會,勝過陶淵明獨飲的豪興,又如鄴下文人的風流,可與謝靈運的文采媲美。
7、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釋義:遠望長安沉落到夕陽之下,遙看吳郡隱現在雲霧之間。
《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從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所以這樣說。」元帝感到很驚訝。
第二天,大宴群臣時又問明帝同樣的問題,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問:「怎麼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樣?」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8、奉宣室以何年。釋義:什麼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的一個宮室。是皇帝辦公之處。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漢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見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
9、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釋義:馮唐容易衰老,李廣立功無數卻難得封侯。
見於《史記》。馮唐:西漢人,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曾當過官,後被罷免。漢武帝時求取賢良,他被舉薦,可是當時已經年過九十,無法任職;
李廣:西漢名將,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但始終未獲封侯。(借馮唐、李廣的遭遇,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10、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釋義:使賈誼這樣有才華的人屈居於長沙,並不是當時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
漢文帝時,賈誼因有才華,被召為博士,一年內被提拔為太中大夫,又准備任為公卿,後來聽信朝中元老的讒言,貶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梁鴻之典見於《後漢書》。梁鴻,東漢人。曾隱居山中。他有一次路過京師時,寫過一首對現實有所批評的詩。皇帝聽後,深為不滿,派人找他。他於是改變姓名,與妻子逃到齊魯間,後來又逃到吳地。(用賈誼和梁鴻為例,說明在賢明君主的統治下,賢能之士也難免遭遇不幸。)
5. 語文作業,滕王閣序中的典故
1,「龍光射牛斗之墟」:龍光,之寶劍的光輝。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處。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有龍泉、太阿二劍。後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2,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徐孺子的省稱。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當時隱士。據《後漢書·徐稚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才設一睡榻,徐稚去後又懸置起來。
3,「賓主盡東南之美」東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詩經-爾雅-釋地》:「東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華山之金石。」後用「東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騰蛟起鳳」: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
5,「孟學士之詞宗」, 詞宗:文壇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學家、史學家沈約。
6,「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紫電清霜:《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帶霜雪。」《春秋繁露》亦記其事。 武庫:武器庫。也可能是指西晉軍事家杜預,即杜武庫。
7,「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嬰。
8,「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鍾鳴鼎食:古代貴族鳴鍾列鼎而食,所以用鍾鳴鼎食指代名門望族。
9,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白雲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11,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12,「氣凌彭澤之樽」,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潛。陶潛,即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 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
13, 「鄴水朱華」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14,「光照臨川之筆」,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5,「四美具」,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一說,四美:音樂、飲食、文章、言語之美。劉琨《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16,「二難並」,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17,「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訓》高誘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18,「望長安於日下」,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陽比喻帝王,帝王所在處稱為「日下」。《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19,「目吳會於雲間」,雲間:江蘇松江縣(古華亭)的古稱。《世說新語·排調》:「陸雲(字士龍)華亭人,未識荀隱,張華使其相互介紹而不作常語,雲因抗手曰:„雲間陸士龍。‟」
20,「地勢極而南溟深」,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21,「天柱高而北辰遠」,天柱: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北辰:北極星,比喻國君。《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22,「懷帝閽而不見」,帝閽: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
23,「奉宣室以何年」,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
24,「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易老:馮唐在漢文帝、漢景帝時不被重用,漢武帝時被舉薦,已是九十多歲。《史記·馮唐列傳》:「(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 李廣難封: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軍功卓著,卻始終未獲封爵。
25,「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聖主:指漢文帝,泛指聖明的君主。
26,「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梁鴻:東漢人,作《五噫歌》諷刺朝廷,因此得罪漢章帝,避居齊魯、吳中。 明時:指漢章帝時代,泛指聖明的時代。
27,「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機:「機」通「幾」,預兆,細微的徵兆。《易·系辭下》:「君子見幾(機)而作。」 達人知命:通達事理的人。《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2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29,「不墜青雲之志」, 青雲之志:《續逸民傳》:「嵇康早有青雲之志。」
30,「酌貪泉而覺爽」,酌貪泉而覺爽:貪泉,在廣州附近的石門,傳說飲此水會貪得無厭,吳隱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堅定。據《晉書·吳隱之傳》,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飲貪泉之水,並作詩說:「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伯)夷(叔)齊飲,終當不易心。」
31,「處涸轍以猶歡」,處涸轍:乾涸的車轍,比喻困厄的處境。《莊子·外物》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
32,「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語意本《莊子·逍遙游》。
33,「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引申為「早年」。桑榆,日落處,表示傍晚,引申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4,「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據《後漢書·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後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
35,「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不滿世事,佯裝狂放,常駕車出遊,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36,「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終軍:據《漢書·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漢代濟南人。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僅二十餘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