壚邊人似月典故
A.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什麼意思
這是個典故,講的是女子長的美貌卻要在爐邊賣酒的凄悲
B. 菩薩蠻韋庄的賞析
賞析: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對第一首的回應。難道主人公不願意回到家中嗎?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寫得多美!但這種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卻是靠濃摯的情感,而且是經過理性的浸潤後的濃摯的情感動人。
江南之美,甲於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亂的人,又怎麼會有歸屬感?故這兩句是沉鬱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
「畫船聽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卧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前二句的沉鬱,與後二句的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的藝術張力。
過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漢時蜀人司馬相如,與巨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孫宣布與文君斷絕關系,司馬相如就令文君當壚,自己穿著短褲,在大街上洗滌酒器。所以「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爐就是酒壚,爐邊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綠窗人」。
主人公何嘗不思念這位面如皎月、膚色賽霜雪的妻子?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而現在沒有老,不能還鄉,表現了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
後面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贊美韋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一、出處
唐代韋庄的《菩薩蠻》
二、原文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三、重點
1、遊人只合江南老:這里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
2、只合:只應。
3、碧於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4、壚邊:指酒家。
5、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6、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
7、須:必定,肯定。
(2)壚邊人似月典故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庄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創作於韋庄晚年寓居蜀地時期,是作者為回憶江南舊游而作。
韋庄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一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這組詞內容與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關。
二、作者簡介
韋庄(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
韋庄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 。早年屢試不第,直到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時方考取進士,任校書郎。李詢為兩川宣瑜和協使時,召韋庄為判官,奉使入蜀,歸朝後升任左補闕。天復元年(901年),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年),韋庄勸王建稱帝,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制度,舉薦張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謚「文靖」。
韋庄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其律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其詞多寫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上層社會之冶遊享樂生活及離情別緒,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 。
C. 【求∶關於江南的詩詞、典故、寫景片段等】
憶江南
[唐]白居易
①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②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③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1、江南好啊 風景我以前好像看過,日出的時候紅的勝過火,春天的江水綠的像藍色,能不愛江南嗎?
2 第一個想的就是江南,其次是吳宮,酒一杯所有事物都很完美。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什麼時候能再相逢?
3 想江南,最想的是杭州,在寺中找桂花。和你在枕上看潮水。什麼時候能再來?
古語雲,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流芳百世,那麼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一首皇甫松的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一首李煜的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溫庭筠《憶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李煜《憶江南·懷舊》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劉禹錫《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D. 男的對女的說壚邊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表達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你很美好,人似月,並誇你的手臂白皙美麗。
「壚邊人似月,浩腕凝霜雪」出自《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是唐代詞人韋庄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詞。
詩中「壚邊人似月,浩腕凝霜雪」的意思是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
原文: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代詞人韋庄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
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極點。
(4)壚邊人似月典故擴展閱讀:
賞析: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是唐代詞人韋庄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詞。此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人美景美生活美 ,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結拍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全詞純用白描寫法,清新明麗,真切可感;起結四句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詞的主體部分極寫江南好。開頭部分就已點明:「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對於江南的美景早已是人盡皆知,白居易在憶江南中就曾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來贊美江南的旖旎風光。作者作為客游江南的身份也就被「人人」奉勸終老江南。對於一位遊人而言,最感興趣的不外乎江南的山水、風月。
以下四句就具體描述了江南的妙處。上闋兩句先從美景寫起,既抓住了江南水鄉的特點,又凸顯了江南水鄉生活的悠閑自在。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在碧藍的水上、精雕細刻的畫船中,聽雨入眠的悠閑意境。下闋轉而寫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膚白如雪「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詞人寫到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畫的淋漓盡致。所以以回應「遊人只合江南老」作結:「未老末還鄉,還鄉須斷腸。」從淺層次來看,作者對江南極端迷戀,甚至遙想回鄉之後,會因思戀江南而肝腸寸斷。可是仔細體會,又會發現不妥之處,作客異鄉之人總會因思戀故土而愁腸百結。
例東漢王粲在《登樓賦》中曾雲「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而作者卻為何一反常態呢?再次回過頭來梳理全詞,會發現所謂江南好,只不過是他人勸慰之語,並非作者親言。聯系作者當時所處背景,家鄉正值一片戰亂,作者為避亂流落江南。
如果當時即還鄉,只能目擊離亂,令人斷腸,故暫不還鄉。由此我們得知,作者不還鄉只是無奈之舉。「未老」二字我們也不可忽視,古人雲「落葉歸根」,中國人這種濃的化不開的故土情節是根深蒂固的,未老尚可忍受思鄉之痛,可當年華日漸老去,鄉土是最終的歸宿。
縱觀全詞,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知本次乃憂時傷亂抒發思鄉情感之作。雖借他人之口極言異鄉美好,但也只不過是以樂景襯哀情,更突出詞人哀傷之極、思鄉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