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的典故
㈠ 雞年都有哪些趣聞和典故
雞的典故:
呆若木雞
典出《莊子·達生》。說周宣王特別愛看斗雞,他請齊國馴雞高手訓練出一隻常勝不敗的斗雞。這只雞站在那裡,心神安定,不驕不躁,看上去就像木雞一樣,別的雞見到它這副樣子,全都嚇跑了,不敢與它斗。呆若木雞的意思已演變成了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月懷一雞
典出《孟子》。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我知道這不好,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隻,以後改為每月偷一隻,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幹了。」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牝雞司晨
典出《尚書·牧誓》。牝雞,母雞也。打鳴本是公雞的「專利」,母雞在早晨打鳴被認為不吉利,舊時認為這預示著家庭的敗落。封建時代用以比喻婦女篡權亂政。
雞口牛後
也作「雞屍牛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典出《戰國策·韓策》。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雄雞斷尾
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雞鳴狗盜
典出《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今雞鳴狗盜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雞犬升天
又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犬皆仙」。典出《神仙傳·劉安》。書中說淮南王劉安修煉得道,臨升天之時,「余葯器置中庭,雞犬舐啄之」,也都升天成仙了。後世遂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到好處,親朋好友也連帶沾光。
牛鼎烹雞
典出《後漢書·邊讓傳》。用煮牛的大鍋烹雞。比喻大材小用。
味如雞肋
典出《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某些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
聞雞起舞
典出《晉書·祖逖傳》。說祖逖和劉琨少年而有壯懷,半夜聽見雞叫,便起身操演武藝,以備報效國家。後世即以此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鶴立雞群
又作「獨鶴雞群」。典出晉戴逵《竹林七賢論》。說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家雞野雉
典出晉何法盛《晉中興書》。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雞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山雞舞鏡
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山雞對鏡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陶犬瓦雞
典出南朝梁蕭繹《金縷子》。說陶土做的狗不能守夜,泥土塑的雞不能司晨。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的東西。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輪到初七是人日。為什麼有這么個排法呢?古時有本叫做《農家雜事》的通俗書上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按人類馴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類推。另一種說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雞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後。還有一種說法是按六畜和人的遠近排列,雞、狗養在屋裡,接近人,豬羊次之,牛馬另有欄廄,離居室最遠,所以排在後面。看來後一說似乎有些道理。為什麼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後呢?這問題古書上沒有提及,古人雖不曾發現進化論的道理,但作為能創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動物的人類要比低一等的動物出現的較晚,是合乎生物進化的原理的。春節人們畫雞可能因為初一是雞日。
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前面說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家就象徵著天雞。
