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的歷史典故
⑴ 祁黃羊的故事
祁奚薦賢
雖然祁奚在政治上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但祁奚薦賢卻成為千古美談,為人所稱頌。祁位於帝堯封地,有"堯之遺風",其民勤儉質朴。這種品質在祁奚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祁奚請老,悼公問誰可代中軍尉一職,祁奚舉薦解狐。悼公又問,解狐可是你的殺父仇人,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薦祁午。悼公問,祁午可是你的兒子,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這就是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
(1)祁的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君子認為祁奚為這種情況下能夠推舉有德行的人。稱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諂媚,安排他的兒子而不是勾結,推舉他的副手而不是結黨。《商書》說:「不偏私不結黨,君王之道浩浩盪盪」,這說的就是祁奚啊。
解狐能被推舉,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個官位而成就三件事,這是由於能夠推舉好人的緣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舉類似他的人。《詩》說:「正因為具有美德,推舉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這樣做的。
祁奚(前620年—前545年),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姬姓,祁氏,字黃羊。他是晉國的公族。采邑在祁(今山西省祁縣東南)。祁奚擔任中軍尉。前570年,他請求告老,他開始向晉悼公舉薦和自己有私怨的解狐。解狐死後,祁奚又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人稱他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晉平公即位,他被任命為公族大夫。祁奚在位約60年,為四朝元老。他忠公體國,急公好義,譽滿朝野,深受人們愛戴。盂縣、祁縣均設有祁大夫廟。
⑵ 祁黃羊故事
祁奚薦賢
祁奚請求退休。晉侯公問祁奚誰可接任,祁奚推薦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卻死了。晉侯公徵求意見,祁奚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正當此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晉侯公又問:「誰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適合。」晉侯公便安排祁午做中軍尉,羊舌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稱贊祁奚,說這件事足可說明他很能推薦賢人。推舉仇人,不算是謅媚;擁立兒子,不是出於偏愛;推薦直屬的下級,不是為了袒護。商書說:「沒有偏愛,沒有結黨,王道坦坦盪盪,公正無私。」說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舉薦,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職:立了一個中軍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舉薦賢人啊。正因為自己為善,所以能舉薦與自己一樣的人。詩經說:「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真是賢德的人。(《左傳·襄公三年》)
祁奚,字黃羊,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歷事晉景公、厲公、悼公、平公四世(公元前532年——前599年)。祁奚本是晉國公族晉獻侯的後代,他的父親是高梁伯,因食邑於祁(今天山西省祁縣),遂以祁為姓。晉悼公繼位,立祁奚為中軍尉。祁奚是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賢大夫,他薦賢、護賢,"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受到人民的一致稱贊,成為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