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一的含義
一、寓言的特點
1、寓言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語言比較精闢簡練,結構相對簡單,表現力極為豐富。
2、寓言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諷刺性。多採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寓言故事情節一般都是虛構,主人公比較隨意,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4、寓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託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二、寓言故事的作用
1、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2、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諷刺邪惡,就是歌頌善良;諷刺虛偽,就是歌頌真誠。寓言不僅要深惡痛絕地抨擊和揭露偽、惡、丑,熱情地贊揚和歌頌真、善、美。
(1)寓言一的含義擴展閱讀:
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的區別
寓言故事是根據事實或者編造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一個道理,給人以啟發。並且大部分寓言,是為了講述一個道理而編造的,並沒有真實的根據。
成語故事大部分是歷史典故,是發生過的事情,然後人們用一個成語將這些事情總結、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句子或短語,以方便地表達整個故事和故事要講述的內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楊」、「沉魚落雁」這些,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並不需要給人啟發。
在收編成語故事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也會把寓言收編進去,並且歷史本身就帶有很多值得人們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語都能帶給人一些道理。 成語固有合適寓言故事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
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只是分類不同。
很多成語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個班,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即喜歡讀書。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是有區別的。
⑵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解析:寓言的意思說是:有所隱含的語言,所以取「寓」的基本解釋里的第三個意思:寄託 。
寓言:[ yù yán ]
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寓言
[ yù yán ]
基本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寓基本解釋:
寓[ yù ]
1、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
2、住的地方:公寓。
3、寄託:寄寓。寓言(有所寄託的話;用來說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
(2)寓言一的含義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寓,寄也。從宀,禺聲。庽,寓或從廣。
白話版《說文解字》:寓,寄居。字形採用「宀」作邊旁,採用「禺」作聲旁。庽,這是「寓」的異體字,字形採用「廣」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公寓[gōng yù]
分戶居住的多層或高層建築,有若干成套的單戶獨用的房間,設備較好。
2、寓意[yù yì]
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裡所寄託、隱含的意思:寓深遠。
3、寓居[yù jū]
居住(多指不是本地人):他晚年寓上海。
4、寓目[yù mù]
過目:室內展品我已大致寓。
5、寓所
[yù suǒ]
寓居的地方。
⑶ 50個寓言故事及寓意
1.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 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 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寓意】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2.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隻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准備吃掉。老鼠請 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並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寓意】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3.海鷗和鳶。
一隻海鷗吞吃了一條很大的魚,脹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灘上等死。一隻鳶看見後說: 「你真是自作孽啊!你本是空中飛的鳥,不該到海里去找食物。」
【寓意】這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安分守己。
4.賣神像的人。
有人雕刻了一個赫耳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場去賣。因為沒有一個買主上前,他便大聲叫 喊,想招攬生意,說有賜福招財的神出售。這時旁邊有一個人對他說道:「喂,朋友,既然 這樣,你自己應該享受他的好處,為什麼還要賣掉他呢?」他回答說:「我要的是現在馬上 能兌現利益,這神的利益卻來得很慢。」
【寓意】這故事正是說那種不擇手段地求利,連神也不尊敬的人。
5.牛和蛙。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並踩死了其中一隻。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 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裡去了。一隻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剛 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 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寓意】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⑷ 什麼是寓言和寓言的意義有什麼區別
【1】含義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1.有所寄託的話.《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2.指托辭以寓意.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佑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倖,而意及兵戍.」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後世山林隱逸之士有所紀述,若無統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廣見聞而資智識.」 3.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鷸蚌相爭》、《東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名篇.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或現象.4.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2】而寓言的意義通常是從故事中給人的啟示和知識
可以說寓言是內容,寓言的意義是結果啟示
⑸ 「寓言」一詞是什麼意思
寓言是一種文學作品體裁。
簡介: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