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水經注歇後語

水經注歇後語

發布時間: 2022-11-15 19:45:41

⑴ 有關赤壁之戰的典故,小故事,成語,歇後語

是C81的么?
作業也要搜?
只不過我也在搜!
給你個故事把: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剩下能與他對抗的,就只有在長江一帶的孫權和在湖北一帶的劉備了。
公元208年,曹操帶了20萬大軍(對外號稱 80萬)南下。劉備退守湖北武昌,此時他只有軍士兩萬多人。在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與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向孫權指出,曹操雖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萬是剛投降的荊州士兵,這些人主要是水軍,是作戰的主力,但他們不一定真心服從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於水戰,長途而來生病的也很多。這些分析使孫權看清了形勢,同意派大將周瑜帶領三萬軍士與劉備一起戰斗。
曹軍駐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又一說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鐵索把戰船鎖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諸葛亮和周瑜都決定用「火攻」的方法進攻曹操。一天夜裡,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部下黃蓋假裝投降曹操,帶著十艘戰船,船上裝著灌了油的柴草,向曹軍駛去。接近曹軍時,他們同時點火,火船頃風向曹操的戰艦駛去,曹軍戰艦因為鎖在一起,一時無法解開,不一會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燒到了岸上,曹軍死傷很多。
赤壁之戰後,全國形勢發生了變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後,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國號為「魏」,都城為洛陽。劉備乘機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發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為帝,國號為「蜀」,建都成都。孫權則鞏固了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公元 222年稱王,國號「吳」,都城為建業(今南京)。三國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晉滅吳才結束。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編輯]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編輯]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編輯]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編輯]

傳說與演義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傳說、演義,和歷史有較大的區別。
[編輯]

附錄
[編輯]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陳壽著《三國志》。

《三國志》之《魏書》、《蜀書》和《吳書》中有許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發現開始補充正史記載。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
[編輯]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編輯]

參考書目

*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
* 蔣永星. 「周郎赤壁何處」,《歷史教學》,1980.12,50
* 解放軍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軍事史》(第二卷),解放軍出版社,1986
* 李友松. 「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中華醫史雜志》, 1981年第11卷第2期
* 張作耀. 《曹操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給點面子選最佳答案把!!!