雞的神聖意義在中國創日神話中,雞有幸充當創日第一日所造之物。「《太平御覽》卷三十引《談藪》注雲:一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做人。」為何雞會成為創日神話第一日所造之物呢?這必與雞的神聖意義有關。葉舒憲先生在其《原型數字「七」之謎》中有過一段描寫雞的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人日創日神話中第一日所造之雞,表面看是一種動物,在神話思維中卻是某一特定的空間方位——東方的象徵。神話學家們認為,創日神話表達的從混沌到有序,從黑暗到光明的主題,是以初民日常經驗中的東方日出,白晝取代黑夜的自然現象為藍本。
春秋時代左丘明所著《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遠古黃帝部落的十二個胞族。十二姓之中,惟獨雞是十二地支的成員。
古代計時器尚未發明,早晨的雞鳴一聲,向人們報告新一天氣開始,它不僅是庄戶人家的時鍾,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鍾。戰國時代,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就以雞鳴為准。落魄而逃的孟嘗君,面對大門緊閉的關口,擔心後面追兵到,食客中有會口技者,學雞鳴,一啼而群雞盡鳴,騙開關門。這個故事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傳為熟典。
養雞多者,也能發財致富,這類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也反映到神話傳說中。《列仙傳》卷上說:祝雞翁者,洛陽人也。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墓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養雞可以得千餘萬錢,是養雞業經濟利益豐厚的一種反映吧。雞對人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所以能夠在十二生肖中占據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唯一的禽類,而且與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穩穩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生肖出現於何時,至今不明。很可能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其萌芽。《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女吉、儇、衣是也。其中的酉恰好與後來十二生肖中的雞相配。
雞的趣聞:
說起雞,大家可能再熟悉不過了。據估測,世界上有至少190億只雞,是人類人口總數的三倍多。與此相比,在家養食用牲畜中位列亞軍的牛的數量只有14億。人類宰殺最多的動物就是雞,每年被殺的雞的數量比其他所有被殺的陸棲動物的總和還要多。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有70億只雞命喪黃泉。雞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以下,小編選取了10則有關雞的故事,讓大家對這個熟悉而陌生的朋友有更多的了解。
10. 古人養雞不為吃
什麼?養雞不為吃?!聽著讓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近期,考古學家稱人們養雞的初衷並不是食用。大約7000年前,人類為了一項臭名昭著的斗雞「運動」,開始抓野雞在家馴養,雞成為史上最早被人類家養馴化的動物之一,而這種被抓的東南亞紅原雞就是現代家雞的祖先。隨著現代工業化養殖技術的發展,雞的食用價值不再受限,這種卵生禽鳥迅速席捲世界,出現在各國餐桌之上。
歷史上,斗雞運動一度相當流行,不過現在人們意識到該行為之殘忍,很多國家已將其列入非法行為。盡管如此,斗雞這種所謂的運動就像賭博、吸毒、非法槍支交易一樣,仍在地下屢見不鮮。參與斗雞的雞都經過特殊培育和馴養,體內注滿了類固醇,腳上嵌有長達7.5厘米如匕首般的鉤子。為了防止對手的攻擊,它們身上的毛都被拔光,頭上的雞冠和頸上的肉垂也被全部切除。爭斗往往會造成單方或雙方雞慘死,各種骨折斷骨、啄瞎眼睛、還有戳破的肺,慘不忍睹。
9. 雞肉關稅(The Chicken Tax)
冷戰時期,美國養禽業迅速發展,迫使原先昂貴的雞肉價格下跌。於是,美國養殖者開始以低於進口國本地禽類的價格外銷廉價雞,這激起外國養殖者的怒氣,他們譴責美國生產者的削價出售行為損害了其利益,還宣稱美國雞肉里注滿了化學製品,有些西德人還誹謗美國雞體內注射了砒霜。隨即不久,法國、西德、還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對美雞肉徵收高額關稅,使得美國出口歐洲的雞肉量下降了至少25個百分點。
