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高平典故

高平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1-01 13:48:16

❶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❷ 白起坑卒40萬:長平之戰是什麼典故

戰國後期,魏、楚、齊各國一個個衰落下去,只有經過趙武靈王改革後的趙國,還有相當的實力,成為惟一能與秦國較勁的對手。

公元前270年,秦國伐趙國,包圍閼與(今山西和順縣),趙國派趙奢前去救援。善於用兵的趙奢帶兵在離邯鄲30里的地方駐紮下來,裝出不敢前去救援的樣子,又利用秦國的間諜,給秦報信:趙軍不敢出擊。當秦軍被麻痹以後,趙奢立即以兩日一夜的急行軍,將部隊開赴至離閼與僅50里的地方,隨後又派1萬人搶占制高點。

秦軍聞訊後趕來,趙奢令全軍出擊,藉助有利地形,大敗秦軍,解了閼與之圍。

此役,秦軍遭受了自兼並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慘敗,秦國的東進政策一時受挫。不過,這絲毫不能改變秦國兼並六國的決心。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兵攻佔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縣),切斷了韓國上黨郡與本國的通路,韓國被攔腰截成兩段。上黨郡守馮亭十分著急,派使者去趙國商議,願以上黨等17個城邑降趙,共同抵抗秦國。趙王經過一番掂量,決定接受馮亭的投降。他派平原君領兵進駐上黨,同時派大將廉頗進軍長平(今山西高平縣),互相聲援,成犄角之勢,阻擋秦軍。

秦王眼見快要到嘴的「肥肉」被別人拿走,哪會善罷甘休。他派大將王齙(音合)進攻上黨,上黨駐軍抵擋不了秦軍的兇猛進攻,被迫撤退到長平。

緊接著,秦軍直撲長平。駐守長平的趙國老將廉頗,深知秦強趙弱,秦是攻趙是守,秦軍利於速決戰,趙軍利於持久戰,所以採取了築壘固守,堅不出戰,以逸待勞的策略,消耗秦的力量。秦軍面對固若金湯的趙軍防禦工事,硬攻不下;屢屢挑戰,卻又得不到理睬。如此雙方相持3年,不分勝負。

秦王見戰爭曠日持久,於秦不利,就改換方法,使出慣用的離間計。秦國派出間諜以重金賄賂趙國的權臣,又散布流言說:「廉頗太老了,哪兒還敢和秦國打仗啊!秦國最怕的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如果由趙括領兵,秦國這點兵馬早就打散了。」

昏庸的趙王聽了這些流言,信以為真,誤以為廉頗堅守不出是因為畏懼秦軍。他准備召回廉頗,讓年輕的趙括替代作統帥。

趙括何許人?他是趙國著名將領、曾指揮趙軍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的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自幼跟隨父親讀兵書,學了一整套兵法,理論上頗有造詣,有時連趙奢也辯不過他,他也因此自視很高。其實,趙括不過是一個空談家。這一點,趙奢也早就看出來了。他曾對妻子說:「用兵,關繫到生死存亡,趙括卻說起來很容易,誇誇其談。我看今後趙國不用他為將則已,如果用他為將,斷送趙軍的一定是他。」

現在趙王真的要起用趙括做大將了,知道底細的丞相藺相如極力反對。他對趙王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會在實際中靈活運用兵法,不可做大將。」趙王不聽。趙括母親也趕緊去見趙王,她對趙王說:「趙括與他父親不同,趙奢作大將和部下相處得很融洽,得到賞賜都分給部下共同享用,接受了命令,就一心一意為公,顧不得家裡的事,而趙括呢,一旦做了將領,就會盛氣凌人,自以為了不起,對下屬毫不關心,大王賞賜的金銀財寶,都會被他拿回家裡藏著,准備購買田地房屋。趙括哪比得上他父親哪,請大王不要派他去領兵打仗,免得危害國家。」難得有如此識大體、明大義的母親,可是偏偏趙王不理會,仍然固執己見。於是趙母只好請求說:「如果趙括出了差錯,請不要牽連我們全家。」趙王應允了。

公元前260年,趙括走馬上任。他一反廉頗原來的部署,更換將官,還撤除了防禦工事,准備出城攻擊秦軍。

秦國聽說趙括替代了廉頗,立即暗地裡派武安君白起為將,以王齙為副將。白起是當時秦國最驍勇善戰的將軍,而且作風兇狠,殺人不眨眼。秦廷同時命令全軍:「如果誰泄露白起為將,斬首!」

白起針對趙括高傲輕敵的弱點,先用誘敵之計,故意打敗仗。趙括自以為得意,出兵追擊。這時白起派出兩支精兵包抄趙軍的後路,將趙軍切成兩段。白起又派5000騎兵進攻趙軍的陣地,趙軍被分割包圍,糧道也被切斷。趙軍臨時築起壁壘自衛,等待救兵。

秦王為秦軍包圍趙軍的捷報弄得興奮異常。他親自來到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徵召當地所有15歲以上的男丁,組成軍隊,調到長平戰場東北面的高地,切斷趙國的援兵和糧道。

數十萬趙軍被困在壁壘中不敢出戰,飢餓一天天奪取著趙軍的生命。從七月至九月,趙軍46日無糧,兵士互相殘殺,拿人肉充飢。趙軍企圖突圍,可秦軍如銅牆鐵壁般地將其團團圍住,殺不出去。絕望之下,趙括親自率領一隊精兵拚死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殺。

主帥一死,趙軍迅即瓦解,40多萬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嗜殺成性,他擔心趙軍的40萬降卒不易統轄,會尋機造反,就下令將他們全部活埋,只留下240個小孩放回趙國。放回之前又將這些孩子割耳、截肢弄成殘廢,讓他們回去宣揚秦軍的「聲威」!