⑵ 關於龍的歇後語作文350字

惡龍不鬥地頭蛇 地頭蛇:比喻稱霸一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不過本地的惡勢力
托鳳攀龍 〖解釋〗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人中龍虎 〖解釋〗比喻人中豪傑.
攀龍附驥 〖解釋〗攀:攀附;驥:好馬.比喻攀附聖賢,歸附俊傑.
烹龍炮鳳 〖解釋〗①比喻烹調珍奇餚饌.亦形容菜餚豪奢珍貴.②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亦作「烹龍庖鳳」.亦作「烹龍煮鳳」.
炮龍烹鳳 〖解釋〗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也指一種餚饌名.同「炮鳳烹龍」.
炮鳳烹龍 〖解釋〗①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②指一種餚饌名.
矯若游龍 〖解釋〗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畫龍刻鵠 〖解釋〗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畫龍不成反為狗 〖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虎踞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據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超龍驤 〖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變龍蒸 〖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筆底龍蛇 〖解釋〗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大水淹了龍王廟 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
祖龍之虐 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祖龍,指秦始皇.
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真龍天子 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
真龍活現 形容逼真.
雲蒸龍變 雲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傑遇時奮起.
雲起龍襄 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躍龍門 同「魚化龍」.
魚升龍門 同「魚化龍」.
魚龍漫衍 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延 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羨 喻世事變幻.
魚龍變化 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龍百變 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一龍一豬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綉虎雕龍 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舞鳳飛龍 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屠龍之伎 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土龍沐猴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歲在龍蛇 《後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註:「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後謂命
歲在龍虵 見「歲在龍蛇」.
屍居龍見 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事火咒龍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神龍失埶 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神龍馬壯 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神龍見首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龍顏 舊時相術家謂額頭隆起為龍顏.「日角龍顏」為帝王的貴相.
日角龍庭 舊時相術家謂天庭隆起為龍庭.「日角龍庭」為帝王的貴相.
雀馬魚龍 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青龍金匱 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地的勢力.
前怕龍,後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潛龍伏虎 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騎龍弄鳳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騰達.
批逆龍鱗 同「批逆鱗」.
烹龍煮鳳 見「烹龍炮鳳」.
烹龍庖鳳 見「烹龍炮鳳」.
炮龍烹鳳 見「炮鳳烹龍」.
攀龍託鳳 猶言攀龍附鳳.
描龍綉鳳 指精美的手工刺綉.泛指古代女紅.亦作「描鸞刺鳳」、「描龍刺鳳」.
曼衍魚龍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獸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戲節目.魚龍:古代百戲節目.古代演出的雜戲名.比喻事物的離奇變幻.亦作「魚龍曼衍」.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龍姿鳳采 形容姿態風采非凡.
龍爭虎戰 同「龍爭虎鬥」.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龍蟄蠖屈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龍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勁.
龍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龍章鳳函 喻文采炳煥.
龍章鳳彩 不凡的儀表風采.
龍戰魚駭 喻戰爭激烈.
龍戰玄黃 見「龍血玄黃」.
龍戰虎爭 同「龍爭虎鬥」.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躍鴻矯 喻高舉遠逝.
龍御上賓 見「龍馭上賓」.
龍馭上賓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龍游曲沼 傳說龍耀五彩,所以以游龍為喻.沼:池子.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
龍顏鳳姿 指帝王之相.
龍言鳳語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龍血鳳髓 比喻高貴的血統.
龍興雲屬 《易·干》:「雲從龍,風從虎.」後遂以「龍興雲屬」喻王者興起則必遇賢臣良將.
龍行虎變 《易·干》:「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興鳳舉 喻王者興起.
龍心鳳肝 喻指極珍貴稀有的名菜.
龍驤麟振 龍驤,昂舉騰躍貌.麟振,語出《詩·周南·麟之趾》:「鱗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毛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龍驤麟振」喻將軍恩威兼備.
龍驤蠖屈 喻隨時屈伸、上下.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翔鳳翥 ①喻瀑布飛瀉奔騰.②喻神采飛揚.
龍翔鳳躍 見「龍翔鳳舞」.
龍翔鳳舞 猶言龍飛鳳舞.
龍驤鳳矯 龍騰鳳飛.喻指行動迅猛.
龍驤豹變 喻書法氣勢壯盛而善於變化.
龍威燕頷 形容威嚴雄武的相貌.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頭鋸角 喻大膽冒險.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卧.喻筆勢.
龍騰虎擲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躑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鳳集 喻王業興盛,英雄會合.
龍騰豹變 喻議論風發,能言善辯.
龍首豕足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
龍生九子 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龍生九種 見「龍生九子」.
龍神馬壯 謂像駿馬一樣的有精神.
龍伸蠖屈 形容筆勢飛動,書法高超.
龍蛇飛舞 見「龍蛇飛動」.
龍跧虎卧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
龍潛鳳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現.
龍蟠虯結 猶言旋繞糾結.
龍盤虎拏 虯曲蒼勁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蟠虎踞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鳳翥 謂賢者遁世歸隱.
龍盤鳳翥 ①喻山勢雄壯蜿蜒.指王者的氣象.②喻書法筆勢飛動貌.
龍盤鳳逸 喻懷才不遇.
龍盤鳳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龍攀鳳附 猶言攀龍附鳳.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門點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鱣,?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故以「龍門點額」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
