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鴿子
應該知恩圖報。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邊,有一隻鴿子正在忘情地喝水,它抬頭呼吸時一瞥眼,看見一隻螞蟻掉進了小溪,但對螞蟻而言小溪不亞於汪洋大海,情況緊急,螞蟻在拚命掙扎,鴿子決定救螞蟻一命,它叼了一根草扔進了河裡,螞蟻爬上了鴿子扔給它的救命草,螞蟻得救了。
與此同時,一個光著腳的農民從溪邊經過,手中拿著一把弓箭。他一眼看到鴿子,喜不自禁,認為自己有了一頓美餐。
當他搭上弓瞄準鴿子時,螞蟻見狀在他的腳後跟上狠狠咬了一口,就在農民分神看腳之時,鴿子覺察到了危險,撲閃著翅膀飛走了,農民的美夢也泡湯了。
螞蟻和鴿子的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一個關於為人處世的哲理。人們應該知恩圖報。勿以善小而不為。有時候,你一個舉手之勞可能會拯救他人的生命,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回報。
個人的力量微為足道,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險惡的環境。保護其他弱者免受攻擊,就是使自己遠離危險。
(1)伊索寓言鴿子擴展閱讀:
《鴿子和螞蟻》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的寓言集,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錄有三十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
它對後代歐洲寓言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2. 鴿子和天鴿的伊索寓言故事道理言
今天,我復讀了這個故事制,《螞蟻和鴿子》這個故事使我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隻螞蟻掉進了水裡,被一隻鴿子就了起來,螞蟻感激不盡,過了幾天,螞蟻路過鴿子家,想跟它問好,它看見鴿子睡著了就不忍心打擾它,這時,螞蟻看見一個捕鳥人走了過來,它想告訴鴿子,可是聲音小鴿子聽不見,就在這緊急關頭,螞蟻使勁咬了捕鳥人一口,那人,大叫一聲,鴿子聽見了趕緊飛走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定要記住,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3. 伊索寓言螞蟻和鴿子感悟100字
鴿子和螞蟻應該是知恩圖報(在一個炎熱的夏季里,有一隻螞蟻被風刮落到池塘里,內命在旦夕,樹上有隻鴿子容看到這情景。「好可憐噢!去幫他吧!」鴿子趕忙將葉子丟進池塘。 螞蟻爬上葉子,葉子在漂到池邊,螞蟻便得救了。「多虧鴿子的救助啊!」 螞蟻始終記得鴿子的救命之恩。 過了很久,有位獵人來了,用槍瞄準樹上的鴿子,但是鴿子一點兒也不知道。這時螞蟻爬上獵人的腳,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獵人一痛,就把子彈打歪了。使得鴿子逃過一劫,並且螞蟻也報答了鴿子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