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倒戈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25 16:28:32
① 牧野之戰有怎樣的典故
約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四年),武王已即位四年,他認為時機業已成熟,決定滅亡商朝。在軍事行動之前回,武王也有輿論攻勢答,即向天下人宣布了紂王的六項罪惡:1.酗酒淫佚;2.聽信婦人;3.遺棄親舊;4.任用邪佞;5.荒廢祭祀;6.相信天命。
同年初,武王親率帶甲之士4.5萬人,還有敢死隊3000人,並與早已跟周人結成聯盟的其他封國的軍隊相配合,東渡孟津,開始了討伐紂王的戰爭。武王所到之處,各地紛紛歸附。到2月5日,武王的聯軍就在殷都的郊外牧野與紂王的軍隊擺開了決戰之勢。紂王也集合起了十幾萬人與武王相抗衡,可是,因為民心的歸向,紂王的軍隊毫無戰心,反而倒戈幫助武王。所以,沒費太大的力氣,武王就攻進了都城朝歌。紂王眼看大勢已去,就登上花費巨資為自己建造的鹿台自焚身亡了。殷商王朝也就這樣滅亡在了紂王的手中。正史上記載武王不費吹灰之力而滅掉商朝,但也有記載說,在武王與紂王的決戰中,雙方大動干戈,結果是「血流漂杵」,戰死者的鮮血之多,把掉在地上的武器都浮了起來。這充分說明牧野一戰的酷烈程度。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