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南塘的典故

南塘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20 18:27:29

⑴ 關於明代的典故200字以內

成人之美:
明朝有一人名喚謝榛,瞎了一隻眼,但他善作歌詞,所作的歌詞在民間流唱甚廣。
萬曆元年冬,謝榛到彰德,孫穆王親自接待他,飲酒暢談之餘,孫穆王便讓自已的寵姬賈氏在簾後彈唱,賈氏唱的是謝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詞,孫穆王見謝榛聽得十分出神,乾脆叫賈氏出來拜見,賈氏長得非常漂亮,她接著又把謝榛所作的歌詞都唱了一遍,謝榛十分高興,起來說:「夫人所唱的,不過是在下粗淺之作。我當重作幾首好詞,以備府上之需。」
次日,謝榛即奉上新詞十四首,賈氏把它們一一譜曲彈唱,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孫穆王見兩人如此投機,便在次年元旦將賈氏及一些豐厚的禮品送給謝榛。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度;但也反映了古時女子的卑賤,被當作禮品送來送去。
一絲不苟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葯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陞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兩袖清風
明朝時期的於謙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河南、山西巡撫。盡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卻十分儉朴。宣帝駕崩之後,太子朱祈繼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專攬朝政大權,他勾結宮廷內外的官僚,為所欲為。大臣們對他十分忌憚,阿諛奉承,稱他為「翁父」。於謙為人剛正不阿,秉性高潔,十分不滿王振的獨斷專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於謙。當時流行這么一種風氣,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時,都要獻上重金或禮品賄賂朝中的達官貴族,否則事情就不能順利地辦好。於謙擔任巡撫時,從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議他買些土特產孝敬權貴。於謙斷然拒絕了,他甩了甩衣服的兩只寬大的袖子,說:「我就帶兩袖清風去好了。」回家之後,他寫下了《入京》這首七絕詩。詩的大意是:絹帕、蘑菇、線香本是百姓用品,現在反而成為禍害;我去朝見天子不帶任何東西,免得讓別人說閑話,議論紛紛。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