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硯池典故
『壹』 「洗硯池」是什麼意思
意思:指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
拼音:xǐ yàn chí
硯池:指凹形硯,也指硯端低窪儲水處。
洗硯池出自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張芝尤擅長草書,他的治學精神非常嚴謹,他練習書法與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復書寫,書寫完了以後,再染色裁衣,他堅持每天在池塘邊蘸著池水磨墨寫字,天長日久,池塘里的水都變成黑色了,後稱這潭池水為「洗硯池」。
例句:洗硯池邊的梅樹,在這個冬天開的十分歡樂,經過時能聞到十分濃郁的梅花香。
(1)洗硯池典故擴展閱讀:
使用「洗硯池」的詩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
詩詞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詩詞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多麼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詩詞賞析:
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此。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詩。詩中的洗硯池即指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
『貳』 王羲之洗硯池的故事
王羲之洗硯池的故事:王羲之從七歲開始練書法,王羲之的家門口有一個水池,,他每次練完書法都會在此洗毛筆,過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門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後人們便把那水池成為「墨池」了。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真、草、隸、篆俱佳,尤善行書。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在我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王羲之不僅在《晉書》有傳,還有勞唐太宗親筆撰寫了一段專論,主要原因由於他的書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賞」。
(2)洗硯池典故擴展閱讀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是王曠的第二個兒子。
王羲之16歲時被郗鑒選為東床快婿。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
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無錫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
他和許詢、支遁等人,開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
東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祠於墓前。
『叄』 洗硯池源於晉朝大書法家什麼,王冕稱他家有洗硯池,是寓指自己的什麼
洗硯池源於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王冕稱他家有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內學書,池水盡黑」容的典故,是寓指自己情趣高雅,勤作書畫。
洗硯池,又名「硯池」、「墨池」、「鵝池」,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硯池街王羲之故居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幼年刻苦練字,經常到池中洗刷硯台,天長日久池水呈墨色,於是人們名之為「洗硯池」,古代文人也稱之為「墨池」「鵝池」。
元代詩人畫家王冕曾作詩道:「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肆』 洗硯池這個典故和誰有關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因曾為來右軍將軍,又稱「自王右軍」。公元303年出生於琅琊臨沂,從小就喜歡書法。擅長真、草、隸、篆俱佳,尤善行書。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被稱為「二王」。王羲之不僅在《晉書》有傳,還有唐太宗的專著。
因為王羲之書法精彩,還受到唐太宗賞賜。唐太宗稱贊「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位愛好書法的皇帝,一生都在追尋王羲之的筆跡,臨終前留下了遺言,將古今行書第一的《蘭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還爭論不休的一樁公案。
(4)洗硯池典故擴展閱讀:
洗硯池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硯池街20號,王羲之故居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王羲之幼年每次練字完畢,都要到自己家旁邊的池塘里涮筆洗硯。王羲之洗筆的同時還經常做「懸筆懸紙書」。
天長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烏黑了。即使歷經千年,其色不變,後人稱此池為「洗硯池」。
『伍』 《墨梅》中的「洗硯池」化用用了王羲之什麼的典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吾家:我家。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同鄉,藉此自比。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一說三國時期是鍾瑤年輕的時候練字,經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後都是墨色了。
一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熱愛文化。這里作者用的是第二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