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象徵與寓言

象徵與寓言

發布時間: 2022-11-13 13:36:52

❶ 用象徵手法寫一則寓言故事

有天復兔子看見螞蟻制把自己埋進土裡,只露出一條腿。
就問它幹嘛。
螞蟻說:「噓,別出聲,沒看見大象來了嗎?我要絆它丫的!」
第二天,兔子又看見一頭大象把自己埋進土裡,只露出一條腿。
也跑去問它幹嘛。
大象聞言眼眶一紅,噙著眼淚說:「那隻死螞蟻昨天害得我兄弟成了半身不遂,現在還在醫院躺著。我今兒要替我兄弟報仇,怎麼著也得絆它個精神分裂!

❷ 什麼是寓言和寓言的意義有什麼區別

【1】含義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1.有所寄託的話.《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2.指托辭以寓意.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佑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倖,而意及兵戍.」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後世山林隱逸之士有所紀述,若無統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廣見聞而資智識.」 3.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鷸蚌相爭》、《東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名篇.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或現象.4.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2】而寓言的意義通常是從故事中給人的啟示和知識
可以說寓言是內容,寓言的意義是結果啟示

❸ 怎樣理解 老人與海 的寓言化和象徵化特徵

《老人與海》

海明威簡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最為典型,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

《老人與海》故事梗概

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但從另外意義上講,他又是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❹ 急:Allegory寓言和symbolism象徵主義的區別

Symbol 象徵

sth. that represents sth. else
a person, object, or event that suggests more that its literal meaning
not hidden
cannot be restricted to a single meaning
suggestive rather than definitive
literary symbols

traditional, conventional, or public meanings,
may be established internally by the total context of the work in which it appears
can be a setting,character,action,object,name,or anything else in a work that maintains its literal significance while suggesting other meanings
Conventional symbols: symbols that are widely recognized by a society or culture. They're used to reinforce meanings by writers.

How to do with symbols?

Keeping track of the total context of the story → decide whether the reading is reasonabl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other facts
be sensitive to the meanings that the author associates with people,places,objects & actions → a close reading of the story will allow us to see how & why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symbolic meaning that way.
Allegory 寓言

a character, object, or incident which indicates a single, fixed meaning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the abstract idea called forth by the concrete object
definitive rather than suggestive

Most modern writers prefer the exploratory nature of symbols to the rective nature of pure allegory.

