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謹慎的典故

謹慎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04 21:50:47

⑴ 「慎獨」出自那個典故

出自《文子·精誠篇》:「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塞矣。」,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

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另外出土於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簡儒家類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議論「慎獨」簡本《五行》16~18雲: 「淑人小人,其義一也」。能為一而後能為小人,小人慎其獨也。 「展望弗及,興高采烈」。能差池共羽而後能至哀,小人慎其獨也。

意思:

「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靠別人監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慾望;

「慎獨」:是一種修為境界;

怎麼達到「慎獨」這種境界: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包含態度與方法。謹慎治學態度,推動」知行反「認識模式,以窮理盡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統知識,慎全獨一。

(1)謹慎的典故擴展閱讀: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作為修養方法,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出於《大學》《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⑵ 比喻做事要從開始就小心謹慎的典故

有一位老人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古董,一旦碰到心愛的古董,無論花多少錢都要內想方設法把它容買下來。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場上發現了一件嚮往已久的古代瓷器,就花了很高的價錢把它買了下來。他把這個寶貝綁在自行車後座上,興高采烈地騎車回家,誰知由於瓷瓶綁得不牢,在途中從自行車後座上滑落下來,「咣當」一聲摔得粉碎。

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後居然連頭也沒回繼續騎車。這時,路邊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頭也沒回地說:「碎了就碎了吧,反正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就像你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不可以挽回的時候,不應該再為自己曾經虛度的時光而悔恨,因為在你嘆息的那一刻,又有光陰從你的指尖溜走了。我們設想自己從零開始,現在只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⑶ 求 慎思 以及 謹慎任用人 的典故

齊桓公任用管仲!
典型的慎思有謹慎任用人啊。
管仲,又名夷吾,也稱敬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庄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為了謀生,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太子諸兒雖然居長即位,但品質卑劣,齊國前途令國中老臣深為憂慮。 管仲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雙好友,給兩個公子當師傅,實為美談。不過鮑叔牙當初對齊僖公令其輔佐公子小白很不滿意,常常稱病不出,『因為他認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國君知道小白將來沒有希望繼承君位,又以為他沒有才能,才讓他輔佐小白。而管仲卻不以為然,當他了解內情後,勸導鮑叔牙說:「國內諸人因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至於不喜歡公子糾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沒有母親。將來統治齊國的,非糾即白。:公子小白雖然沒有公子糾聰明,而且還很性急,但卻有遠慮。不是我管仲,無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糾即使日後廢兄立君,也將一事無成。到時不是你鮑叔牙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這樣,鮑叔牙聽從了管仲的意見,出來接受任命,竭力盡心侍奉小白。 不久,齊襄公與其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醉殺了魯桓公。對此,具有政治遠見的管仲和鮑叔牙都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所以他們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設法找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親是衛君的女兒,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國君。公孫無知在位僅一年有餘,齊國貴族又殺死公孫無知,一時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齊國在公孫無知死後,商議擁立新君的各派勢力中,正卿高溪勢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個大夫國氏勾結,暗中派人急去莒國請公子小白回國繼位。公子小白接信後又和鮑叔牙仔細分析國內形勢,然後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魯庄公知道齊國無君後,也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30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管仲非常沉著,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准射去,只聽哨啷一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其實公子 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里的管仲
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制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裡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於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乾的人來輔佐,因此就准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臣是個平庸之輩,現在國君施惠於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國君的恩賜。若把齊國治理富強,我的能力不行,還得請管仲。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鮑叔牙回答道:「客觀地說,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蓋世,才能超眾。」齊桓公又問鮑叔牙:「管仲與你比較又如何?」鮑叔牙沉靜地指出:「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制訂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鮑叔牙進一步諫請齊桓公釋掉舊怨,化仇為友,並指出當時管仲射國君,是因為公子糾命令他乾的,現在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會象忠於公子糾一樣為齊國效忠。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到齊國。一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魯庄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干涉來奪取君位。齊桓公也不示弱,雙方在乾時會戰,結果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庄公敗歸魯國。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庄公,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則齊軍將全面進攻魯國。魯庄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 管仲和鮑叔牙
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魯庄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召忽為了表達對公子糾的忠誠而自殺。死之前對管仲說:「我死了,公子糾可說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著建功立業,使齊國稱霸諸侯,公子糾可說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盡其份了,你好自為之吧。」 管仲抱著「定國家,霸諸侯」的遠大理想,早已來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最後平安到了齊國,鮑叔牙正在齊國邊境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親切。鮑叔牙馬上命令打開囚車,去掉刑具,又讓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輔助齊桓公治理國家。稍事休息後,管仲對鮑叔牙說:「我與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糾,既沒有輔佐他登上君位,又沒有為他死節盡忠,實在慚愧。現在又去侍奉仇人,那該讓天下人多麼恥笑呀!」鮑叔牙誠懇地對管仲說:「你是個明白人,怎麼倒說起糊塗話來。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節;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諒解。你有治國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遠大志願,如你能輔佐他,日後不難功高天下,德揚四海。」 奇策治國 尊王攘夷 作好管仲的工作後,鮑叔牙趕回臨淄,向齊桓公報告。

