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字有關典故
㈠ 年年有餘與魚的關系 有沒有典故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魚文化,魚就是祥瑞之物,在人們看來象徵著富貴吉祥,又內因為魚和余諧音,「年容年有餘」,已經是中國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
中國魚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雕刻件,繪畫,剪紙,都會出現飽含寓意的中國魚題材,農家人過春節的時候經常會在窗戶上填滿帶魚的貼花,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餘的財富及糧食。
中華民族的魚文化可謂源遠流長,不但有神話傳說,從唐代開始就有實實在在的魚文化----魚符。
魚符,古代最早的身份證,在貞觀年間就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年間發給官員們的「魚符」。它由木頭或金屬精製而成,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上鑿小孔,以便系佩。
魚符裡面刻有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官居級別、俸祿幾許以及出行享受何種待遇等。魚符的主要用途是證明官員的身份,便於應召出入宮門驗證時所用。《新唐書·車服志》記載:「附身魚符者,以名貴賤,應召命。」在當時只有在朝中為官的人才有資格佩戴魚符,是身份的象徵。
㈡ 「余」字在文言文中有什麼翻譯
1、我。
《核舟記》:「嘗貽余核舟一。」
譯文:(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多餘的。
《論語》:「其餘不足觀也已。」
譯文:那其他多餘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3、遺留的。
《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譯文: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的後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
4、盈餘。
《論積貯疏》:「苟粟多而有餘,何為而不成?」
譯文:如果糧食很多有盈餘,那麼辦什麼事情還能辦不成呢?
5、表示整數後的不定的零數。
《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譯文: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2)余字有關典故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余,語之舒也。從八,舍省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余,表示語氣舒緩的助詞。字形採用「八」作邊旁,採用省略了「囗」的「舍」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多餘[ō yú]
超過需要的數量:他每月都把~出的錢存入銀行。
2、業余[yè yú]
工作時間以外的:業余時間。
3、富餘[fù yu]
足夠而有剩餘:這里抽水機有富餘,可以支援你們兩台。
4、餘味[yú wèi]
留下的耐人回想的味道。歌聲美妙,餘味無窮。
5、餘威[yú wēi]
剩餘的威力:傍晚,地面仍發散著烈日的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