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21 11:23:01
Ⅰ 為什麼說腳下拌蒜典故出處
腳下拌蒜:走路不抄利索。
辮蒜辮襲子這個行為稱為拌蒜,將一頭頭蒜交叉辮在一起,引申為將兩條腿辮在一起,走路不利索。
例:老舍 《駱駝祥子》二十:「(二強子)兩腳拌著蒜,東一晃西一晃的撲過來。」
拌蒜:指走路時兩腳常常相碰,身體搖晃不穩:酒喝多了,走起路來兩腳直~。
嘴裡拌蒜指說話不利索。
拌蒜方言也指行路費力,兩腳相碰致身體搖晃欲倒。比喻技藝不精,作事不利。常出現足球體育節目中,比如說某個球員腳下拌蒜,比喻球藝不精。
(1)腳底典故擴展閱讀:
「鐵娘子」腳下拌蒜:
1982年9月22日,撒切爾夫人作為首相第一次訪問中國、個人第二次訪華。兩天後,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與鄧小平會談,商討香港問題。
會談結束後,「鐵娘子」從大會堂北門離開。走下石階時,撒切爾夫人向守候在會場外的記者微笑致意,卻不慎「腳下拌蒜」、摔倒在地。這一情形經由電視轉播,引發眾多媒體對談判進程的猜測。
1984年,經過長時間外交努力,「鐵娘子」接受中方主張,達成《聯合聲明》。簽字儀式上,第三次訪華的撒切爾夫人感慨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Ⅱ #天津# #方言# 我想問問,天津話里九地一詞有啥典故來源么
九地是「腳底」的讀音異化了。其實就是指腳下眼前地面的意思,天津是移民城市外來人員多,被外地人用家鄉口音讀成了「九地」。至今天津周邊區縣仍有腳底的說法。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