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典故
A. 破陣子中用了哪兩個典故
1、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據世說新語載:是一種牛的名稱。這里用此典烘托沙場秋點兵的豪邁氣氛。
2、馬作的盧飛快。
的盧是一種名馬。以跑得快而著名。史書載:三國時,劉備靠他琦的的盧馬才脫險。
原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翻譯:
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1)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典故擴展閱讀:
此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
這首詞當作於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歷代詩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詞話》:「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為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
此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
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
「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B.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來炙
「八百里」謂牛源,晉王愷有一條良牛名「八百里」。一次王濟與愷比射,以此牛為賭。濟「一起便破的」遂殺牛作炙,「一臠便去」。事見《世說新語·汰侈篇》。這里用此事,乃取濟之豪氣,蘇軾有詩曰:「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約公擇飲,是日大風》)。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聲音悲切,帝禁不止。這與悲壯蒼涼的「塞外聲」有相近之處。「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兩句,從形、聲兩方面著筆,寫奏樂啖肉的軍營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種豪邁熱烈的氣氛。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的(dì)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C. 破陣子運用了哪幾個典故
辛棄疾的詞《破抄陣子》為陳同襲甫賦壯詞以寄之
共有兩個典故:
1.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據世說新語載:是-種牛的名稱。這里用此典烘托沙場秋點兵的豪邁氣氛。
2.馬作的盧飛快。的盧是-種名馬。以跑得快而著名。史書載:三國時,劉備-次靠他琦的的盧馬才脫險。
D. 破陣子運用了哪幾個典故
辛棄疾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共有兩個典故:
1.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據專世說新屬語載:是-種牛的名稱。這里用此典烘托沙場秋點兵的豪邁氣氛。
2.馬作的盧飛快。的盧是-種名馬。以跑得快而著名。史書載:三國時,劉備-次靠他琦的的盧馬才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