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民間
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寓言故事:
阿德、阿財兩個樵夫一起上山砍柴。上山砍柴一定要早睡早起,才可以在天亮時抵達砍柴地點。阿德想,多砍一捆就多一份收入,我明天可要起得更早,在天亮之前抵達。阿財則在回家以後抓緊時間磨刀,並且准備第二天把磨刀石帶上山。
第二天,阿德比阿財先到山上。他一開始就使盡渾身力氣工作,一刻也不敢歇息。阿財雖然較遲上山,砍柴的速度卻比昨天快,不一會兒,就追上了阿德的進度。到了中午,阿財停了下來磨刀。他向阿德建議:不如你也休息一會兒吧。先把斧頭磨一磨,再繼續砍也不遲。
家中的孩子鬧著要吃野山楂,我們也可順便采些回去。阿德拒絕了阿財,心想:我才不想浪費時間。趁著你休息的時候,我還可以抓緊時間多砍幾捆柴呢。
很快一天又結束了,阿德只砍了六捆柴,而阿財除了所砍的九捆柴,還采了一些哄孩子開心的野山楂。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那麼努力,卻沒有阿財砍的多。第三天,阿德一邊努力砍樹,一邊觀察阿財工作的情況,他看不出阿財有什麼秘訣,但他砍的就是快。
終於,阿德再也忍不住問道: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為什麼你砍的比我還多又快呢,阿財看著他笑道:砍柴除了技術和力氣,更重要的是我們手裡的斧頭。
我經常磨刀,刀鋒鋒利,所砍的柴當然比較多,而你從來都不磨刀,雖然費的力氣可能比我還多,但是斧頭卻越來越鈍,砍的柴當然就少啊。
(1)寓言民間擴展閱讀:
磨刀不誤砍柴工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鈍的情況下,嚴重影響砍柴的速度與效率,在砍柴前雖然費一些時間來磨刀,並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當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與效率會大大提高,砍同樣的柴反而用時比鈍刀少。
深入理解就是,要辦成一件時,不一定要立即著手,而是先要進行一些籌劃、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步驟安排,做好充分准備,創造有利條件,這樣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
簡單說就是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備,就能使工作加快。同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是說要取得一點成就也是必須付出許多默默的努力的。就像人家在人前的表演可能只有那麼一剎那,但是為了這一剎那可能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
② 民間寓言十則
鎖和鑰匙
鑰匙與鎖,常嘰嘰咯咯,互不服氣。
鎖說:「這萬貫家業的守護,版還不是靠我。你整天嘰權嘰喳喳,有什麼本事?」
鑰匙早就憋不住了,它說:「說話也不知道害臊,你還不是聽我的。我叫你鎖,你得鎖。」
鎖氣得臉色鐵青,一口咬住鑰匙的脖子不放,鑰匙也惱了,就用它的牙在鎖心裡亂啃,它寧死也不放開。
正在這時候,主人開門來了。擰也擰不動,拔也拔不出,可氣極了,一錘打得碎碎的,連鎖加鑰匙扔進了垃圾堆
③ 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國經典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畫蛇添足、農夫和蛇、揠苗助長、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寒號鳥、東郭先生和狼等。這些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諷喻意義,使我們在簡練的故事中受到啟迪。
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劍掉到水裡就在船上刻記號,船停了才去打撈。諷刺了那些刻板、不知變通、不能根據事情發展變化應急處理問題的人。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丟了一隻羊,晚上被狼吃掉了,而他沒有修補羊圈,第二天又少了一隻羊,修補完羊圈羊就再也不丟了。告訴我們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為時不晚。
畫蛇添足:講的是楚國一家人畫蛇比賽贏酒,其中一個人畫完蛇,看別人都沒畫完,就給蛇畫起了腳,最終輸了。告訴我們做事情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畫蛇添足,無中生有、虛構事實是有害無益的。
農夫和蛇:講的是農夫救了路邊一條凍僵的蛇,而蛇蘇醒後反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前才醒悟。做人要分得清善惡,壞人落難了不要心慈手軟,否則幫助偽善的人有可能給自己招致禍患。
揠苗助長:講的是一個人為了讓禾苗快點長高,就往高拔一些,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是不能急於求成,而應順其自然,順應事物發展規律。
守株待兔:講的是戰國時代宋國一個農民在樹樁旁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就把偶然事件當成必然,天天守在樹旁等。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愚蠢的人。
自相矛盾:講的是楚國人賣矛和盾,稱矛鋒利無比,盾異常堅固,圍觀的人問用他賣的矛去戳盾能戳穿嗎,商人無言以對。所說的道理就是前後言行不一,不能自圓其說。
寒號鳥:講的是喜鵲勸寒號鳥做窩,寒號鳥拖延、懶惰沒做窩,最終被凍死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做長遠打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東郭先生和狼:講的是東郭先生用袋子救了一隻被獵人射傷的狼,狼得救後忘恩負義要吃東郭先生,東郭先生最終被農夫所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該不辨是非濫施同情心,要學會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