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死諫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07 03:37:20
❶ 毛焦諫秦是什麼典故
嫪毐之亂平定後,秦始皇車裂嫪毐,撲殺兩弟,並把母親趙姬遷出咸陽,囚禁專在雍棫陽宮。許多臣工認為屬這種處理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損秦國形象,先後進諫,秦始皇大怒。
諫臣前仆後繼,被處死者達二十七人之多。茅焦不顧生死,執意進諫。直至秦始皇幡然醒悟糾正錯誤。返回都城咸陽的太後極為高興,設酒宴款待茅焦,席間對茅焦贊賞有加,她一迭聲地稱贊說:「先生是天下最正直的大臣。在危急時刻,先生轉敗為勝,安定秦國的江山社稷,使我們母子重新相會,這都是茅君的功勞啊!」
這則記於《說苑-正諫》的君臣之間納諫、進諫的政治佳話使得茅焦名留千古。
(1)文人死諫典故擴展閱讀
茅焦,戰國末期齊國人。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因為嫪毐與太後淫亂而車裂嫪毐,並將太後遷居於雍棫陽宮,茅焦力諫秦王應迎太後以盡孝道,因此被秦王封為上卿。
他最大的貢獻是為秦始皇掙的一個好名聲。在古代,一個好的名聲是十分重要的。它所取得社會效益也是極大的。他是秦始皇統治時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諫之臣。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