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較少
❶ 歇後語字越少越好,大於100個,急!!!!!!
歇後語大全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3、蠶豆開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5、打破砂鍋--------問到底 6、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一場空
13、打開天窗--------說亮話 14、船到橋頭--------自會直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17、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18、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9、芝麻開花--------節節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點燈--------白費蠟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偷雞不成--------蝕把米 24、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車--------誰敢
27、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28、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9、牆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30、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1、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32、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34、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5、貓哭耗子--------假慈悲 36、餃子破皮--------露了餡
37、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八仙聚會--------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幹也得干
41、板上訂釘--------跑不了 42、背鼓上門--------討打
43、草把做燈--------粗心(芯) 44、竹筍出土--------節節高
45、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46、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8、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49、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50、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51、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53、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 54、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7、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59、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61、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63、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6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66、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67、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68、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0、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
71、趕鴨子上架--------吃力不討好 72、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73、瞎子戴眼鏡--------裝飾 74、猴子撈月亮--------空忙一場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76、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77、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8、和尚訓道士--------管得寬
79、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80、聾子見啞巴--------不聞不問
81、銅鈑上釘鉚釘---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來直去
83、苦水裡泡黃連--------苦上加苦 84、我解纜,你推船--順水人情
85、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8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87、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風箏斷了線--------沒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風波--------大不了 90、談心不點燈--說黑話
