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玉溪的典故

玉溪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21 18:58:43

⑴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分別是引用什麼典故何意

這兩句分別引用了西晉張華(232~300)編撰的《博物志》和唐代文人李吉甫《元和郡縣志》。

這兩句譯文:月光沐浴著大海,使鮫人泣淚,顆顆成珠, 紅日煦照藍田,良玉也會化作雲煙。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錦瑟》。

全詩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如下:

精美的瑟為什麼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

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託身於杜鵑。

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

此時此景為什麼要現在才追憶,只因為當時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1)玉溪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齣頭考中進士,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從此懷才不遇。在「牛李黨爭」左右為難,兩方猜疑,屢遭排斥,大志難伸。中年喪妻,又因寫詩抒懷,遭人貶斥。此詩約作於作者晚年,對《錦瑟》一詩的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之筆。《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弦。

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一說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

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古詩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黃鶴樓》(崔灝)中
漢陽:今武漢漢陽,與江南岸的黃鶴樓隔江相望。

漢陽樹,泛指在黃鶴樓上所見大江對岸的各種樹木。

鸚鵡洲:本為漢陽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今已與漢陽陸地相連。東漢末年,禰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鸚鵡賦》,後為黃祖所殺,葬於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隱
【題目】:暮秋獨游曲江
【內容】: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文】:
荷葉生時春恨也生了,
荷葉乾枯時秋恨已成,
雖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卻只能眺望江邊流水,嗚咽成聲。

【典故】:

李商隱與荷花女

唐詩人李商隱是涇川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稱他是個多情郎,有多首荷詩贈予以上人。世上爭艷,萬紫千紅,為何李商隱如此鍾情於荷花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與王小姐相戀結合以前,曾有一戀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李商隱年青有為,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兩人情投意合非常恩愛。在「荷花」的陪讀下,李商隱的才學進步很快,兩人一起渡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就在李商隱快要進京趕考的前一個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回天無術,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隨著病情的加重,一朵嬌艷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給詩人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後來詩人每見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陣陣憂傷。他自始至終也不能忘記那清秀美麗的「荷花」姑娘。《暮秋獨游曲江》中:「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意思是說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對伊的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
流不盡的江水聲。所以,「翠減紅衰愁煞人」是面對荷花,寫緬懷「荷花」的內心悲戚。不論這個傳說真實與否,多情文士李商隱的愛情詩,多與荷花結緣則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燒豬, 北宋詩人蘇軾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寫了一首《戲答佛印》的詩,其中兩句說:「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後來的文學作品常用這個典故來形容兩人之間的真摯交往。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這的是燒豬佛印待東坡。」
殺聲弦中見,《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東漢蔡邕的鄰人請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鄰家門口,聽見裡面的琴聲帶有殺聲,立即打回。鄰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明原因。彈琴的人說,他彈琴的時候正好看見螳螂在捕蟬,蟬要飛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頓美餐,這就是殺聲表現在琴聲里的原因。這個典故表明某些人對自己身處的劣境有所預見而主動地逃避劫難。元·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呀,怎的只見殺聲在弦中見?敢是螳螂來捕蟬?」
散木,《莊子·人間世》記載:相傳古時一棵很大的櫟樹,枝葉能遮蔭上千條牛;樹干有百尺圍。看的人很多,但有一個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問他為什麼這樣好的木材卻不去看一看。他說,這是散木。做船船會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用來做具會壞得快,做門戶會吐脂,做屋柱會蛀,做什麼都不行。散木,比喻無用之材。唐溫庭筠《古意》詩:「莫莫復莫莫,絲蘿緣澗壑。散木無斧斤,纖莖得依託。枝低浴鳥歇,根靜懸泉落。不慮見春遲,空傷致身錯。」
三馬食一槽,《晉書·宣帝紀》記載:東漢末,司馬懿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掌握曹氏軍政大權,排除異己。當時流傳曹操曾夢見三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馬,指司馬氏父子三人;槽,與曹諧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馬氏。這個典故一般用於指陰謀篡權。宋·歐陽修《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誰知三馬食一槽!」
三里霧,《後漢書·張楷傳》記載:漢代的張楷能作五里霧。關西人裴優能作三里霧,自以為不如張楷,去向他學習。張卻不肯見他。見唐李商隱《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如煙入抱,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記載: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同韓重相愛。吳王不許他們成婚,小玉氣結而死。韓重會道術,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從墳中出來,她把明珠送給韓重。當她的母親上去抱她的時候,她象輕煙一樣,散開不見了。明湯顯祖《牡丹亭·婚走》:「尚穎猜,怕如煙入抱,似影投懷。」
肉陣,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陣》記載:唐玄宗時,楊國忠專權,他冬天挑選身體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風,稱為「肉陣」,也稱「肉屏風」,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淫。清王曇《蘇台留別》詩:「肉陣屏風散似雲,燭圍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聲樂。竹,指管樂。見《世說新語·識鑒》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記載:東晉桓溫問孟嘉,聽音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是為什麼?孟嘉說,這是逐漸近於自然。「肉竹」後泛指音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雜。」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種合奏樂。宋《類說》卷二七引《外史檮杌》記載:五代後蜀官僚李匡遠,性情殘忍,幾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殺人,一天不舒服。他聽到有人受刑時的慘叫聲,就說:這是一部肉鼓吹。後以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堂上肉鼓吹,喧闐旁午。」

⑶ B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有何典故

一、「昨夜星辰昨夜風,西樓西畔桂堂東」——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意思是——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二、附原文如下: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唐.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韻譯】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台,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三、創作背景: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於寫艷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已。
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艷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著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後寫別後離恨。艷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痴癲。

四、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⑷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用了什麼典故

典故: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傳說西王母與漢武帝傳情,就靠青鳥傳信。隱喻愛情。

這句詩是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拓展資料: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

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