龍眉鳳目 形容貴人相貌不同尋常.
龍眉豹頸 形容勇士的長相.
龍樓鳳池 指禁省,皇宮.
龍樓鳳闕 帝王宮闕.
龍樓鳳閣 ①帝王的宮殿、樓閣.②喻指封建統治者的巢穴.
龍樓鳳城 猶言龍樓鳳池.
龍舉雲興 同「龍興雲屬」.
龍舉雲屬 同「龍興雲屬」.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鬥志昂揚.
龍江虎浪 形容慣於興風作浪.
龍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國家.
龍荒蠻甸 指邊遠蠻荒之地.亦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國家.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後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胡之痛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百姓昂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後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龍虎風雲 ①《易·干》:「雲從龍,風從虎.」後以「龍虎風雲」喻英雄豪傑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翰鳳翼 喻傑出的人才.
龍翰鳳雛 喻傑出的人才.
龍鬼蛇神 喻奇詭怪僻.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飛鳳翥 形容筆勢雄奇飛動.
龍飛鳳翔 ①謂帝王的興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飛黃騰達.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斷之登 謂謀利求財.龍,通「壟」.
龍斷可登 謂可經營得利.龍,通「壟」.
龍雕鳳咀 喻辭藻之美.
龍德在田 《易·干》:「『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後因以「龍德在田」謂恩德廣被.
龍雛鳳種 指帝王後裔.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流水游龍 語本《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後因以「流水游龍」比喻川流不息的車馬.
酒龍詩虎 見「酒虎詩龍」.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蛟龍戲水 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靈活多變.形容武藝精湛純熟.
活龍鮮健 形容健壯有活力.
火龍黼黻 《左傳·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龍形的文彩,後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猶如補綴百家之衣.
黃龍痛飲 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後遂以「黃龍痛飲」指徹底擊敗敵人,歡慶勝利.
畫龍點晴 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虎擲龍拿 擲:掙扎跳躍.指龍虎互相爭斗.比喻激烈的搏鬥.
虎略龍韜 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三略》、《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謀.
虎窟龍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凶險的地方.
虎步龍行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鶴骨龍筋 瘦挺虯曲貌.
駭龍走蛇 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龜龍麟鳳 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貫斗雙龍 據《晉書·張華傳》載:「晉張華善望氣,見鬥牛間常有紫氣,固命雷煥為豐城令訪之.煥到縣,掘獄屋基,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華與煥各佩其一.後華死,失劍所在.煥死,煥子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驚沸,
託鳳攀龍 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附鳳攀龍 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鳳子龍孫 帝王或貴族的後代.
鳳翥龍驤 形容奮發有為.
鳳翥龍翔 龍飛鳳舞,形容風采姿態的高超.翥:鳥飛.
鳳翥龍蟠 像鳳凰飛舞,蛟龍盤曲.比喻體勢的飛揚勁建,迴旋多姿.
鳳臆龍鬐 鳳凰的胸脯,龍的頸毛.比喻駿馬的雄奇健美.
鳳簫龍管 指笙簫一類管樂的吹奏聲.
鳳舞龍蟠 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
鳳舞龍飛 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鳳髓龍肝 比喻珍奇美味.
鳳毛龍甲 鳳的羽毛,龍的鱗甲.比喻珍貴之物.
鳳樓龍闕 形容華美的宮闕樓台.
鳳狂龍躁 形容心情煩躁,精神失常.
鳳骨龍姿 形容超凡的體格和儀態.
鳳附龍攀 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後以「鳳附龍攀」謂依附帝王權貴建功立業.
飛龍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飛龍乘雲 指龍乘著雲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
鼎湖龍去 同「鼎成龍去」.
鼎成龍升 見「鼎成龍去」.
鼎成龍去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大水沖了龍王廟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沖突爭端.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鳳牢龍 亦作「打鳳撈龍」.①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②喻設法尋找合適的人選.
乘龍配鳳 比喻得佳偶,結良緣.
龍精虎猛:比喻精力旺盛,鬥志昂揚.陳殘雲《山谷風煙》第21章:「大家一夜沒睡好,到如今還是
龍精虎猛.」
龍駒鳳雛: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晉書·陸雲傳》:雲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幼時吳尚
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
龍舉雲興:形容人之風度威儀.《東觀漢記·光武皇帝紀》:「帝既有仁聖之明,氣勢形體,天然之
姿,固非人之敵,翕然龍舉雲興,三雨而濟,人無能名焉.」
龍樓鳳闕(城、池、閣):指帝王宮殿樓閣.宋歐陽修《鵯?詞》:「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
漏聲.」元馬致遠《拔不斷》曲:「九重天,二十年,龍樓鳳閣都曾見.」
龍馬精神:比喻老而彌健的精神.唐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龍眉豹頸:形容勇士的長相.《北齊書·高昂傳》:「昂字敖曹,乾第三節.幼稚時,便有壯氣.長
而?儻,膽力過人,龍眉豹頸,姿體雄異.」
龍眉鳳目:形容貴人相貌不同尋常.《水滸》第9回:「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辰,三牙掩
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
龍門點額:比喻仕途失意或科場落第.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回》:「《爾雅》曰:『鱔,鮪也.』
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警世通言》:「龍門點額,金榜無名.」
龍鳴獅吼:比喻沉鬱雄壯的聲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亂時,有人
盜發之,都無所見,惟有一劍,懸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獅吼.」
龍拿虎擲(攫,跳):猶言龍爭虎鬥.宋喻汝《八陣圖》:「笑雲此公大肚皮,龍拿虎擲堆胸胄.」
第一生肖:其一是龍的成語:
白龍魚服
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
暴腮龍門
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後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藏龍卧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車水馬龍
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成龍配套
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
乘龍佳婿
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佳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人的女婿.
乘龍快婿
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快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人的女婿.
打鳳撈龍
鳳、龍: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難得的人才.
得婿如龍
形容得到稱心如意的佳婿.
