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貔貅寓意
㈠ 貔貅的內涵寓意是什麼
貔貅有納食四方之財,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寓意。它是一種瑞獸,和龍、麒麟一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有著內容特別豐富的民俗文化,在這些民俗傳統文化中,有深受人們喜愛的能夠驅災避邪、招財納福的五瑞獸,而貔貅則是排名首位,貔貅是以財為食的。
㈡ 貔貅的寓意是什麼
貔貅別稱「辟邪、天祿、百解」,俗稱「貔大虎」,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古人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那麼貔貅有什麼寓意呢?本文就來具體分享一下:
當今所見最早的貔貅形象的藝術作品上可追溯到漢代,此時的貔貅多為帶翼的四足獸,其造形可能傳自西亞。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貔貅的形象變得更加概括抽象,裝飾意趣更濃。從現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極富曲線美,氣韻連貫,昂首挺胸,張嘴吐舌,氣宇軒昂。
㈢ 貔貅有什麼寓意
據記載,貔貅其形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鍾紐等物常用貔貅為飾,取其守護避凶之意。
貔貅本是中國人心中的財獸,傳說是龍的第九子,貔為雄性,一角,代表財運,掌管財祿,又叫天祿。貅為雌性,兩角,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貅又叫「辟邪」,能鎮宅驅邪化煞。貔貅是以財為食的,只吃不拉,意味著金銀財寶只進不出。
(3)雕刻貔貅寓意擴展閱讀:
貔貅是傳說中的怪獸,獸頭直徑寬1米左右,蒙著黑白兩色為主的薄布,獸身為一塊長約2米、黑白斑駁的長布,尾部為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
舞動時,貔貅的眼、耳、口、須能分別作出眨瞼、扇動、開合和拂動等動作。當地群眾告訴記者,貔貅舞類似民間的舞獅子,但貔貅的神態和獅子截然不同,復雜的舞蹈花樣和形式更是獨絕。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後較少出現,及至清代乾隆年間,由於乾隆皇帝好古,對古玉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痴迷與喜愛,我們可在當時宮廷所藏的數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親自授意刻於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詩詞,足可見對其的重視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