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典故
Ⅰ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究竟出自哪裡
桃李滿天下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釋義]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 唐 狄仁傑 門生眾多,累向 武則天 推薦將相多人,或謂 仁傑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典 故】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又: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Ⅱ 螢火蟲詩詞
螢火蟲在夜色中游動,像在尋找白天遺失的夢。
螢火蟲成群地在夜空中飛翔,像星的河流,燈的長陣。
草叢里飛舞著藍瑩瑩的螢火蟲,像是從天上灑下點點繁星。
過了許久,螢火蟲起飛,忽然想到什麼似的開始展翅。像找回失去的時間一般,在蓄水塔邊緣描出一道弧形,稍事停留在風微弱處,一瞬間,穿過欄桿,漂浮於夜色的闇黑,朝東飛去。螢火蟲飛走之後,那光線的軌跡在我的心中長期留存。閉上眼睛,厚密的黑暗之中,微微的光芒宛如無處可去的遊魂,徘徊不已。黑暗中,我幾度嘗試伸出手指,卻什麼也接觸不到。一絲微弱的光芒,永遠停在指尖的稍前端。 —— 村上春樹《 螢火蟲》
——全文
樹間那麼多螢火蟲,彷彿一些小小的精靈,打著小小的燈籠,在那裡開遊行盛會似的那點點閃爍的光蟲,就像一隻只調皮的眼睛。
樹上滿是樹葉時,這螢火蟲便會以葉為翅,帶著希望、喜悅,不知疲倦的舞動著,若隱若現。他們就像調皮的孩子在捉迷藏,那樹葉便像擋身屏了。此景煞是可愛、美妙、令人回味。
天空綴著寶石似的星星;朦朦朧朧的田野上,無數只螢火蟲一閃一閃地飛往田頭地角,宛如一串串、一排排彩燈,織成無數條縱橫交錯的綵帶。
一粒細細黑黑的螢火蟲,竟能在茫茫黑夜裡發出星星般閃亮的光。
·樹間螢火蟲很多,彷彿一些小小的精靈,打著小小的燈籠,在那裡舉行盛會似的。
·螢火蟲點了那把鑽向夢境的火炬,不辭辛勞地拜訪各個角落的孩子們。
夏天的夜晚,樹陰下,草叢上,一隻只螢火蟲帶著黃綠色的閃光飛來飛去,猶如一盞盞天然「小燈籠。」
螢火蟲,輕輕悠悠像飄著一盞藍色的小燈。
她要的,並非抓著我的手腕,而是誰的手腕。她要的,並非我身上的溫熱,而是誰身上的溫熱。我感到她的眼睛比以前更透明,一種無處可去的透明感。她時時沒來地凝視著我。這時,我感到一層悲哀。
——村上春樹
1: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約翰•高而斯華餒
3: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盧梭
4: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於其他人統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羅素
5: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以塊磨練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蘇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
―――伊•謝•科恩
8: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說人是尊嚴的,這只限於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於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湯因比
9:尊嚴是文明,但又像一層貼在臉上的東西一樣容易脫落。
―――陳家琪
10: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財物、生命轉借給我們的朋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轉讓尊嚴之名,把自己的榮譽安在他人頭上,這卻是罕見的。
―――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