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氣節諺語
❶ 常見的二十四節氣的諺語有哪些
1、秋分來早、霜降遲、寒露種源麥正當時;
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3、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4、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5、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6、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雷打秋,冬半收;
8、二八亂穿衣,春天後母面;
9、正月凍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婦,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10、寒露麥,霜降豆;
11、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12、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13、六月初一,一雷壓九台;
14、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15、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
16、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❷ 關於24節氣的諺語
1、穀雨麥懷胎,立夏長胡須。——《民間諺語》
釋義:小麥就要准備結籽粒了,專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屬夏就會長胡須也就是麥芒。
2、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民間諺語》
釋義:如果驚蟄前打雷,雨就會不停地下。
3、穀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間諺語》
釋義:穀雨的時候是種植紅薯最好的時候,種一棵能收一大筐紅薯。
4、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民間諺語》
釋義:立春的那天若是天氣好,整個春季天氣都不錯,陽光很燦爛。但若立春就陰雨綿綿的,那到清明前後,可能都是沒完沒了的陰雨天氣。
5、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民間諺語》
釋義:春分開始了之後,雨如果不停的話,清明節的前後是有好天氣的。
❸ 有關氣節的諺語
下面是關於氣節的諺語140句,歡迎閱讀!
1、立春晴,雨水勻。
2、早起三日頂一工,早起三年頂一冬。
3、秋雨透地,降霜來遲。
4、光增產,不節約,等於買了無底鍋。
5、夏至有雷三伏熱
6、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7、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8、霜降來臨溫度降,羅非魚種要捕光,溫泉溫室來越冬,明年魚種有保障。
9、芒種黃豆夏至秧,想種好麥迎霜降。
10、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生蟲
11、稀了穗頭少,產量就難保。
12、霜降,瞎撞。
13、萬眾齊把春潮鬧,爭取又一豐收年。
14、院內院外打掃凈,過好年來講衛生。
15、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16、寒露種菜,霜降種麥。
17、芒種夏至常雨,台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台風早來。
18、抗旱雙保不能忘,開動機器灌春田。
19、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東西南北中四方繁榮。
20、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21、留地不種麥,快著耕起來。
22、能叫囤尖省,不叫囤底空。
23、走親訪友把年拜,莫忘怎樣種好田。
24、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25、種地不得時,必定討苦吃。
26、日子要過好,一勤二節約。
27、復收揀起地里糧,積少成多堆滿倉。
28、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
29、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30、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31、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32、瓜窖糟,如倉倒。
3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34、壩里霜降點。
35、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36、打長譜,算細帳,過日子,不上當。
37、夏至悶熱汛來早
38、時間到霜降,種麥就慌張。
39、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糧食滿倉。
40、麥不讓霜。
41、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
42、夏不勞動秋無收,冬不節約春要愁。
43、霜降攏菜(白),立冬起菜。
44、量體裁衣,看鍋吃飯。
45、一年不吸煙,省個大黃犍。
46、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
47、種地不及時,囤里缺糧食。
48、十個懶漢九個饞,有事沒事把親串。
49、早春棉,減產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50、紅薯本是莊稼寶,就看收存好不好。
51、豐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復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52、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長江
53、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54、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
55、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56、春寒有雨夏寒晴。
57、春節前後鬧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58、秋天彎彎腰,強似冬天轉三遭。
59、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60、節約過新年,不能狂花錢
❹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諺語有那些
1、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2、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3、不懂二十四節氣,不會管園種田地。
4、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掛起。
5、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老。
6、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7、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8、立夏東南百草風,幾日幾夜好天公。
9、小暑起燥風,日日夜夜好天公。
10、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雷打驚蟄後,低地好種豆。
11、清明有雨正黃梅,清明無雨少黃梅。
12、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
13、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14、穀雨有雨兆雨多,穀雨無雨水來遲。
15、立夏不下,桑老麥罷。
16、芒種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鰍,就是爛斷犁扣。
17、小暑種芝麻,頭頂一盆花。
18、霜降不起蔥,越長心越空。
19、立冬無雨一冬晴。
20、立冬晴,柴米堆得滿地剩;立冬落,柴米貴似靈丹葯。
(4)民族氣節諺語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范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歷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9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農諺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二十四節氣
❺ 關於氣節的諺語
立秋無雨一半收,處暑有雨也難留(鄂)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皖、魯、鄂等)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東北)
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東北)
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東北)
處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東北)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干斷江(東北)
處暑晴,乾死河邊鐵馬根(東北)
處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鯽(閩南)
處暑東北風,大路做河通(閩南)
處暑不覺熱,水果免想結(閩南)
處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閩南)
處暑蟲,搖你目睭紅」( 台灣。指鯷鰮旺產,漁民日夜作業而熬紅眼睛)
處暑種蕎,白露看苗(上海)
處暑蘿卜白露菜(上海)
處暑處暑,處處要水(上海)
處暑白露節,夜涼白天熱(安徽)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華北)
處暑雷聲唱,陰雨天氣多(華北)
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華北)
處暑不抽穗,白露不低頭,過了寒露喂老牛(寧夏)
處暑早,秋分遲,白露種(冬)麥正合時(寧夏)
處暑不出頭,是谷餵了牛(西北)
處暑田豆白露蕎,下種勿遲收成好(浙江)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一河裝(四川)
處暑里的雨,谷倉里的米(河北)
處暑下雨爛谷籮(河北)
立秋處暑八月天,防治病蟲管好棉(河南)
處暑處暑,熱煞老鼠(江蘇)
處暑不出頭,拔了喂老牛(河南)
立秋種白菜,處暑摘新棉(西北)
處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河北)
處暑種蕎,白露看苗(四川)
處暑去暑通死老鼠。(河北)
❻ 24節氣的諺語
關於二十四節氣,我國自古以來也流傳了很多農諺,這都是經過數代耕作總結出來的農事安排的智慧,比如: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
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
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亂穿衣,春天後母面;
正月凍死龜,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婦;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寒露麥,霜降豆;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立春陰,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還有各地方都有一些諺語,比如四川地區傳唱的《節氣百子歌》,則將四川的民間風俗和節氣相結合,以朴實的語言娓娓道來: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年關四處去躲賬主子。
(6)民族氣節諺語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實踐價值不言而喻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按照天文學的慣例,以春分點(360度即0度)為起點自西向東度量。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兩個節氣點之間,相隔日數為15天多一點,全年即分為二十四個節氣。
也就是說,二十四節氣科學地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包括寒來暑往等季節變化的准確時間,降雨降雪等天氣現象的發生規律,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發生時刻。
對於以農耕為依賴的古老中國而言,農人對氣象氣候的准確把握有多少,意味著來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節氣便為農人預判、把握氣象氣候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其實踐價值不言而喻。
二十四節氣中的一些節氣已逐步成為大眾歡慶節日,並與民俗相結合,發展為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節日文化。例如冬至節,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吃羊肉等習俗。現在,我國台灣地區依舊保存著冬至時節用九層糕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參考資料:網路-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