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歇後語
【不伏燒埋】伏:屈服;燒埋:燒埋銀錢,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
【赤口燒城】赤舌:指讒言。比喻讒言為害極其嚴重。
【赤舌燒城】赤:火紅色。赤舌如火,足以燒城。比喻毀謗或挑拔離間的話非常傷害人。
【妒火中燒】因忌妒而異常激動,心神錯亂或狂亂。
【放火燒山】比喻煽風點火,挑撥離間。
【忿火中燒】猶言怒火中燒。
【覆醬燒薪】指著作無價值或不受重視。
【復醬燒薪】指著作無價值或不受重視。
【火燒火燎】燎:燒。被火燒烤。比喻心裡非常著急或身上熱得難受。
【火燒眉毛】火燒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揀佛燒香】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飢火燒腸】飢不可忍,如火燒肚腸。形容飢餓不堪,難以忍受。
【奸擄燒殺】姦淫婦女,搶劫財物,殺人放火。
【飢焰中燒】猶飢火燒腸。形容飢餓難忍。
【磕頭燒香】比喻求人說好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怒火中燒】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千日打柴一日燒】比喻持久奮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同「千日斫柴一日燒」。
【千日斫柴一日燒】①比喻持久奮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燒」。
【惹火燒身】惹:引;身:本身。引火燒自己。比喻自找麻煩或自找苦吃。
【燒高香】向神佛虔誠燒香,比喻真誠地向人致謝。
【燒桂煮玉】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極其困難。
【燒眉之急】比喻非常迫切。
【燒琴煮鶴】拿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燒犀觀火】比喻洞察事物。
【燒香禮拜】敬奉神佛的一種儀式。
【湯燒火熱】指生病發高燒。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薰香自燒】薰:香草。薰草因為有香氣而招致焚燒。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災禍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火不能燒盡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長出來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殺不了。
【引火燒身】原比喻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現多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缺點錯誤,以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灼背燒項】灼:燒。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燒炙頭頂背脊
【灼背燒頂】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燒炙頭頂背脊。
【煮鶴燒琴】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殺風景之事。
【真金不怕火來燒】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經得起實踐檢驗,不怕任何非議。
B. 大火燒竹林歇後語
大火燒竹林(歇後語):
大火燒竹林 —— 一片光棍
第一種意思:「光棍」在「充光棍」中,指某種英雄行為,比如在冰天雪地中只穿單衣,就可以被人說成「充光棍」。這里「光棍」一般不兒化。
第二種意思:民間稱地痞無賴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代就已流行。如《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之稱頗為盛行,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處置流氓罪。
大火燒竹林歇後語的答案拓展摘抄
拔節的竹筍 ———— 天天向上
搬竹竿進胡同 ———— 直來直去
棒槌敲竹筒 ———— 空想(響)
爆竹的脾氣 ———— 一點就炸
筆桿子吞進肚 ———— 胸有成竹
長竹竿戳水道眼 ———— 一通到底
長竹竿進城 ———— 拐不過彎兒(比喻心裡不痛快,想不開。)
長竹竿進巷道 ———— 直來直去
城門洞里打竹竿 ———— 直來直去;直進直出
吃竹竿長大的 ———— 直性人
吃竹子拉笊籬(zh ———— o li撈取東西的用具絲、蔑條或柳務等編成。有長柄)
出土的竹筍 ———— 捂不住
船到竹稿撐 ———— 隨機應變
吹喇叭響爆竹 ———— 有鳴有放
吹氣人竹籠 ———— 勞而無功
春天的竹筍 ———— 節節向上;無依
大路上賣竹竿 ———— 這個說短那個說長
大年夜的爆竹聲 ———— 此起彼落
刀劈毛竹 ———— 迎刃而解;乾脆利索;一分為二
冬天的竹筍 ———— 出不了頭
毒蛇爬竹竿 ———— 又狡(絞)又猾(滑)
毒蛇鑽進竹筒里 ———— 假裝正直
C. 「上墳燒紙」的歇後語是什麼
「上墳燒紙」的歇後語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釋義:
上墳燒紙錢表示對死者的虔敬,但人死不能復生,燒紙錢並無多少實際意義,只不過是自己騙自己而已,故為「自家人哄自家」。指做沒有意義的事,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