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睢園綠竹典故

睢園綠竹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12 00:29:39

『壹』 滕王閣序第四段典故

第四段 〔25〕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登高望遠,胸懷頓時舒暢,超逸的興致迅速升起。 遙:遠望。襟:胸襟。甫:頓時。暢:舒暢。 興:興致。遄:迅速。 〔26〕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爽籟:清脆的排簫音樂。籟,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 遏:阻止,引申為「停止」。 白雲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27〕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凌:超過。 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潛。陶潛,即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 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光照臨川之筆: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28〕四美具,二難並。 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一說,四美:音樂、飲食、文章、言語之美。劉琨《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29〕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 睇眄:看。 中天:長天。 窮睇眄於中天:極目遠望天空 〔30〕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訓》高誘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迥:大 盈虛:消長,指變化。 數:定數,命運。 識盈虛之有數:知道萬事萬物的消長興衰是有定數的。 〔31〕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吳會(kuài):古代紹興的別稱,紹興古稱吳會、會稽,是三吳之首(吳會、吳郡、吳興),唐代紹興是國際大都市,與長安齊名。同時期的詩人宋之問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詩:」薄游京都日,遙羨稽山名「。 意思:夕陽西下,遠望長安城,極目遠眺,雲霧中的吳會(紹興)若隱若現。東西南北,極目四望,實則是「極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長安,由雲海想到紹興,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辰而想到天柱、北極。世界闊大,宇宙無邊,在這闊大無邊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麼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嘆人生? 〔32〕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天柱: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北辰:北極星,比喻國君。《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33〕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關山:險關和高山。 悲:同情。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閽: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

『貳』 滕王閣序中運用到的典故,這些典故的梗概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文,全文僅七百多字,就有四十處用典,幾乎是無句不在用典。

試舉若干典故如下:

1、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釋義:這里的土地有靈秀之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見於《後漢書?徐穉傳》。徐孺,即徐稚,字孺子。東漢時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陳蕃,字仲舉,東漢汝南人,為人剛正方嚴,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賓客,只是徐稚來時才特設一榻,徐稚走後就把榻懸起來。

2、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釋義:文詞宗主孟學士所作文章就像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於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夢見自己在《太玄經》上吐出了鳳凰。

3、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釋義:王將軍的兵器庫中,藏有像紫電、青霜這樣鋒利的寶劍。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4、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釋義:排簫的音響引來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

《列子.湯問》: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沒有學得精髓就以為自己已經都學會了,於是向老師秦青辭行。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為他餞行。餞行時秦輕撫節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連天上的雲朵都為之停了下來。

5、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釋義: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睢園:西漢孝梁王在睢水邊修築的竹園。孝梁王喜歡招引文士,他常和枚乘、司馬相如等文人在園內飲酒賦詩。

彭澤之樽,陶淵明曾任彭澤令。他之前十分貧困,當彭澤令後有所改善,能「有酒盈樽」。

6、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釋義: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

鄴水:指鄴城,三國時魏的都城。曹氏父子經常在此與文人聚會。曹植曾在這里作過《公宴詩》,詩中有「朱華冒綠池」的句子。朱華,指芙蓉,也就是荷花。這里用鄴水朱華指代鄴下文人的風流;

臨川之筆指南朝詩人謝靈運,山水詩成就很高,是我國山水詩作的開創者。曾任臨川太守。

這兩句指這次宴會就像梁孝王睢園的文人聚會,勝過陶淵明獨飲的豪興,又如鄴下文人的風流,可與謝靈運的文采媲美。

7、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釋義:遠望長安沉落到夕陽之下,遙看吳郡隱現在雲霧之間。

《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從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所以這樣說。」元帝感到很驚訝。

第二天,大宴群臣時又問明帝同樣的問題,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問:「怎麼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樣?」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8、奉宣室以何年。釋義:什麼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的一個宮室。是皇帝辦公之處。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漢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見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

