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的故事寓意
㈠ 三個和尚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個故事說明人如果自私攀比不願為別人付出最終他人與自己都將無所獲得,人如果與別人和好互助則最終自己與他人的願望都將在互相付出中而得以獲得。
只有一個和尚時,由於生存的需要,沒有逃避的可能性,只有自己去挑水。同樣的道理,當你讓某個人全權負責某項事情,他沒有絲毫推卸的餘地,往往及時甚至提前完成任務,圓滿解決問題。
當出現兩個和尚時,人的惰性和依賴性明顯體現,要麼每個和尚負責一天的挑水,要麼共同去抬水。
雖然抬水好像不合算:每次兩個人才抬一桶水,與一個人挑兩桶水相比,足足差了四倍,人力和時間都不合算。但是,這非常公平,不存在互相找借口不去取水,給予他們的是公平的感覺。
而出現三個和尚時,人的惰性和依賴性,使得每個人忙於推卸責任,指望別人去承擔義務,而自己享受成果。
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個現象說明了在一個組織和單位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從這個現象我覺得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同事之間要相互協作,相互補台,而不是坼台,共同把工作干好;
第二,這也說明了單位內部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做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象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之間的責任不明確,沒有進行合理的界定。
第三,在單位內部要加強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學習到合理的人際關系,明確的職責分工對於干好工作的重要意義!
(1)三個和尚的故事寓意擴展閱讀:
《三個和尚》最早是中國民間諺語,後改編為低幼化兒童讀物,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將其製作為動畫短片,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小朋友的喜愛。
這個故事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後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後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美術片《三個和尚》,人物設計造型別具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寥寥幾筆就完全表現出了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給人以樸拙、善良的美感。
㈡ 三個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三個和尚的故事說明的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屬同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
《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的,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後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後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
(2)三個和尚的故事寓意擴展閱讀:
《三個和尚》故事的啟示:
有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吃水問題呢?第一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一缸水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決定來個接力賽,每人挑一段路。
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又轉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里灌進去,空桶回來再接著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這是協作的辦法,也叫「機制創新」。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徒弟都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要引進競爭機制。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挑得多,晚上吃飯加一道菜;誰水挑得少,吃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拚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挑滿了。這個辦法叫「管理創新」。
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後買了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第三個和尚在地上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
由三個和尚沒水喝,到三個和尚通過不同的辦法達到共同的目的,關鍵在於不局限於固有的思維,發揚了集思廣益、團結協作、良性競爭、開拓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