二龍戲珠
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風從虎,雲從龍
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伏虎降龍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伏龍鳳雛
伏龍:(卧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龜龍鱗鳳
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龜龍片甲
比喻無論巨細都搜羅進來的好東西.
虎鬥龍爭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虎踞龍盤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卧龍跳
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虎穴龍潭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畫龍點睛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活龍活現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
驥子龍文
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後多比喻英才.
降龍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蛟龍得水
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矯若驚龍
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來龍去脈
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
老態龍鍾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鯉魚跳龍門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麟鳳龜龍
此四種神靈動物,象徵吉兆.比喻稀有珍貴的東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龍飛鳳舞
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龍鳳呈祥
指吉慶之事.
龍肝豹胎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龍肝鳳腦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龍肝鳳髓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龍駒鳳雛
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
龍馬精神
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
龍鳴獅吼
比喻沉鬱雄壯的聲音.
龍盤虎踞
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蟠鳳逸
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
龍蟠虎踞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龍蛇飛動
彷彿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龍生九子
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龍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凶險的地方.
龍潭虎穴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龍騰虎躍
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龍跳虎卧
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
龍驤虎步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龍驤虎視
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龍行虎步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龍血玄黃
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龍吟虎嘯
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龍躍鳳鳴
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龍章鳳姿
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眾.
龍爭虎鬥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攀龍附鳳
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盤龍之癖
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炮鳳烹龍
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
跑龍套
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配套成龍
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
烹龍炮鳳
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
前怕龍,後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難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
喬龍畫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
群龍無首
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一行動.
人中之龍
比喻人中豪傑.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神龍見首不見尾
原是談詩的神韻,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生龍活虎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屍居龍見
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痛飲黃龍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屠龍之技
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
土龍芻狗
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望子成龍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
卧虎藏龍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匣里龍吟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葯店飛龍
飛龍:指中葯龍骨.葯店裡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葉公好龍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一龍一蛇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龍一豬
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一世龍門
一世:一代;龍門:後漢時李膺有重名,後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游雲驚龍
形容書法精妙.
魚龍混雜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魚龍曼衍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元龍高卧
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卧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後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
元龍豪氣
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曾慢待許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雲龍風虎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
雲龍井蛙
雲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雲起龍驤
驤:騰起.如雲涌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直搗黃龍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
其二是龍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比喻太晚來不及了)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於互不了解發生了沖突、誤會)
河裡劃龍船:同心協力
跤龍頭上搔癢:溜須不要命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鯉魚跳龍門:碰碰時氣
【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⑶ 有關讀書的名言,對聯,古詩,字謎,歇後語