⑷ 關於謹慎行事的名人事例。

一、

宋朝時有個很有學問的人,名叫賈黃中,他五歲起跟父親讀書。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士,當了校書郎。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一年鬧災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

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現府庫內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宋大宗十分高興,誇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一定會丟失;此外還特地召見了賈黃中的母親,贊揚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機立斷。

後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該這樣,但是如果做得太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二、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世代為仇。有次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並答應了吳王的苛刻要求:要越王去吳國侍候吳王,勾踐來到吳國,小心謹慎地侍候吳王,三年後才被釋放回國。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勵,鍛煉鬥志,睡的是柴草,飯前睡前都要嘗一嘗苦膽,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復國計劃。不出十年,越國終於強大起來,一舉滅掉了吳國。

三、

扁鵲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由於他醫術高超,被世人公認為「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有一天扁鵲拜見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訴給扁鵲,請求扁鵲予以治療。 秦武王的近臣說:「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間,即使治療也未必能治好。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把耳朵搞聾,把眼睛搞瞎。」 秦武王把近臣的話告訴了扁鵲。

扁鵲聽了,大發脾氣,把針石丟在地上,氣憤地說:「君王既然跟懂得醫理的人商量治病,卻又聽不懂醫理的人胡言亂語,這怎麼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這種法則來管理秦國的政事,那麼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舉動上遲疑不決,秦國很快就會滅亡啊!」

四、

唐朝大將郭子儀,曾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功赫赫,得到肅宗的贊賞,尊為「尚父」,晉封為汾陽郡王,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可他從不居功自傲,為人很謹慎,做事特別注意細節。

郭子儀做了大官之後,家中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拜訪他的人也多了,郭子儀很坦然,每次客人去他府上拜見時,他從不讓身邊的姬妾們迴避,唯獨對盧杞是個例外,這個盧杞,貌相極其醜陋,臉為藍色,很像閻羅殿里的小鬼,故鄰里都將他看成閻王爺手下的那個藍臉小鬼,當時任御使中丞。

一聽說御使中丞盧杞來訪,郭子儀馬上就要身邊的姬妾們躲起來。郭子儀位極人臣,權傾天下,而一個御使中丞,至多不過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的副檢察長而已,無論職位或權力與郭子儀相比,都相去甚遠。要說是因官員來訪,姬妾們在場不合禮儀,比盧杞官大的人多的是,郭子儀對他們尚可不避禮儀,為什麼對這樣一個四品銜的御使中丞要這么講禮儀呢?

家人們都不理解,待這個盧杞走後,便問郭子儀為什麼要單單迴避這個盧杞?郭子儀長嘆一口氣道:此人不僅相貌極丑,而且心胸極為險惡,他來訪時我若讓你們在場,看到他的那副長相,你們當中有人難免會忍不住要笑出聲來,這樣一來就闖下大禍了,此人一旦掌權,我一族人的生命就難保了!

這個讓郭子儀都畏懼三分的盧杞,後來果然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其險惡的內心也就暴露出來了,他就像一條瘋狗,忌能妒賢,看誰不順眼就一定要咬上一口,誰要跟他哪怕只有一小點過不去,他不把人整死就誓不罷休。在他整人害人的網路中,不管職位高低,名聲大小,更不管是否會對國家、百姓造成損失,他是逮著誰咬誰,唯獨郭子儀一家例外。

五、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