91、頂風頂水劃船--------硬撐 92、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93、東洋人戴高帽--------假充大個 94、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95、魯班門前耍斧--------有眼無珠 96、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97、出太陽下暴雨--------假情(晴) 98、掛羊頭賣狗肉--------虛情假意
99、擔著鬍子過河--------謙虛過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離譜
101、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 102、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103、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湊熱鬧--逢場作戲
105、推小車上台階--一步一個坎 106、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107、借了一角還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109、窗戶邊吹喇叭——名聲在外 110、螃蟹過街——橫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錐子——針(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頭——就這三下子
113、聾子耳朵——擺設 114、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115、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116、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118、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120、飛機上點燈——高明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裡拔牙——冒險。 (兔)子尾巴——長不了。
(龍)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馬)尾搓繩——不合股。 掛(羊)頭賣狗肉——有名無實。
(猴)子照鏡——得意忘形。 (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閑事。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小是人
劉備訪賢——三顧茅廬 關公放曹操——念舊情
孔明斬魏延——借刀殺人 關公走麥城——死到臨頭
關老爺赴會——單刀直人 張飛古城罵關羽——誤會
曹操殺華佗——以怨報德 諸葛亮隆中對策——先聲奪人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關公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❷ 十句歇後語,字最少的
聾子耳朵--擺設
蠶豆開花--黑心
園外竹筍--外生(甥)
大蒜發芽--多心
無米之炊--難做
水煮石頭--難熬
冷鍋煮雪--難溶
香棍搭橋--難過
紙元寶--內里空
睡鞋--底軟
❸ 歇後語(字少,50條以上)
手逮刺蝟 下不了手 過河的卒子 死不回頭 過時的掛歷 費話(畫) 哈巴狗落水 時髦(濕毛) 寒冬臘月穿涼鞋 自動(凍)自覺(腳) 旱天的井 水平低 旱鴨子追貓 緊趕 和尚打架 不抓辮子 和尚的木魚 合不攏嘴 和尚念經 有口無心 黑瞎子打立正 一手遮天 黑瞎子敲門 熊到家了 黑瞎子照相 熊樣 狐狸吵架 一派胡(狐)言 花生里鑽出臭蟲 不是好人(仁) 畫上的仙桃 好看不好吃 懷里揣二十五個老鼠 百爪撓心 黃豆過篩子 沒大沒小 黃鼠狼給雞拜年 沒安好心 火車開到馬路上 越軌 火燒鬍子 練(煉)嘴 火燒眉毛 顧眼前 機關槍打飛機 抬高自己,打擊別人 雞爪上釘馬掌 不對題(蹄) 夾生飯 難吃 見狗扔骨頭 投其所好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腳底抹油 溜了 腳上綁鈴鐺 走到哪響到哪 叫化子吃豆付 一窮二白 叫化子打架 窮橫 叫化子過年 窮歡樂 叫化子看外婆 兩手空空 叫化子洗澡 窮干凈 近視眼配眼鏡 解決目前問題 近視眼打靶 目的不明 井底下看書 學問不淺 井裡投砒霜 害人不淺 開染房的說話 給點顏色 褲腰帶扎脖子上 記(系)錯了 孔夫子搬家 少不了輸(書) 孔夫子的書箱 裡面大有文章 孔明哭周瑜 假慈悲 口袋裡裝釘子 個個想出頭 拉了弦的手榴彈 不敢要 浪里的木偶 隨大流 浪里的浪花 不是吹的 老公公背兒媳婦過河 費力不討好 老和尚敲鍾 一個點兒 老虎駕轅 誰敢(趕)哪 老虎進棺材 嚇死人 老虎拉磨 不聽那套 老虎捻佛珠 假裝大聖人 老母豬張嘴 要糟 老母豬上山 緊往上爬 老母豬吃糟 酒足飯飽 老母豬嗑碗碴子 滿嘴是詞兒(瓷) 老牛鑽狗洞 難通過 老山貓呲牙 笑面虎 老壽星吃砒霜 活得不耐煩了 老鼠過街 人人喊打 老鼠進書房 咬文嚼字 老鼠拉木杴 大頭在後邊 老鼠爬香爐 碰一鼻子灰 老鼠跳到鋼琴上 亂談(彈)一氣 老鼠拖木杴 大頭在後頭 老鼠咬屁股 肯定(啃腚) 老鼠鑽風箱 兩頭受氣 老太太上雞窩 笨(奔)蛋 老太太吃黃連 苦口婆心 老太太搬家 有啥拿啥 老太太過年 一年不如一年 老太太不認識仙鶴 高級(雞) 老太太吃糖 越扯越長 老頭的拐仗 早晚得扔 老鷹捕食 見機(雞)行事 老鷹吃雞毛 填飽肚子算 倆狗爭一根骨頭 夠嗆(狗搶) 連毛鬍子吃炒麵 里挑外掘 梁山的軍師 無(吳)用 兩個叫化子拜天地 窮湊合 兩個啞巴親嘴 好的沒法說 兩手捧刺蝟 拿不起,放不下 劉備借荊洲 有借無還 劉備借荊州 想借不想還 劉備摔孩子 收買人心 呂布戲貂嬋 上了別人的當 呂洞賓的手 先知(仙指) 呂洞賓講故事 神話 輪船出國 外行(航) 輪胎里打氣 只進不出 羅漢請觀音 客少主人多 麻子照鏡子 個人觀點 馬上聽戲 奇(騎)聞 馬尾拴豆付 甭提了 馬尾拴豆付 提不起來 馬尾做琴弦 不值一談(彈) 買干魚放生 不知死活 買麻花不吃 要的是這股勁 麥桿里看人 小瞧 賣布不帶尺 存心不良(量) 賣布不帶尺 胡扯 賣水的看大河 盡是錢 