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重言危言寓言

重言危言寓言

發布時間: 2022-11-20 13:20:51

1.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庄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認為天下人沉湎於物慾而不知覺醒,不能講莊重的與之講話,以自然隨意的話來推衍,借重先哲時賢之言來使人相信,以寄寓之言拓展胸臆與思想。

出自: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莊子·雜篇·天下》,原文如下:

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庄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譯文:

寂寞無形,變化無常,死死生生,與天地並存,與神明同往!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羅萬物,不知歸屬,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

莊子對這種道術很喜歡,以虛遠不可捉模的理論,廣大不可測度的言論,不著邊際的言辭,放縱而不拘執,不持一端之見。認為天下人沉湎於物慾而不知覺醒,不能講莊重的與之講話,以自然隨意的話來推衍,借重先哲時賢之言來使人相信,以寄寓之言拓展胸臆與思想。

(1)重言危言寓言擴展閱讀: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2.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出自: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莊子·寓言》,原文如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

譯文:

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是因為藉助於客觀事物的實際來進行論述。

做父親的不給自己的兒子做媒。做父親的誇贊兒子,總不如別人來稱贊顯得真實可信;這不是做父親的過錯,是人們易於猜疑的過錯。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應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對;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

(2)重言危言寓言擴展閱讀:

位於《莊子·雜篇》,以篇首二字命名「寓言」。全篇由六個部分組成,除第一段署名本書寫作的文法特點外,其他段落雜寫學道的過程和應持的態度。「寓言」恐怕是《莊子》一書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了。

《莊子》的寓言大多是莊子本人虛構而成。這樣,莊子可謂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手法的作家,也正是這些天馬行空、看似虛妄的想像與虛構,使《莊子》一書在哲學的成分以外,帶上了濃厚的文學色彩。

莊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1.「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藉外論之」是指「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別人稱贊比被其父稱贊更易令人信服,因為父親稱贊兒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徵是用人們熟悉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就其規則而言,即是「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在使用寓言時,當然是贊同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反對和否定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其是非必須由自己來主張和評定。

2.「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就其規則而言,即便年長卻無才、無德、無做人之道者,其言論亦不能作為論說之論據。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為真」。

白話譯文:此名人名言的論證形式與印度邏輯的「聲量」、「聖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邏輯里,則犯了「以人為據」或「訴諸權威」的錯誤,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邏輯之「真」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莊子》里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幾種類型:

(1)虛構一個人的言語作為論證之理由;

(2)用真人虛構一個事件為論證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為論證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見,它與先秦諸子的引用論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3.「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萬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

其規則是: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來,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

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強調的是「事實勝於雄辯」的論證作用。


(3)重言危言寓言擴展閱讀:

一個語篇的主要論說方式有三種,三者所佔比例為:整個語篇都是「卮言」;語篇的十分之九為「寓言」;語篇的十分之七為「重言」。

用邏輯學類與類的關系看,在一個語篇里,「卮言」、「寓言」、「重言」三者的外延關系為:如果「寓言」真包含於「卮言」,「重言」真包含於「卮言」,「寓言」與「重言」為交叉關系。

那麼,一個語篇的論說方式必為「卮言」,「寓言」、「重言」外延之和必小於一個語篇的論說方式。

從中我們可以推導出:所有論說方式必為「卮言」,其中在「卮言」論式里,所包含的「寓言」、「重言」是主要論式,另外還應有其他論式。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