9、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釋義:馮唐容易衰老,李廣立功無數卻難得封侯。

見於《史記》。馮唐:西漢人,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曾當過官,後被罷免。漢武帝時求取賢良,他被舉薦,可是當時已經年過九十,無法任職;

李廣:西漢名將,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但始終未獲封侯。(借馮唐、李廣的遭遇,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10、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釋義:使賈誼這樣有才華的人屈居於長沙,並不是當時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

漢文帝時,賈誼因有才華,被召為博士,一年內被提拔為太中大夫,又准備任為公卿,後來聽信朝中元老的讒言,貶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梁鴻之典見於《後漢書》。梁鴻,東漢人。曾隱居山中。他有一次路過京師時,寫過一首對現實有所批評的詩。皇帝聽後,深為不滿,派人找他。他於是改變姓名,與妻子逃到齊魯間,後來又逃到吳地。(用賈誼和梁鴻為例,說明在賢明君主的統治下,賢能之士也難免遭遇不幸。)

『叄』 滕王閣序典故詳細解釋

典故一:「徐孺下陳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東漢時名士,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時稱「南州高士」。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據《資治通鑒》載,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專心在家務農而不再交遊士林。至黃瓊死後,稚往吊之,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

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當地就急著找名流徐孺子請教天下大事,隨從勸諫應該先到衙門去,結果被他臭罵。當時徐稚已年過50歲,當陳蕃派人將他從櫧山請來時,專門為他准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徐稚來時放下,走後掛起。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把徐稚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代表。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

典故二: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西漢梁孝王劉武,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

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典故三:「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

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這里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跡一起引用,是很恰當很自然的。

典故四:「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

典故五:「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像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詩人在想像中上下求索,來到天界,他去叩帝閽,然而帝閽卻拒絕為他通報,這天上實際是人間的象徵,表明詩人重新獲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徹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閽」「叩帝閽」等來表達忠於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將民情達於聖聽之意。揚雄《蜀都賦》:「選巫咸兮叫帝閽」。

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辟扉兮,覿天皇於瓊宮。」杜甫《塞蘆子》:「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袁崇煥《浣衣里》:「精誠叩帝閽,願化一寸鐵。」「帝閽」在王勃文中實際上是指稱國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稱天子一樣。

因為前為「懷」而不是「叫」「叩」,後又接「不見」;且與下句「宣室」相對稱,都是暗指當朝皇上。譯作「懷念朝廷卻不得召見」。「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時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作鋪墊。

宣室:西漢未央宮的正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兩句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什麼時候才能侍奉國君呢?

典故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

典故七:「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

毛澤東《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肆』 《滕王閣序》第四、五段中的典故、、急!

1、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漢書•終軍傳》:元鼎四年,漢武帝要選擇一位能乾的使臣出使南越。終軍知道後挺身而出,主動請求前往。他向漢武帝請求到:「請陛下授予我一根長纓,南越王如果不肯歸順,我就用長纓套著他的脖子把他捉來。」漢武帝立刻答應他出使。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的說服了南越王,南越劃入漢帝國版圖指日可待。可天有不測風雲,元鼎五年,南越丞相呂嘉不肯內附漢朝,發動叛亂,終軍等人慘遭殺害,壯烈殉國。終軍死時,年僅二十餘歲。從此,終軍弱冠請纓的故事,便成為歷史佳話。
《後漢書•班超傳》:班超,班固的弟弟。他因家境貧困,曾經輟學投筆嘆道:「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志,學習英雄人物建功立業,怎能長久地在筆硯之間留連?」於是就棄文從軍了。成語「投筆從戎」。
宗愨:南朝宋人。從小就舞劍弄棒,練拳習武,年紀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一次他在哥哥的婚禮上趕走了潛入庫房的盜賊,大家紛紛稱贊他機敏勇敢,少年有為。他的叔父問他將來有什麼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一成語的來源。

