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鑒賞
A. 莊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麼特色
《莊子》的寓言卻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而成,正如劉向所雲,內其"作人姓名使容相與語,寄辭於其人"。可以說,莊子是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手法的作家。 《莊子》寓言的獨特性,還在於它的"多義性"。莊子在創造了如此大量、豐富多彩、變化多姿的藝術形式棗寓言之時,其寓意卻是比較隱蔽、模糊的。
他在講故事時,並沒有明白、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異的形象思維,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的寓意就變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於思想"的特點。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讀之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種含蓄的"暗示"手法的運用,正與莊子"道"之玄虛空靈的精神實質相吻合。這種寓言的背後,包藏的是無窮的萬象,不盡的意蘊,讓人能夠捕捉一二卻也難以全部領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內涵的豐富和模糊的美。
可以說,莊子在創造這些寓言時,本身所運用的,就是一種直覺的形象思維,因而也要靠讀者的智慧加上靈悟的直覺才能通徹明察。所以單憑直接的、明白的邏輯理性,是無法全部理解體會到那種"神"和"道"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歷來對莊子寓言的解釋,眾說紛紜。
B. 秋水 《莊子》的寓意
在一般的文學鑒賞中,人們常常講究窺一斑而知全豹,反對斷章取義,因為斷章取義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這種理解往往會與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錯誤。事實上,斷章取義也不一定完全是壞事,有時我們利用這種方法反而能從悲觀中看出樂觀,從消極中找到積極的成分來,對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秋水(節選)》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
《秋水》一文意在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變化莫測的,莊子是借這篇文章來宣揚他的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這種認識事物的方式雖有辯證的因素,但它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體系,是不可取的。而莊子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論性的邏輯論證,喜歡用寓言來說明道理,寄哲理於形象之中,人們對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莊子本身的寫作意圖。課文節選的是《秋水》全文的開頭一段,作者本是通過對河伯看到黃河的壯闊而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後卻自嘆不如的情節描寫,來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這一道理,但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寓言故事來看,帶給我們的啟迪卻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
③人貴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較才有鑒別;
⑤知恥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⑦自大是由於無知;
⑧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展;
⑨要有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⑩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
你能說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嗎?而這么多的啟迪正是我們對《秋水》斷章取義的結果。其實人們對莊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採用這種方式,如《養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闡述避開一切矛盾的養生處世之道,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但單獨來看這則故事,我們又可以得到如下啟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游刃有餘」;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一句名言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人們爭分奪秒地學習,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實際上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個一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的海洋卻是浩瀚無邊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而難以自拔了。」原來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識,跟我們的理解剛好的背道而馳!
總之,特殊情況下的斷章取義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收獲,只要我們學會從中汲取積極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樣地使我們從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但要記住:這種理解文章的方式僅僅適合於個別文章,並非普遍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