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特產典故

特產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07 13:24:47

A. 一些美食的來歷和典故

炸年糕的來歷
年糕有兩千多年歷史,馳譽南洋歐美不衰,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眾將群臣慶功。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後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咸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B. 東北三省特產的歷史典故

[編輯本段]東北三寶是指中國東北地區的三種土特產,東北三寶,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人參、貂皮與鹿茸角」。
另一種說法是:「人參、貂皮與靰鞡草」。
具體地說,「人參、貂皮與鹿茸角」是富人、官家的說法,「人參、貂皮與靰鞡草」是窮人的說法。
因為東北天氣苦寒,窮人老百姓把靰鞡草填在鞋子里,能保證腳不被凍壞,所以靰鞡草是窮人的寶。
而富人有溫暖的棉靴,就不認為 靰鞡草也是東北三寶了 [編輯本段]人參</B>
人參,又名"人葠",俗稱"棒槌",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馳名中外的珍貴葯材,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之一。由於人參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得名。
在古代,它有許多別名、雅號,如:神草、王精、地精、黃精、血參、人銜、人微等,人們所說的"百草之王"是從滿語中翻譯過來的。滿族人稱人參為"奧而厚達","奧而厚"是草類總稱,"達"為首領、頭人之意,故將其譯為"百草之王"。
在中國醫葯史上,使用人參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參葯性和療效已有了解;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葯中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共有113方,用人參者即多達21方;相傳明代李時珍之父李言聞曾有《月池人參傳》專著。
本溪素有"人參之鄉"的美譽,近年本溪人參及其加工的滋補品大量銷往國內外市場。
人參分為山參和園參兩大類, 野生的稱為"山參",多生長於闊葉林與針葉林混生的人際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其性喜陽,需疏散的陽光和腐殖質深厚、通氣良好的土壤中。其生長非常緩慢,一兩重的山參要長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於人們對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參日趨減少,愈為罕見,當然尋采起來也就更加困難。
園參,即人工栽培的人參,也稱"家參"。它與山參在顏色、形體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並帶有辣氣,山參雖味亦苦卻有清香之氣味。遼寧的家參栽培、主要在東部山區的桓仁、新賓、清原、本溪、寬甸和鳳城等地。其中,以桓仁產量最多,面積也居全國的前列,已被國家定為葯材生產基地。寬甸下露河鄉石柱子村的"柱參"和桓仁的"白人參"為遼寧特產,全國少見,十分名貴。
據理化分析,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人參寧、揮發油、人參酸、甾醇等多種成分和許多有機物、無機物及維生素等,有其它葯品所不能比擬的特殊葯用價值和療效。它能補血養氣、固津生液、調節神經、開心明目、益智安神、降壓健胃等,尤其對於治療久病衰弱者非常有效。
人參不僅有獨特的葯用價值,還可以製造許多方面的深加工產品,賦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此外,在文學名著中,有關人參的傳說故事更是不可枚舉,如:《西遊記》中豬八戒吃人參果;《紅樓夢》中王夫人翻櫃找人參等比比皆是。到了人參之鄉東北,導游員口中的講述,更是令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人參自古即為著名的補葯,我國最早(後漢時)的葯書<神農本草經>中將人參列為上品,該書中凡入上品之葯多為對人體有補養之功的.該書謂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金元以後用人參大補元氣以固脫.即大病、久病之後,元氣大傷時,用人參尤宜.為治療虛勞內傷的第一要葯。在中國傳說中,人參是一種「土行孫」式可在地下行走的植物,挖掘之時 要小心翼翼的圍捕,防止它跑掉。人參每次出土,相隔數十年。人參總在地下隱居百年以上,需要在林間、岩下、腐土、低溫、背陰向陽、倚水又排水良好,每日陽光三至五小時等條件下,才有珍貴的結果。東北土話「七兩為參,八兩為寶」,表示大的優質的人參來之不易。 [編輯本段]貂皮貂皮素有「裘中之王」之稱。貂皮屬於細皮毛裘皮,皮板優良,輕柔結實,毛絨豐厚,色澤光潤。用它製成的皮草
服裝,雍容華貴,是理想的裘皮製品。 而在貂皮中,又以紫貂皮更為名貴,由於紫貂皮產量極少,致使其價格昂貴,所以才有「裘中之王」的美稱。 因此它又成為了人們富貴的象徵。在國外,被稱為黃金」。貂皮具有「風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濕」的三大特點。 [編輯本段]鹿茸梅花鹿全身都是寶,所以古時候人們把鹿稱作神獸。但是鹿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要算是鹿茸了。鹿茸就是未骨化的角生長在雄鹿的額上,是一種有組織的結構,為真皮衍生 物。鹿茸含有豐富的復合蛋白質和激素,以及磷酸鈣、膠質軟骨素等化學成份,是一種高級補品和名貴葯材。鹿茸能溫腎壯陽,生精益血,強筋補髓。主治虛勞贏疲,血虛眩暈,腰膝酸痛,萎滑精,虛寒血崩等病 。
鹿茸主要有產於大興安嶺的馬鹿茸和產於長白山的梅花鹿茸。 [編輯本段]靰鞡草(烏拉草)莎草目,莎草科,苔草屬的一種。
分布:產於中國東北。生於森林地區沼澤或三江平原草甸沼澤中。
形態特徵及用途:根狀莖緊密叢生。稈三棱形,基部具有光澤的褐色葉鞘。葉細條形,對折,邊緣粗糙。小穗2~3個,頂生的雄性圓柱形,側生的雌性卵形或卵狀球形;雌雄花鱗片棕色至銹色;果囊近卵形,扁三棱形,有褐色樹脂狀小突起,頂端急縮成短喙。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三棱形,褐色。其葉細長柔軟,纖維堅韌,不易折斷,為草鞋、草褥、人造棉、纖維板等的良好材料,將原植物莖葉錘打後放入氈靴中,能禦寒,昔稱「關東三寶」之一。是草編工藝品、造紙的主要原料。舊時東北人用皮革縫制、內絮捶軟的烏拉草作防寒鞋,是北方貧民心愛的"草履"。「烏拉」是滿語皮靴的意思,是一種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