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手怕不
A. 關於手的諺語俗語
春雷響,萬物長。
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立春三場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壠,麥子豌豆丟了種。
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
麥怕清明連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麥病。
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
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春得一犁雨,秋收萬擔糧。
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
春雨滿街流,收麥累死牛。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處盛。
一陣太陽一陣雨,栽下黃秧吃白米。
伏里無雨,谷里無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穀子壓彎椏。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裡收稻。
秋禾夜雨強似糞,一場夜雨一場肥。
立了秋,那裡下雨那裡收。
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
處暑里的雨,谷倉里的米。
處暑下雨爛谷籮。
氣溫與農業
清明熱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種田漢。
夏作秋,沒得收。
五月不熱,稻穀不結。
六月不熱,稻子不結。
六月蓋被,有谷無米。
三伏不熱,五穀不結。
鋪上熱得不能躺,田裡只見莊稼長。
人在屋裡熱得跳,稻在田裡哈哈笑。
人往屋裡鑽,稻在田裡竄。
人熱了跳,稻熱了笑。
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
遭了寒露風,收成一場空。
晚稻全靠伏天長。秋熱收晚田。
麥里苦蟲,不凍不行。
凍斷麥根,挑斷麻繩。
冷收麥,熱收秋。
降雪與農業
臘月大雪半尺厚,麥子還嫌「被」不夠。
麥苗蓋上雪花被,來年枕著饃饃睡。
大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
大雪下成堆,小麥裝滿屋。
今冬大雪飄,明年收成好。
大雪兆豐年。
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
冬雪一條被,春雪一把刀。
臘雪如蓋被,春雪凍死鬼。
冬雪是麥被,春雪爛麥根。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冬雪年豐,春雪無用。
春雪填滿溝,夏田全不收。
雪化水成河,麥子收成薄。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饃。
下秧太冷怕爛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寒損根,霜打頭。
桑葉逢晚霜,愁煞養蠶郎。
晚霜傷棉苗,早霜傷棉桃。
棉怕八月連天陰,稻怕寒露一朝霜。
蕎麥見霜,粒粒脫光。
八月初一雁門開,大雁腳下帶霜來。
寒潮過後多晴天,夜裡無雲地盡霜。
北風無露定有霜。
霜打片、雹打線。
風刮一大片,雹打一條線。
春旱谷滿倉,夏旱斷種糧。
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
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
圩里乾死怕淹,山裡淹死怕干。
不怕種子旱,就怕秋苗干。
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三年收兩頭,鍋巴蓋牆頭。
圩田好種,梅雨難過。
圩田好作,五月難過。
圩田隔夜是荒年。
水荒頭,旱荒尾。
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水荒一條線,旱荒一大片。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希望採納!
B. 求諺語或俗語各三句
1.關於生物遺傳現象的諺語或俗語
上樑不正下樑歪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關於生物變異現象的諺語或俗語
一豬生九宰,連母十個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龍生九子,稟性各異
滿意不?
C. 關於手的諺語
1 手拉手——心連心
2 巴掌生毛——老手
3 眼疾手快——變戲法
4 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
5十個指頭撿田螺——十拿九穩
6 三隻手——小偷
7 扒手——竊賊
8 殺人不眨眼——劊子手
9 眼看手莫動——小心觸電
10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11 葯到病除——妙手回春
12 十個指頭彈鋼琴——互相協調
13 扎在指頭上——痛在心裡
14 十指連著心 ——肉疼歸心
15 手無縛雞之力——文弱書生
16 強將手下——無弱兵
17 如來佛的手——仙人掌
18 鐵匠造手銬——自己銬自己
19 台上握手——台下使絆子
20 伸手派——乞丐
21 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團
22 十個指頭有長短——參差不齊
23 坐山觀虎鬥——袖手旁觀
24 百發百中——神槍手
25 攜手並肩——團結一致
26 動口不動手——君子
27 生產模範——能手
28 百步穿楊——神箭手
29 彈無虛發——好獵手
30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31 大海航行——靠舵手
32 吹吹打打——吹鼓手
33 無處下手——棘手
34 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
35.手閑長指甲,人閑長頭發。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類別繁多,不勝枚舉。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