❺ 西門吹雪的象徵寓言

古龍一生中寫了不少劍俠,當中最為他所喜愛和稱許的首推西門吹雪。古龍筆下的這位一代劍神,乃萬梅山莊莊主,而且更是個醫葯大行家。他總是穿一身白衣,脫俗出塵,氣質勝仙,不但輕功卓絕,劍道更達至「無劍境界」的巔峰。這位劍神是一個寓言人物(allegorical figure),在中世紀時期,流行用人物來表現罪惡或優良品格,如七宗死罪(seven deadly sins)便是寓言人物。而西門吹雪他的人與劍已合二為一,他是「劍」的化身。古龍便是透過西門吹雪這個崇高(sublime) 人物表達他的藝術理想。當讀者對作品中的人物油然而生敬慕之感,這類作品所創造的審美價值便是崇高。 古龍以嚴肅的創作態度,崇拜的情感,描繪的是具有現實生活特徵的崇高型的人物,成功令西門吹雪在讀者心中產生崇高的美感。崇高型人物往往高出一般人很多,令人敬畏崇拜,更令人產生由崇敬仰慕而來的恐怖感和驚奇感,並激發起人自身的豪壯感情。英國美學家博克認為當人的「自我保存受到威脅就引起恐懼,恐懼就是崇高感的主要內容。」 德國古典美學開山祖師康德亦認為在人心中先引起恐懼接著就會引起崇敬。西門吹雪總是給人望而生畏的感覺,他的名字已令人聯想起一幅西門外,北風吹起漫天雪花的圖畫。他白衣如雪,他的心也冷如雪。他的人與劍都令人心寒,他與世人有很遠的距離,卻給人一種恐怖的美感。這里也表現了古龍對強者的崇拜,有評論家甚至認為古龍對強者的崇拜超過對於「善」的肯定。而且的確,古龍筆下的西門吹雪在江湖上是無人不懼的。在《劍神一笑》中,古龍便透過絕頂殺手綉花鞋聽到西門吹雪的名字之後的反應,表現出西門吹雪的可怕:
她從未想到只憑一個人的名字也能讓她這么害怕,她這一生中好像從來也沒有怕過什麼人。
甚至身為西門吹雪唯一知己的陸小鳳,他在酒後亦在老實和尚面前承認只有在西門吹雪面前他從來不敢胡說八道,因為在世上只有西門能殺他,到他真正危險時也只有西門能救他。西門吹雪的劍使他與世隔絕, 令他全身全心更孤冷、更寂寞、更專注真誠,成為萬人敬畏的一代劍神,同時也是「殺氣」的典型化身。 西門吹雪是劍的化身,是劍的擬人法。古龍賦以他劍痴的特性,使他成為一個寓言人物。在中國文學史中,蒲松齡是寫「痴人」的高手,他的《聊齋志異》中便創作了不少花痴、書痴和情痴,如〈黃英〉中的花痴馬子才、〈書痴〉郎玉柱和〈阿寶〉中的情痴孫子楚等。古龍亦承繼了他的傳統寫了西門吹雪這個劍痴。西門吹雪以追求劍道最高境界為人生中最大、也是唯一的目標。他對劍的愛好達至痴迷的程度,只有性痴之人才會不顧一切做自己所好之事。如要在所追求的道上達到頂峰,就必須對追求的「道」有一種狂熱的愛好,西門吹雪的「道」就是他的劍。
這些「痴人」在尋常世人眼中,他們行為乖僻,難以理解。他們對嗜好的執著,其實是一種純粹無垢的高尚情操。蒲松齡對「痴」便有很精闢的解釋: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所謂性痴其實是種「雅癖」,是天真無邪的嗜好,不存在半點利慾私心,是一種愚而不蠢、慧而不黠的氣質。西門吹雪這種「痴人」顯然是與世隔絕,他敢做世人之不敢為, 但不善世務。他保持著純潔的心與世俗對抗,亦就是這份「痴」與陸小鳳的「真」正好互相呼應,所以他們可成為莫逆之交。其實作者古龍也是甚為「性痴」的,他性情怪誕,不善處理人際關系,但他對武俠小說的熱愛與西門吹雪對劍的狂熱同樣熾烈。所以在古龍心目中,只有西門吹雪這種對劍執迷、不懂人情世故的「痴人」才有資格成為劍神。古龍就是這樣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痴且不諱。 把自己「狂痴」的精神注入西門吹雪的心中。
西門吹雪這名字已隱喻了他出塵脫俗、傲岸不群的冷峻性格。他把生命奉獻給劍道, 他認為殺人乃最神聖的事, 所以每次在他殺人之前必會齋戒沐浴。在《金鵬王朝》里他把殺人說成是一種藝術:
這世上永遠都有殺不盡的背信無義之人,當你一劍刺入他們的咽喉,眼看著血花在你劍下綻開,你若能看得見那一瞬間的燦爛輝煌,就會知道那種美是絕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
他雖然視殺人為他一生最重要和最庄嚴的事,但他並不喜歡殺人,殺人並不能為他帶來快樂。他殺人後總是輕輕吹去劍峰上的最後一滴血,那一刻有著無盡的寂寞和蒼涼。他為劍而活,摒棄世俗之氣,痴於武功而痴得清靈。他這份「痴」是深情執著,慧黠而過,基於「志凝」這種人格精神,他把握著自己的信念不為外物所動,不容自己的進取,直到臻於完滿的程度,是一種堅持不懈的向理想前進的自覺。這種「自覺」便成為他達到至高至極的劍道境界的途徑。他不時出手相助好友陸小鳳,但其實幫忙只是一種形式,他只是干自己喜歡的事。陸小鳳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稱西門為「半瘋半痴的神」。西門吹雪亦說他練的是殺人的劍法,在他劍下沒有點到即止,只有你死我活。就是由於他的執著,雖然他所殺的大多是該死的惡人,但也有不少為了逞強而挑戰他的人無辜死於他的劍下。像好勝的峨嵋少俠蘇少英,西門吹雪明知他並非姦邪之徒, 但既然他要向自己挑戰,西門便只有殺死他,因為西門是為劍而活的。所以就算他明知自己心中有牽掛,很大可能會死在葉孤城劍下,但他還是要與葉孤城決戰。這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劍神可以死,但不可以敗。正如米艾斯(H. A. Myers)所言悲劇英雄「寧願死亡、寧願作出任何犧牲亦要得到他心目中所追求的東西。」
正正是這種對「劍」的痴狂, 使西門吹雪在劍道上達到巔峰, 成為古龍武俠世界中最為尊貴的一代劍神。「劍」雖然令他在武功上成為無敵,但同時亦使他遠離人世。其實這位劍神是經歷過一段人世間的歷練的,這個歷練過程亦是古龍為了造就劍神的誕生而精心安排。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