賣鹽的喝開水 沒味 饅頭不吃 爭口氣 毛筆沒頭 光棍一個 門縫里瞧人 把人看扁了 米店賣鹽 多管閑(咸)事 廟里放屁 精(驚)神 母雞飛上 不是好鳥 母老虎罵 沒人敢惹 木偶唱 任人擺布 木偶進棺 死不瞑目 木頭人過河 摸不著底 木頭人救火 自身難保 木頭眼鏡 看不透 木魚改梆子 還是挨打的貨 拿帽子當鞋穿 不對頭 拿石頭腌菜 一言(鹽)難盡(進) 奶媽喂孩子 人家的 腦袋戴辣椒 紅到頂了 腦袋上生瘡 頂壞了 泥菩薩過河 自身難保 年畫上的魚 中看不中吃 牛郎約織女 後會有期 判官的肚子 鬼心腸 判官的女兒 鬼丫頭 皮球掉進醬缸里 混蛋一個 皮球掉進油缸里 又圓又滑 屁股上掛糞筐 等死(屎) 屁股上插針 越陷越深 騎老牛攆兔子 有勁使不上 騎驢看唱本 走著瞧 汽車放炮 泄氣 汽車上的喇叭 不是吹的 千里馬拉磨 大材小用 青蛙望玉兔 有天地之別 窮漢的煙袋 沒嘴 瘸子上講台 立場不穩 三九天穿涼鞋 動(凍)手動(凍)腳 三九天講話 冷言冷語 砂鍋里搗蒜 一錘子買賣 山澗里走船 行不通 山坡上烤火 就地取材(柴) 上朝不帶奏摺 忘本 上墳不燒紙 胡弄祖宗 少林寺的和尚 全(拳好) 生孩子不叫生孩子 嚇(下)人 師字少一橫 真帥 十五個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十五個人聊天 七嘴八舌 石板上烙餅 有點面生 石縫里塞棉花 軟硬兼施 石膏做冰糕 頑固不化 石匠打鐵 實(石)打實著 屎克螂與蒼蠅會餐 臭味相投 手榴彈炸廁所 激起民憤(糞) 壽星老抱琵琶 老生常談(彈) 司機罷工 想不開 死的不明不白 糊塗鬼 死人身上貼膏葯 無用 孫猴的臉 說變就變 孫悟空看桃園 自食其果 太陽和月亮講話 空談 剃頭挑子 一頭熱 天亮公雞叫 白提(啼) 天橋的把式 光說不煉 天文台的望遠鏡 好高騖遠 頭發上貼膏葯 毛病。
❹ 比較少見的歇後語
水仙不開花-------(裝蒜 )
三月間的( 菜薹) -----不嫩
芝麻地里的(大豆 )-------老大
熟透了的(藕 )------心眼多
蚊子腹中刳脂油--沒有油水
沸水鍋里煮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瘋姑娘講笑話--嘻嘻哈哈
請狼來做客--活得不耐煩
瘸子靠著瞎子走--取長補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車壞了方向盤--橫沖直撞
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窮寡婦趕集——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耗子掉水缸——時髦(濕毛)
韓湘子吹笛——不同凡響
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黃狗頭上出角——盡出洋(羊)相
黃鼠狼覓食——見機(雞)行事
黃鼠狼的腚——放不出什麼好屁來
耗子啃皮球——客(嗑)氣
和尚廟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
和尚的木魚——合不攏嘴
豁牙子拜師傅——無恥(齒)之徒
豁子喝米湯——無恥(齒)下流
豁子嘴照鏡子——當面出醜
姐妹倆賽錢——比夫(富)
叫花子過煙癮——討厭(煙)
叫化子扭秧歌——窮快活
餃子皮太薄——難免要露餡
京戲走台步——慢慢蹭
見了火的蠟燭——軟不拉耷
見了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脊樑長瘡,胸口貼膏葯——不顧後患
街上賣笛——自吹
癩蛤蟆爬到腳面上______不咬人,討人厭
鴨蛋不生腳______滾蛋
白粉洗烏鴉______無濟於事
瞎子吃湯圓______心中有數
抱元寶跳水______死要錢
大眼瞪小眼______看傻了
烏龜背石板______硬對硬
被子里放屁——獨吞
睡在廁所邊——離死(屎)不遠了
鐵匠鋪賣豆腐——軟硬兼施
神仙放屁——不同凡響
坐壇子上放屁——想不通
尿壺鑲金邊——好嘴
撅著屁股看天——有眼無珠
紗布擦屁股——露(漏)一手
高山上滾馬桶——臭名遠揚
廁所里裝煙囪——臭氣沖天
❺ 歇後語(最少10條)
歇後語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後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後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於一般人民的生活經驗。這類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於歇後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於查閱,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 - <直來直去>
冷水發面 - <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後的螞蟻 - <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里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 - <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瞭然。
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這一歇後語兼喻物、諧音,現歸入諧音類。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暗室里穿針——難過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安祿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矮子上樓梯——步步高升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按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按著腦袋往火炕里鑽——憋氣窩火
❻ 歇後語 (最少10句)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蓮──有苦版說不權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老爺下轎——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