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歇後語
Ⅰ 我們可是(歇後語)輸了可不許哭
有言在先、丑話說在先、先小人,後君子
丑話說在前頭
拼音 chǒu huà回 shuō zài qián tóu
感情色彩:褒答義詞 成語結構:復句式
成語解釋:不中聽的話先說出來以免發生矛盾
成語出處: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3章:「丑話說在前頭,這件事誰的嘴裡缺把門的,說了出去,後果只能自負。」
Ⅱ 搜集歇後語(急需)
容易 牛角上掛把草:捎帶不費力 火燒燈草: 一點就燃 沙土地里的蘿卜: 一帶就來 床頭上拾錢:不用彎腰 兩個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壓不著 禿子當和尚:不費手續 賣肉的切豆腐:不在話下 駝子作揖:起手不難 和尚頭的虱子:好捉 葯店裡的甘草: 一抓就到 順水推舟:不費力 起重機吊雞毛:不費吹灰之力 蚯蚓吃土:開口就是 衙門的錢,下水的船:來得容易 鼻涕往嘴裡滴:順勢 磨房裡的將軍柱:總歸碰得著 少慢差費 一個巴掌拍不響:孤掌難鳴 一個跳蚤頂不起一床被蓋:獨力難撐 一上一得一:獨子一個 一隻筷子吃面:獨挑眼 一分錢買十一個:分文不值 一塊濕柴:再點火也燒不起來 一碗米打粑粑:能有幾個 一腳盆田螺:沒有一個腦殼 一籃雞蛋滾下坡:沒有一個好的 三十夜熬稀粥:不是過年的樣子 三人兩根鬍子:稀少 大頭貓作揖:老虎拜 飛機上釣魚:差遠了 小爐匠的家私:破銅爛鐵 山上的蘑菇:獨根 六月天的雨:有回數 天官的衣服:麻布里子 書生趕牛:慢慢來 水道口貼對聯:門頭不高 牛踩爛泥路:越踩越糟糕 閃電神流鼻涕:越大越邋遢 打魚的網:百孔千瘡 出了題就交卷:早稿(糟糕) 冬瓜里生蛆:肚裡爛出 講話沒人聽,說話沒人信:光桿司令 老牛拉破車:慢騰騰的 老狼做生意:沒有好貨 老婆婆喝豆漿:好吸(稀)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經材料 吃過晚飯趕路:越走越黑 沙灘上豎屋:基礎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來 沒有導火索的手榴彈: 一塊廢鐵 豆腐店裡的東西:不堪一擊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貨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聞 紙補褲襠:越補越爛 泥人經不起雨打:本質太差 茅廁板作祖牌:不是正經材料 臨陣磨槍:不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達 砍柴賣,買柴燒:盡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癤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綉花:底子太差 麻柳樹解板子:不是正經材料 蚯蚓變蛟:縱變不高 裁縫帥傅包腳布:不是正經材料 蝸牛賽跑:慢慢來 牆上的日歷: 一天比一天少 籮框里選瓜:越選越差 懶婆娘接生:慢慢來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鰱魚的鬍子:沒幾根 霜打的麻葉:蔫蔫的 生氣 三個鼻孔眼:多出你這口氣 六月里反穿皮襖:里外發火 王八鑽火炕:連憋氣帶窩火 火葯碰火柴:好大的火氣 對著壇子打屁:憋氣 四個鼻孔爛了三個:留下一個出氣 發了酵的麵粉:氣鼓鼓的 老鴨公想唱戲:喉嚨不爭氣 老鼠掉進麵缸里:瞪白眼 買了罐子打了把:別提了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肩膀上放烘籠:腦(惱)火 抱雞婆扯媚眼:兩 眼一翻 孟良摔葫蘆:火啦 剃頭匠說氣話:捨得幾個腦殼不要 面孔上塗了漿糊:綳緊 香爐前打噴涕:撲一鼻子灰 借米還糠:氣鼓氣脹 豬尿泡打人不痛:有些氣脹 篩子罩鍋子:出氣眼多 漏了氣的汽笛光:冒氣不吭聲 算命先生說氣話:捨得幾條命不要 打破紙燈籠: 一個個眼裡有火 瞎子熬糖:老(惱)了火 癩蛤蟆墊床腳:鼓起一肚子氣 癩蛤蟆上蒸籠:氣鼓氣脹 豬八戒咬牙:恨猴兒 失敗 一著不慎 :全盤皆輸 千百年道行:被一棒結束了 