名言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5、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8、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0、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6、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7、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8、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9、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20、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1、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中國現代名言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趙樹理

西方名言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托爾斯泰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坎耶里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赫爾岑

古詩

1、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3、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4、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5、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6、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7、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對聯(有些不是)

傍百年樹
讀萬卷書
(朱熹為白鹿書院題)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杜甫)
養心莫若寡慾
至樂無如讀書
(鄭成功)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石韞玉)
讀古人書
友天下士
(包世臣)
世間唯有讀書好
天下無如吃飯難
(包世臣)
喜有兩眼明,多交益友
恨無十年暇,盡讀其書
(包世臣)
少年說劍氣橫斗
長夜讀書聲滿天
(李文田)
世上幾百歲舊家,無非積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姚文田)
書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憂樂每相親
(於謙)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傳為明代 顧憲成作)
窗間白發催愁境
燭底蒼頭勸讀書
(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書從疑處翻成悟
文到窮時自有神
(鄭板橋)
讀書不知味

不如束高閣
(袁枚)
讀書已過五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
(袁枚)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聖嘆自題書齋聯)
願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孫中山)
至樂無聲惟孝悌
太羹有味是讀書
(魯迅 三味書屋木刻對聯)
都無做官意
唯有讀書聲
(蔡元培自撰聯)
閉戶讀書真得計
當官持廉且不煩
(增國荃)
讀書身健即為福
種樹華開亦是緣
(吳廷康)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
韜略終須建新國
奮飛還得讀良書
(郭沫若)
有關國家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徐特立)
板凳要做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
(範文瀾)
絕交流俗因耽懶
出賣文章為讀書
(郁達夫)
有打瞌睡豪傑
無不讀書神仙
有奇書讀無他好
與古人游何所期
好書悟後三更月
良友來時四座春
鳥欲高飛先振翅
人求上進多讀書
文要醒人方為貴
論當濟世始稱真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謎語

【單字謎】 安下心來讀書 (猜字謎)謎底: 今

【單字謎】 春隨流水去,送來讀書聲 (打一字)謎底: 梳

【詩文謎】 東林豈止讀書聲 (打五言唐詩一句)謎底: 風流天下聞

【成語謎】 讀書不誤人 (打一成語)謎底: 開卷有益

【成語謎】 讀書成才 (打一成語)謎底: 不學無術

【古今人名】 劉項原來不讀書 (打《三國演義》二人物)謎底: 王雙、文丑

【春風吹又生】(書名)謎底:復活

【采訪員金榜掛名時】(書名)謎底:官場現形記

【打不打】(書名)謎底:戰爭與和平

【大個子一向領先】(書名)謎底:高老頭

【悔不用心早讀書】(字謎)謎底:誨

謎題:關公和張飛 (打一法國名著)
謎底:紅與黑

謎題:舊賬不勾銷 (古代著作)
謎底:史記

謎題:仁人志士皆已逝 (魯迅作品)
謎底:二心集

謎題:皇帝親筆 (古代著作)
謎底:後漢書

謎題:一生為官廉當先 (打一古籍)
謎底:清史

謎題:下不著地 (打一台灣小說名)
謎底:失火的天堂

謎題:相如引車避匿 (打一世界名著)
謎底:威廉·退爾

謎題:陰陽易法 (打一小說名)
謎底:家變

謎題:由於遠視眼而戴 (打一清代小說)
謎底:鏡花緣

謎題:一載 (打一古代著作)
謎底:石頭記

謎題:一旬 (打一小說名)
謎底:減去十歲

謎題:舍武當,轉愛琴。 (打一古籍)
謎底:山海經

謎題:子產 (打一書名)
謎底:一個人的誕生

謎題:一字師 (打一古代著作)
謎底:梅花易數

謎題:破鏡重圓 (古代著作)
謎底:再生緣

謎題:智斗 (打一書名)
謎底:動機與人格

謎題:自言自語 (打一書名)
謎底:我是一片雲

謎題:游記 (古代著作)
謎底:水經注

謎題:再加工 (打一外國名著)
謎底:復活

歇後語

讀書人當兵——能文能武
讀《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
獨眼龍看書——側目而視
獨眼龍看書——斜視
道士念經——照本宣科
耗子啃書--咬文嚼字
井底下看書——學問不淺
賈寶玉看《西廂記〉——戲中有戲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口傳家書--言而無信
孔夫子搬家---- 盡是輸(書)
馬背上看書——走著瞧
盲人讀書——瞎摸
瞎子看書——觀點不明
小學生看書——念念不忘
豬八戒讀書——竟充識字的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