2、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書•謝安傳》: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比如有芝蘭玉樹,人們都會希望它生於自己的庭院中。」 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後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孟子的鄰居是做喪事的,孟子跟他們學做喪事,孟母就搬家;第二個鄰居是商人,孟子跟他們學做買賣,孟母就又搬了家;這一次搬到了私學旁,孟子就開始學習知識和禮儀。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鯉對」之典見於《論語•季氏》:孔鯉是孔子的兒子,有一次他快步走過庭前,孔子問他學了《詩經》沒有,他回答沒有。孔子就說不學《詩經》。說話時就沒有依據,孔鯉於是去學《詩經》;又一次,孔子問他學了《禮記》沒有,他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沒有學《禮記》,就沒有立身的准則,孔鯉於是又去學《禮記》。
「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當時朝綱不振,政事腐敗,只有李膺高風亮節,聲名極高,人才紛紛投奔他,有受到他接待的人,就被稱為登龍門。後遂以登龍門比喻得到名人的援引而提高聲望。

4、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是掌管天子獵犬的官。有一次,他在侍候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正在讀《子虛賦》,並且感慨說:「我不能與這個人見面啊。」楊得意於是進言說:「臣的同鄉司馬相如說這篇賦是他所作。」漢武帝很驚奇,於是派人召見司馬相如。後來司馬相如又作《大人賦》,說的是神仙之事,漢武帝讀後大悅,感覺「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凌雲:這里指司馬相如的賦。
「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鍾期,即鍾子期。俞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鍾子期可以聽出俞伯牙彈的是高山還是流水,凡是俞伯牙彈琴時想到的,鍾子期都能體會得出,於是兩人成為知音。(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希望有知音識才)

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蘭亭:指永和九年的蘭亭集會,王羲之為此作《蘭亭集序》;
梓澤:就是晉代石崇的金谷園。石崇當時以生活極端奢侈著稱,頻以財富炫耀於世,竟與皇親國戚競奢賽寶,每每爭奇斗勝,弄得不可開交。有一次晉武帝賜給舅父王愷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王愷以為是天下至寶,興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園中向石崇誇示,誰料石崇卻嗤之以鼻,漫不經意地用鐵如意敲擊,結果三下兩下被打得粉碎。王愷大驚失色, 石崇卻若無其事,叫僕人把家中藏的珊瑚樹全部取出來讓王愷挑選: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愷看得目瞪口呆。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園內屋宇金碧輝煌,宛若皇宮,奇珍異寶堆積如山,珊瑚樹光彩奪目。金谷園是當時全國最美麗的花園。石崇結詩社24人,史稱"金谷二十四友",朝夕游於園中,飲酒賦詩。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
金谷園內築有華麗的崇綺樓,相傳是石崇寵姬綠珠所居。綠珠是廣西合浦的採珠女,能歌善舞,出落得珠圓玉潤,嫵媚動人,且又穎慧明敏,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特別寵愛。可惜好景不長,「八王之亂」打碎了金谷園的歌舞昇平。當孫秀帶兵到金谷園收捕石崇,逼取綠珠,石崇再也沒有了那昔日的威風和尊嚴,而綠珠不畏強暴,不慕榮華,不願苟且偷安,寧可墜樓身亡,也不願屈服就範。石崇與綠珠死後,金谷園幾經更手,園中的風光仍然不減當年,歷代文人雅士依然流連園中,但題詠的中心已不再是金谷園的繁華。人們敬仰綠珠的節義和剛烈,把崇綺樓改稱為「綠珠樓」。

6、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潘岳,西晉有名的才子,可稱「才貌雙全」,是西晉著名的美男子。「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即說的是他。
潘岳和陸機齊名,史稱「潘陸」。
陸機,是西晉太康、元康間最著聲譽的文學家,被後人譽為「太康之英」。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也是是駢文的奠基者。
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里曾說:「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