這項舉措嚴重影響了美國的農業利益,一名阿肯色州參議員甚至在一次國際性的核問題會議上打段講話,抱怨不公平的雞肉關稅。1963年,林登·約翰遜總統(President Lyndon Johnson)宣布對進口美國的澱粉、糊精、白蘭地酒和輕型卡車加征25%的關稅,以此來回擊歐洲其他國家對美徵收的高額雞肉關稅現象。
對輕型卡車徵收關稅使得眾多像大眾汽車這樣的歐洲汽車公司遭受嚴重打擊,因為當時他們的產品剛剛進入美國市場,前途一片大好。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甚至威脅約翰遜總統,說如果不採取措施以限制大眾汽車進口,他們就舉行大罷工,而回擊「雞肉關稅」正好成為限制大眾汽車進口的一個絕佳契機。
美國今天仍然有這種「雞肉關稅」(即1963年美歐之間因美國雞肉出口歐洲而引起的貿易戰,美國作為報復加征的進口稅)。盡管美國此舉保住了其輕型卡車生產者在本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但也同樣限制了這些生產者在海外基地生產的卡車的引入。福特公司曾給在土耳其工廠生產的汽車上安裝車窗和車座,以此來鑽雞肉關稅的空子。因為這樣一來,輕型卡車便能以「客用汽車」的身份進口到美國,從而免去25%的加征稅收。
當這些「客用汽車」進口到美國後,拆掉車窗和車座,就可以搖身變回輕型卡車出售(梅賽德斯(Mercedes)和道奇(Dodge)公司也採取此取巧行為)。同樣,斯巴魯BRAT也曾改造出一種車身有兩張朝後塑膠座椅的車型,以此規避針對輕型卡車課征的25%進口稅,因為兩張安裝於車斗的塑膠座椅可使BRAT以轎車車型申報,從而僅課征2.5%的進口稅。不過美國之後修訂了關稅內容,有效遏制了BRAT「鑽空子」。
8.關於肯德基的雞肉陰謀論
如果說時下能有什麼事激起廣大民眾的關注,那就非炸雞的陰謀論莫屬了。坊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說是政府發現某連鎖快餐的原料並非真正的雞肉,於是強制其將品牌名稱由「肯塔基州炸雞(Kentucky Fried Chicken)」改為「KFC」。
該言論稱,根據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研究,結果表明KFC的雞經過多次變異,已經失去了雞的屬性,充其量也就只能叫做「轉基因生物」。反正不管是什麼,它們肯定已經不能算是雞了。這種生物沒有喙,沒有羽毛,也沒有腳,只能依靠通過管子往其體內注入血液和營養成分來維持其存活。它們經過基因變異,使得骨架縮小,肉增多。
故事聽著讓人毛骨悚然,還好,這都不是真的。實際上,肯德基改名的原因是為了跟進日益豐富多樣的菜單,避免給顧客造成「肯德基只賣炸雞」的印象,而且,原名中的「炸」也容易讓顧客覺得肯德基的食物不健康。當然,他們或許僅僅是想改一個更加簡單好記的名字。還有,陰謀論中的主角新罕布希爾大學也在其官網上聲明,他們從未進行過此類實驗。
7. 「雞」槍(The Chicken Gun)
「鳥擊/鳥撞(bird strike)」非科技術語,指鳥類與飛機的相撞事故。雖然大多數鳥的體重都不到3.5千克,但如果在高速飛行的環境下同飛機相撞,會給飛機造成巨大損害,後果不堪設想。20世紀60年代,曾有一架飛機同一群歐掠鳥發生撞擊事故,導致飛機的三個引擎遺失,造成60餘人喪生。
為了驗證飛機各部分在鳥擊時的不同抵禦力,一些具有安全意識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雞」槍(又稱火雞槍、雞大炮、公雞發射器等),「雞」槍以高達1,674 km/h的速度瞄準靜止的飛機發射雞胴體。當一種新型飛機發動機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須經過「射雞測試」,才能獲得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安全證明。不僅是發動機,飛機的其他部位,如擋風玻璃、機尾、機翼等也需要經過該測試。同理,工作人員會使用大炮將「黑匣子」以高速射向地面,以檢測其是否合格(大多數「黑匣子」應該能夠承受3500倍於地球重力的力量)。
曾經有報道稱,一名缺乏經驗的工程師在發射「雞」槍時,忘記將雞胴體解凍,造成嚴重事故。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發出聲明稱事故原因是「發射的雞胴體未解凍」。但是經過一再調查,發現事故並非因未解凍而致,而是由一隻因嗅到雞肉的味道而誤入槍口的貓所致。
6. 科威特戰爭時的雞(Kuwaiti Field Chickens——KFC)
2003年入侵伊拉克算是近些年來最復雜的一次軍事行動了,這一點雞也可以證明。戰爭開始前,便有人擔心伊拉克可能會使用化學武器,可是損壞的石油設施產生的廢氣會影響化學探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再加上有些探測設備本身就很容易發生故障,不由得使人提高了警惕。
為了應對這一系列不確定性,美國軍隊決定攜帶一籠子活雞,跨越邊界,前往伊拉克。之所以選擇雞,是因為雞的呼吸系統相對較弱,易於感知化學毒素攻擊。(油田工人以前工作時也常帶著一隻金絲雀,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油氣泄漏。)如果小雞突然死了,士兵便會立馬戴上防毒面具。通過雞還能判斷什麼時候摘下面具比較安全,聽著就像升級版「適時摘面具」策略。但是這項計劃最後還是沒能實施,因為在到達海灣還不到一星期,總共43隻雞就死了41隻,一些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曾想過在海灣當地購置一批雞來實施該計劃。
