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苦與樂的歇後語
只有三個:苦樂不均、苦樂之境、苦中作樂
一、苦樂不均
讀音:版[ kǔ lè bù jūn ]
釋義:均:平權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出處:《魏書·太武五王列傳》:「苦樂不均,羊少狼多。」
白話譯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羊的數量比狼少。
二、苦樂之境
讀音:[ kǔ lè zhī jìng ]
釋義:境:境地。痛苦與歡樂的境界。
出處:北魏·溫子升《定國寺碑》:「並馳於苦樂之境,皆入於生死之門。」
白話譯文:共同馳騁在痛苦與歡樂的境界,最後都將經歷生死一樣。
三、苦中作樂
讀音:[ kǔ zhōng zuò lè ]
釋義: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出處:宋·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註:「吾輩可謂忙裡偷閑,苦中作樂。」
白話譯文:我們這些人可以說得上是在繁忙中閑一會,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1)關於苦與樂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苦中作樂近義詞:強顏歡笑
讀音:[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
釋義:心裡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白話譯文:柴廷賓低頭不回答。邵九娘用胳膊碰他(示意他回話),柴廷賓這才勉強笑一笑。
B. 關於苦與樂、責任的諺語、詞語、俗語
「苦」的諺語、俗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知回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苦海無答涯,回頭是岸。.避苦求樂是人性的自然, 能苦會樂是做人的坦然, 化苦為樂是智者的超然「樂」的諺語、俗語抱著枕頭跳舞,自得其樂
墳地里擺酒席,鬼作樂
樂不是苦的積累,而是對苦的總結
助人為快樂之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求採納呢,謝謝咯😉
C. 誰告訴我有關苦與樂的詞語,諺語,成語
苦盡甘來 苦思冥想 苦心孤詣 苦口婆心 樂在其中 樂不可支 樂不思蜀 樂善好施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D. 有關「苦」或「樂」的諺語、俗語有哪些
1、吃著黃連唱歌來,源以苦為樂 。——諺語
2、墳地里擺酒席,鬼作樂 。——諺語
3、槐樹下彈琴,苦中作樂。——諺語
4、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諺語
5、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諺語
6、避苦求樂是人性的自然,,能苦會樂是做人的坦然,,化苦為樂是智者的超然。——俗語
7、不怕少年苦,只怕老來窮。——諺語
8、清貧常樂,濁富多憂。——諺語
9、寧可身骨苦,不叫麵皮羞。——諺語
10、苦多樂少是人生的必然。——俗語
11、何不樂對生活,與世界同笑,苦中樂一樂又有何妨?——俗語
12、知足常樂,終身不辱。——諺語
13、苦多樂少是人生的必然。——諺語
14、助人為快樂之本。——俗語
15、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諺語
16、苦惱有人分擔,也是一種幸運。——諺語
17、苦海無涯,回頭是岸。——諺語
18、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諺語
E. 苦與樂的成語、諺語、名言、俗語
成語 苦衷作樂 以苦為樂 諺語 苦孜孜 樂嬉戲,掊到地下有出息 名言 吃苦在先,享樂在後 俗語 樂的苦中苦,願做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