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面的經典故事
Ⅰ 水滸傳中的20個經典故事 只要篇章名稱就行了
水滸傳中的經典故事 :林沖雪夜上樑山、宋江怒殺閻婆惜、景陽岡武松打虎、供人頭武二設祭、花榮大鬧清風寨、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宋公明三打祝家莊、武松醉打蔣門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武松血濺鴛鴦樓、魯達拳打鎮關西、吳用智取生辰綱、林沖誤入白虎堂、林沖風雪山神廟。
《水滸傳》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1)水滸傳裡面的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並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
《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志賣刀、晁蓋等結伙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宋元之際,還有不少取材於水滸故事的話本。在元雜劇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發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一句。但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
一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
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
且合《詩經》里『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Ⅱ 水滸傳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1、大鬧五台山
魯智深隨趙員外上山落發為僧,在山中十分無禮。一日在半山亭見一人挑酒上山,截住喝了一桶,爛醉上山,鬧了一回,長老止住,扶他睡了。
幾個月後,又下山,訂做了一條62斤禪杖和一口戒刀,又在酒店中謊稱是行腳僧,大喝一頓,揣了條狗腿上山,門子不讓進,打壞兩金剛,眾人怕他燒了寺,才放進他。在床上逼要眾僧吃肉,僧人不吃,就打起來,工人們拿了棍棒來打,他就折倆桌腿打起來,被長老叫住,寫書薦往智清長老處。只好把他打發到大相國寺去了。
2、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石秀、楊雄、時遷三人投奔梁山途經祝家莊時,把酒店裡的一隻報曉公雞給偷吃了,從而引發了梁山和祝家莊的矛盾。宋江帶領林沖、秦明、花榮、李逵等十多位好漢及六千餘小嘍羅下山攻打祝家莊。
前兩次攻打都以失敗告終,第三次攻打時,宋江得到了吳用等的增援,採納了吳用的多條計策,安排孫立卧底,才破了祝家莊,殺死祝家三兄弟,奪得錢糧無數。
3、景陽岡武松打虎
武松要回清河縣探望哥哥,路過景陽岡。在酒店裡,「三碗不過岡」的烈酒,武松喝了十八碗。酒足飯飽後,不聽店小二的勸告,獨自往景陽岡趕路。
當時已是傍晚,武松酒力發作,見路旁一塊大青石,正想躺下休息,一隻大老虎向他撲來,武松一驚,忙翻身躲過。那老虎再撲過來時,被武松盡力按住,一頓亂打,老虎竟被活活地打死了。
4、斗殺西門慶
一日,潘金蓮挑簾失手,將竹竿打在西門慶頭上。西門慶乃是陽谷縣的惡霸,見潘金蓮嬌嬈動人,就與西鄰王婆定計勾引。不久,事被小販惲哥得知,告知武大,武大趕至王婆家,西門慶反將武大踢傷,又將武大毒死。
武松公幹回來,看出破綻,特備水酒邀請眾親鄰問訊,追出了真情,向官衙告狀。可是縣官受了西門慶賄賂,反打了他40大板。武松義憤填膺,趕至獅子樓將西門慶殺死,回家又殺了潘金蓮,報了兄仇。
5、醉打蔣門神
孟州管營施恩將快活林被蔣門神奪走一事告訴武松,武松要立即為施恩報仇,並與施恩結為兄弟。過了二日,武松喝了許多酒,來到快活林,先是將蔣門神夫人丟進酒缸,待蔣門神趕來後,又給蔣門神使了個玉環步,鴛鴦腳,打得蔣門神在地下告饒,蔣門神只好把快活林酒店重新歸還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