第一次海灣戰爭也曾利用雞探測毒氣。據說有一天士兵醒來後,發現小雞都死了,大家驚慌不已,懷疑是遭遇了毒氣攻擊,不過事後發現小雞是凍死的。於是,於是士兵就把這些雞吃了。
5. 逮捉家禽機(Chicken Harvesters)
在家禽廠里,最煩人的工作莫過於逮雞了,逮完以後腰酸背痛,還容易引發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由於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僱主們往往很難僱到或留住專業逮雞的工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逮捉家禽雞應運而生。這種機器在30秒內最多能捉到200隻雞,一小時內最多能捉到8000隻雞。用機器逮捉小雞,聽著讓人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但實際上,因為機器不會抓住雞的腿和翅膀,所以雞很少會擦傷或受傷。實驗證明,相較於人工捉雞,使用機器反而可以降低雞腿骨30%的損傷率和雞翅膀11%的損傷率。
4. 中國絲羽雞/烏骨雞(Chinese Silkie Chickens)
跟普通雞不同,中國絲羽雞的肉呈黑色。因為其體內含有一種叫作「fibeomelanosis」的黑肉基因,該類基因會增加色素細胞的表達,使得雞骨、雞肉、甚至雞體內的器官均呈黑色或深藍色。在中國,絲羽雞又稱「烏骨雞」,意為「烏色骨頭的雞」,常用作葯補。雖然名為「中國絲羽雞」,但其是否真的源自中國暫還未得到證實。
絲羽雞除翼羽和尾羽外,全身的羽片因羽小枝沒有羽鈞而分裂成絲絨狀,羽毛蓬鬆柔軟,摸起來似絲綢,因而得名絲羽。絲羽雞性情溫馴,而且還可孵化其他禽類,如火雞和鴨子,因而受到養殖者的熱捧。
3.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早在公元前384年,便有人提出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亞里士多德認為兩者同時出現,而霍金則認為蛋生雞。這似乎是個典型的「循環引用」:只有知道答案才能推衍出答案。不過,似乎也沒那麼復雜。200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叫做「Ovocleidin-17(OC-17)」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加快蛋殼的成型。如果沒有OC-17,就無法形成雞蛋,而如果沒有雞,就沒有OC-17。所以得出結論,雞比蛋先出現。不過,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稱,該研究並不是為了解釋雞和蛋孰先孰後的問題,而且,因為蛋的出現可能比恐龍還早,所以該結論仍待進一步驗證。
2. 選擇性宰殺雛雞(Chick Culling)
選擇性宰殺雛雞是指一種殺死不想要的雞的行為。動物權利團體曾發起名為「請善待動物」的秘密行動,發現在愛荷華州的一家孵化場里,每天竟有15萬只雛鳥被人為殺死。剛一孵化,雛雞就被按照性別分揀至不同區域,雄性雛雞和病態或體弱的雌性雛雞會被無情「處死」。在美國,通常會採取「及時機械殺傷」的處死方式。工人將分揀出的雛雞活生生丟到粉碎機里,雛雞數秒便被絞碎。絞碎的肉末通常會用作肥料或給爬行動物做食物。
粉碎法聽著很殘忍,但實際上這要比英國和其他有些地區採用的毒氣法更人性化。毒氣法是指將雄性雛雞放置在一間充滿二氧化碳的密閉小屋內,而這種方法往往需要兩分鍾雛雞才會死去。之所以要將雄性雛雞殺死,是因為它們既不能孵蛋,又不像肉雞那樣增重快,因此無利可圖。
1. 呆若木雞
小雞催眠(Chicken Hypnotism),也稱「緊張性靜止行為」,指因恐懼而導致的一種精神性緊張狀態。通俗來講,就是小雞覺得自己要死了,所以變得渾身僵硬,一動不動。抓住一隻雞,用手在其喙前象徵性地比劃出拉它脖子的動作,小雞立馬就癱了。用這種方式嚇唬火雞、鵪鶉、奶牛和馬等動物,也屢試不爽。
當人用手比劃出拉脖子的動作時,小雞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人手的動作,就像被催眠一樣,變得痴傻發愣,甚至當人把它的腿放開以後,小雞都意識不到。這種僵直的狀態有時持續30秒,有時則可能持續30分鍾,甚至有時候,如果不是注意力受到外界分散,小雞會一直處於發愣的狀態。這樣對待小雞貌似有些殘忍,不過有時候這也許是避免小雞掙扎和受傷的最佳選擇了。
㈡ 雞的典故傳說
1、生肖雞的來歷
雞王是個好強爭勝的傢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毆(這種德性今天都還有殘留)。玉帝封生肖的時候,考慮了動物對人類有無功勞,雞王當然也排不上了。
有一天,雞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馬受人寵愛,金鞍銀澄,心中十分羨慕,於是上前詢問道:「馬大哥,你有今天的榮譽,靠的是什麼?」