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孔夫子的褡褳子:盡是書(輸) 孔夫子的行李:盡書(輸) 毛八的弟弟:毛九(冒救) 石子砌煙囪:不會成功 外婆死了崽:歿舅(沒救) 戲台上的垛口:布城(不成) 竹子開花:要敗了 秀才房裡:盡是書(輸) 抱著腦袋趕老鼠:抱頭鼠竄 圖書館里的家當:盡是書(輸) 狗熊挨打:耍壞了 侄戴孝帽:死叔(輸) 肥皂泡:不攻自破 俏大姐的油頭:梳(輸)得光光的 唐山的火車:倒煤(霉) 老鼠啃貓鼻子:盼死等不到天亮 黃泥巴落在褲襠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做賊的跑到書房裡:都是書(輸) 強盜打官司:場場輸 強盜進學堂:碰到的都是書(輸) 跛腳馬上戰場:有死無活 新華書店買紙:包書(輸) 螳螂擋車逞霸道:沒有好下場 施展不開 門角落打拳:兜不開勢 大馬拴在門框上:有力無處使 大水牯掉進水井裡:有力無處使 大花籃提水:有力使不上 上了岸有船:撐不動 水牛吃活蟹:有力無處下 左手寫字:格外別扭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陰溝里撐船:施展不開 沒骨架的傘:支撐不住 床底下放風箏--再高也有限 床底下練武:施展不開 雞窩里打拳:小架式 夜壺里洗澡:撲通不開 樹林里放風箏:纏住了 屋裡風箏:飛不高 兩腿穿到一條褲管里:蹬不開 猴子打拳:小架式 鍋缸里使錘:不能用力 拾遺 蝌蚪變蛤蟆:要脫尾巴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瘸鴨子過河:單劃 擀麵杖卷肉:不是骨頭 壁上掛舂牛:耕不得 鏡前照面:你是你 螃蟹吃高粱:順著稈子往上爬 螃蟹進山門:夾神 穆桂英上陣:女將一員 額角上頂扁擔:頭挑 實事求是 半天雲里翻跟頭:終究要落地 床下放風箏:飛不高 床下起塔:高也有限 秤桿上的準星:分得出斤兩 麻子上台發言:群眾觀點 五件夾衣:十件(實踐) 什麼病開什麼方:對症下葯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程咬金的斧頭:就這兩下子 豆腐落在灰堆里:洗不幹凈 牽過猴子來打跟頭:當場試驗本領 桌子底下打拳:起不高手 裁縫師傅的尺子:量體裁衣 是非不分 見到鬍子就是爺爺:不辨真假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分辨 牛奶拌墨汁:混淆黑白 戲台上打架:不知真假 兩個啞巴吵嘴:不知誰是非 河中摸魚:大小難分 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紅皂白 狗吃豬屎:不分好壞 隔山買牛:不知黑白 瞎子看書:觀點不明
Ⅲ 歇後語的種類有哪些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弄堂里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面——沒多大長進;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盤里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類。如:
這類歇後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段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劉備、林沖故事的,自能瞭然於心。
多種類型相結合的,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這類歇後語兼喻物、諧音,現歸入諧音類。
綜覽上述分類,設比恰當是歇後語的共同特點。然而,「比喻總是跋足的」。歇後語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時不免有不恰當或不可取之處,有的還會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說法和舊風俗等,這都是為了取其某種性質或特點,以引出所比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