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父子山典故

父子山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06 21:42:16

⑴ 林氏有哪些典故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乾的後裔,屬於王侯賜姓為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正妻夫人陳氏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後,因泉生於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開,林開的子孫有的以祖輩名字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林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林衡,又稱林人,是西周中期開始設置的機構官稱,主要負責掌管林木,並負責植樹造林,養護澆灌等。

(1)父子山典故擴展閱讀:

林氏每兩年舉辦一次懇親大會,每年舉行一次宗親會議,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林氏宗親加入。

在福建省南安市內厝,每年在農歷十月廿五舉辦比干殉國的紀念活動。在比干出生地河南的衛輝,則在四月初四舉辦誕辰紀念日,形成南北春秋兩祭的格局。

1994年起,南安官橋內厝發起成立了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開始深入研究林氏源流,協助各地林氏尋根問祖。韓國林氏中央宗親會會長林香淳介紹,在韓國江華灣平澤地面,也有石碑和林八及銅像。

中韓之間,石碑彼此遙相呼應。每年春天,韓國的林氏宗親都會在銅像處舉行祭拜活動,韓國林氏還多次到泉州參加祭祖活動。

⑵ 關於父子絕交的典故或成語是什麼

恩斷義絕、

一刀兩斷、

割袍斷義、

老死不相往來、

割席斷交、

分道揚鑣、

斷羽絕鱗

⑶ 有哪些典故是講父子之間的故事

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
割肉還父
是父子之間的故事
但卧冰求鯉是繼母與繼子的故事
曾子殺豬雖是轎子,但是是曾子說服妻子誠信做人,從而教育兒子

⑷ 泰山的歷史典故

泰山的歷史典故:

天禧年間,宋真宗封禪泰山,大興土木修建岱廟,動工那天,全國各地有名的木匠都請來了,大家不分晝夜,緊張地忙碌著,其中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兒,整天在工地上轉悠,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可從不見他伸手干一會兒。

許多木匠雖然有些不滿 ,可又看到他這般年紀,也不好把話說明,都無可奈何地說:就讓這老頭兒混碗飯吃吧。

這一天,老頭吃完了飯,對大夥說:我不能光閑著,做幾個墨尺給大家用吧,「不一會兒,老頭就做了幾十個,趁大夥休息的時候分給了大家。許多人都覺得好笑

這老頭真是的,墨尺誰不會做,總共不過一拃長,一袋煙的功夫就能做幾個,誰稀罕!許多人接過來就扔了,只有一個姓李的木匠細心的收了起來。

過了幾天,李木匠的墨尺斷了,就拿出老頭給的墨尺來用,奇跡出現了,李木匠用墨尺在木頭上劃線,木頭即刻順著墨線分成了兩半,大夥一見,都紛紛去找自己的墨尺,哪裡還找的到,大夥這才明白,原來那老頭就是魯班師傅。

從那之後木匠就開始把墨尺叫做斬木劍了。

可笑凡人俗世目,不識神仙真面目。

(4)父子山典故擴展閱讀: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 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 神山、文化寶庫 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

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表3),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泰山宗教發祥久遠,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岩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

唐宋時,靈岩寺極 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岩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戰國時就有方 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後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

以碧霞祠影響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話傳說的發祥地。早在魏晉時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觀。王母池位於泰山南麓環山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的詩句,唐李白有「朝飲王母池」的吟詠 。

⑸ 關於父子的詩歌或典故

唐 - 唐無名氏 - 裴勛父子【年代】:唐
【作者】:唐無名氏
【題目】:裴勛父子
【內容】:

矬人饒舌,破車饒楔。
(父屬盞雲:「裴勛飲十分。
」)蝙蝠不自見,笑他樑上燕。
(勛復父盞雲: 「十一郎亦飲十分。
」)

⑹ 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創造的「米點山水」有什麼典故

米芾、米友仁父子,歷史上稱為大小米,二人所創造的「米點山水」,影響極為深遠。小米名米友仁(1086~1165),字元暉,小字虎兒,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繼承家學,善書畫,北宋末受到徽宗賞識,南宋時又得到高宗禮遇。「其所作山水,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每自題其畫曰墨戲。」進入宮廷前,朋友很容易得到他的畫,為官以後,甚自秘重,雖親朋好友也難得到他的作品了,很多人嘲諷說:「解作無根樹,能描蒙鴻雲;如今供御也,不肯與閑人。」

米點山水的出現,是水墨山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唐以後,由於書法的飛速發展,禪宗思想深入人心,藝術抒發主觀的要求為越來越多的文人所接受。傳統山水技法嚴格的戒律,束縛藝術家手腳。米芾、米友仁大膽改變傳統,弱化用線,強化運墨,為描繪江南煙雨空濛之景,開辟了新的途徑,宋吳師道說:「書法、畫法,至元章、元暉而變,蓋其書以放易庄,畫以簡代密,然於放而得妍,簡而不失工,則二子之所長也。」元吳海也說:「前代畫山水,至兩米而畫法大變,蓋意過於形,蘇子瞻所謂得其理者。」大小米的真跡,大米的已難見到,小米則有《瀟湘奇觀圖》、《雲山墨戲圖》、《雲山得意圖》等傳世。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