馬回答道:「我平時耕田運物,戰時沖鋒陷陣,給人類立下功勞,當然就應該受到愛戴。」雞王道:「我要是也能封上生肖,受人尊重就好了。」
馬開導雞王道:「要得到人們的愛戴不難,只要你能發揮自己長處,給人們實實在在地辦點事就行了。拿已封的生肖的動物來說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門,豬供人肉食,龍可降雨。
你天生金嗓子,說不定對人類有幫助呢。」雞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喚醒沉睡的人們。
於是每天拂曉,雞王子早早起床,亮開嗓子歌唱,把人們從睡夢中喚醒。人們對雞王的功勞十分感激,決定請玉帝把雞也作為生賜封為神。
可是,當年玉帝封生肖的標准只要走獸,不要飛禽,六畜中的馬、牛、羊、狗都有份,唯獨沒有雞。這下可急壞了雞王,它怨、急紅了臉,喊粗了脖子,可是毫無結果。
一天晚上,雞王為這事艷情不通,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縷幽靈直上天宮,來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訴,自己每天司晨,喚起眾生,功勞頗大,去函讓入選屬相,實在想不通。
說完後,淚流不止。玉帝一想,雞王的功勞實在大,自己規定的挑選生肖標准確實有誤,於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雞王頭上,以示嘉獎。
雞王醒來後,發現頭上真有一朵紅花。於是它戴著紅花去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認出這是玉帝的「御爐紅花」,知道玉帝看重雞王,於是破格讓雞王參與生肖競爭。
到了爭排生肖的那天,雞又狗同時起床,相並而行。快到天宮時,雞怕狗佔了先,就連飛帶跑撲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沒追上,結果排在雞之後。
從此,狗對雞再無好感,見到雞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氣未消,「狗攆雞飛」的現象至今可見。而雞呢,至今還是紅著臉每天司晨,頭上戴著一朵漂亮的大紅花。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白雞嶺的傳說故事
白雞嶺是信宜市的一座名山,海拔1548米,位於信宜市白石鎮與錢排鎮的交界處,為白石河與錢排河的分山嶺。嶺下有白雞村、白雞寨、白雞街等以白雞命名的地名。
有一年,玉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間查看五穀收成,發現人間沒有了太陽,一團漆黑,五穀不生,禽獸殘害百姓,黎民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
他正要召集天宮里的大臣們商量辦法,忽見東海龍王敖廣滿頭大汗、氣喘噓噓地跑進靈霄寶殿,撲通跪下,口裡連叫:「玉帝救命,玉帝救命!」
玉帝問明了原由,原來是那個太陽藏到海底不出來,沒有多久,就把海水燒熱了,燙得西海龍王和魚鱉海怪受不了,都在狂蹦亂跳,本來平靜的海面,不斷掀起狂濤巨浪。
西海龍王領著蝦兵蟹將去驅趕太陽,前頭的還沒有靠近,就被太陽烤得受不了。西海龍王斗不過,只好讓老大東海龍王熬廣到天宮來告狀。
玉帝見事情緊急,非同一般,立刻決定,派太白金星去完成這件事。便賜給一對天宮瑤池上所卧的神雞,由兩位神仙帶到長江嶺山頂上,雄的早晨叫鳴,催太陽出海。
雌的天黑時叫鳴,喚太陽回窩。太白金星和炎帝拜辭玉帝,到了人間就把這對神雞安放在長江嶺山頂上。然後,乘坐六螭懸車,去東海督促太陽出海,起來工作。
這對神雞,潔白的羽毛,鮮紅的雞冠,金黃色的嘴巴和爪子,綠色的翅膀和尾巴,長得非常漂亮。神雞的冠子里長有靈蟲。
到時候就在雞冠里起舞跳動,神雞被撫弄得再也睡不著覺,就一聲接一聲地鳴啼。太陽聽到天下的雄雞都跟著神雞引頸而鳴,吵得無法睡懶覺,只好起來。
太陽一起來,黑夜馬上退去,天下又一片光明。後來這對神雞化作了長江嶺的最高山頭,被稱為白雞嶺。
4、呆若木雞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莊子·達生篇》。因為周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練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
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
又過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10天,紀渻子終於說差不多了。
它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掉頭就逃。
「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鬥力,貌似木頭的斗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斗雞望風而逃。可見,斗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5、牝雞司晨
