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趙國
戰國策》里的寓言故事:
1、驚弓之鳥
天下各諸侯聯合起來抗秦。趙國派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黃歇說:「您已經安排好領兵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臨武君為大將。」魏加說:「我年幼時喜歡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個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說:「好的。」魏加說:「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說:『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隻病雁。』魏王說:『你怎麼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拚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現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是不妥當的。」
2、鷸蚌相爭
一隻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乾死!"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3、南轅北轍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
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1)寓言趙國擴展閱讀: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戰國策》曾被斥之為「邪說」、「離經叛道之書」。「《戰國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抵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1]。」
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
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師道作《戰國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注》。
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齊國是怎樣解救趙國的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Ⅲ 因輕敵而失敗的寓言故事
莫過於昆陽之復戰了,當時王莽的大制將王邑帶四十萬與光武劉秀的兩千人對峙。王邑覺得必勝,就帶了一萬人出戰,先玩一玩,對部下說沒有他的命令,不能擅自出戰。他帶了那一萬人跟劉秀的幾千人打了半天沒打贏,然後城裡城外的起義軍一起上,把王邑這一萬人打敗了,後面的部隊沒有王邑的命令,不敢出來。前鋒崩潰,後面的跟著跑,兵敗如山倒。
還有韓信的背水一戰。當時韓信帶兩萬人,去伐趙,趙相陳餘有二十萬人。有人對陳餘說韓信很生猛,但是他的地形不好,我們只要把他們堵在前面,不用跟他打,再分兵截他的糧道,時間一長,他就崩潰了。結果陳餘說:二十萬人打兩萬人,還不跟他打,耍這些花槍,以為我趙國好欺負啊! 結果就帶兵出戰,韓信背水一戰,人人死戰不退,又派奇兵兩千人奪了趙國的營地,全部插上漢兵旗幟。趙軍打了半天,沒打贏,就想緩會,收軍回營,結果回頭一看,營地上全是漢軍的旗子,軍心動搖,後面是韓信追殺,立馬崩潰,二十萬就沒有了,趙國也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