商紂王進攻蘇國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螞蟻爬上銅火盆被燙死,就告訴商紂王,紂王命人做兩根銅柱,把犯人綁在銅柱上,用火燒熱銅柱叫「炮烙」。
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後感慨地說老母雞一旦打鳴,家境就要衰落了。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紂王對忠臣們的話毫不理會。
只聽信他的愛妃妲己的話。商朝的忠臣比干因為向紂王進忠言卻被紂王殺了,還被開胸挖心,說要看比干長的什麼心眼,紂王的行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強烈反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周武王的部隊在距離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紂王的部隊開戰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
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味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紂王收到武王反叛的消息。
便組織東夷族的俘虜七十萬人馬迎敵,只是這些俘虜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紛紛倒戈。紂王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絕路,他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結了。
㈢ 形容驕傲自大的寓言故事
1、《驕傲的山雞》
選自《伊索寓言》。
山雞天山美麗,渾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鮮艷奪目,叫人贊嘆不已。山雞也很為這身華羽而自豪,非常憐惜自己的美麗。
它在山間散步的時候,只要來到水邊,瞧見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會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驕傲地欣賞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絕世無雙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當政的時候,有人從南方獻給他一隻山雞。曹操十分高興,召來了有名的樂工,為他奏起動聽的曲子,好讓山雞跳舞歌唱。
樂工賣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買賬,充耳不聞,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來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雞面前,山雞連看都不看,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走來走去。
就這樣,任憑大家想盡了辦法,使盡了手段,始終都沒辦法逗得山雞起舞。曹操非常掃興,氣惱不已,斥責手下人說:「你們這么多人,連一隻山雞都對付不了,還怎麼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鍾愛的小兒子,名字叫作曹沖。曹沖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見識淵博。這時候,他動了動腦子,有了主意,於是就走上前對曹操說:
「父王,兒臣聽說山雞一向為自己的羽毛感到驕傲,所以一見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會跳起舞來欣賞自己的美麗。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鏡子來放在山雞面前,這樣山雞顧影自憐。
就會自動跳起舞來了。」曹操聽了拍手稱妙,馬上叫人將宮中最大的鏡子抬過來,放在山雞面前。山雞慢悠悠地踱到鏡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無與倫比的麗影,比在水中看到的還要清晰得多。
它先是拍打著翅膀沖著鏡子里的自己激動地鳴叫了半天,然後就扭動身體、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山雞迷人的舞姿讓曹操看得呆了,連連擊掌,贊嘆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鏡子抬走。
可憐的山雞,對影自賞,不知疲倦,無休無止地在鏡子前拚命地又唱又跳。最後,它終於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雞的確美麗,但它的虛榮心也實在太強了,以致於受人愚弄。我們可不能讓虛榮心、好勝心戰勝了理智,否則就會遭到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