直到現在,在山西高平古戰場上,還經常可以發現箭簇、戈頭、枯骨等,它們可能就是長平之戰的遺物。

❸ 關於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

紙上談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❹ 典故源自歷史,春秋戰國都「造就」出了哪些典故和謀略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戰役

春秋時期

公元前700年鄭國聯合紀、魯兩國,與宋、齊、衛、燕四國開戰,結果
四國聯軍大敗。但是,宋國不服,又聯合了齊、蔡、衛、陳伐鄧,焚了鄭國
的渠門,一直打進大街,又侵擾鄭國東郊,奪取了牛首(鄭郊,今河南許遠
縣東北)地方,鄭國由於寡不敵眾,敗北。

宋襄公在公元
前638 年伐鄭。楚救鄭,與宋軍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縣北)。當時宋軍已
經列好陣勢,楚軍正在渡河,司馬子魚(即公子目夷)對宋襄公說:「彼眾
我寡,及其未既濟(渡河未畢)也,請擊之」,他不同意。楚軍渡河以後,
還沒有擺好陣勢時,子魚讓他乘機發動進攻,他還是不同意。一直等到楚軍
准備好了之後,宋襄公才下令出擊,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受了傷,
國人因此埋怨他,但他卻說什麼:「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
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泓水之戰,宋國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宋襄公因傷而死。

,魯僖
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 年),晉國聯合了秦、齊、宋,出兵車七百乘,與
楚大戰於城濮(山東范縣臨濮集)。戰爭開始時,楚軍占優勢,晉軍為了爭
取主動,「退三舍」即去九十里處駐紮下來。但楚軍主帥堅持開戰,「楚眾
欲止」士氣不甚旺盛。戰爭中,晉軍下軍副將胥臣選擇楚軍力量薄弱的右軍
陳、蔡兩國攻擊;晉的中軍與上軍則集中力量打擊楚的下軍,因而打敗了楚
軍的左右兩翼,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史稱「城濮之戰」,是春秋前期最大
的一次戰爭,使楚國在擴張中第一次遭到嚴重打擊,有力地制止了楚的北上。
晉文公打退了狄族,保護了王室;又打擊了北侵的楚國,再一次緩和了緊張
局勢。城濮之戰後,諸侯服晉,晉文公就在踐土(今河南原陽縣西南)同齊、
魯、宋、衛等七國之君結盟曰:「皆羿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
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均見《左傳》僖公二十
八年)。這次會盟中,周襄王也被召來參加,並冊命晉文公為「侯伯」。從
此,晉國也就正式確立了霸主地位。

魯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 年)晉文公死,太子􏳽繼位,是為襄公。
秦穆公乘此機會,派孟明視(百里奚子)、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帶兵侵鄭。
秦軍經過周到了滑國,遇到去周做買賣的鄭國商人弘高和奚施。他們知道,
秦國來意不善,弘高一面派奚施向鄭君報告消息,一面「以乘韋先,牛十二
犒(秦)師」,而且假託鄭國君命說:「寡君聞吾干將步師出於敞邑,敢犒
從者。「鄭穆公得到奚施報告,派人去偵探秦國駐的客館,知道他們確有侵
略陰謀,便說:「吾子淹久於敞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
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間(閑)敞邑,若何?」
孟明視得知鄭國已有準備,「滅滑而還」(均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但秦軍行經餚地(今河南浴寧縣西北)時,碰到晉軍和姜戎的夾攻,秦師全
軍覆沒。秦軍的主帥孟明、西乞、白乙等,被晉俘獲。魯文公二年(公元前
625 年)秦伐晉,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東北),晉將狼瞫率領人馬首先
沖進秦陣,打亂對方陣勢,隨後掩殺,秦軍大敗而逃。晉人嘲笑秦國說:「這
是一次「拜賜之師」(《左傳》文公二年)。過了一年,秦穆公親自領兵伐
晉,渡過黃河便燒掉乘舟,表示不勝不回。晉人見秦有決一死戰之心,不敢
應戰。這次戰爭秦國雖然得勝,但是秦國力量終究不如晉國,特別是晉國占
領了被稱為「桃林之塞」的秦國門戶(在今河南靈寶縣,西接陝西潼關縣界,
這就是後來秦國的函谷關),秦國東進的道路被晉所扼,穆公乃用由余向西
方戎狄地區發展,遂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

魯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 年),楚莊王伐鄭,攻到棟地。鄭國大臣子
良說:「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左傳》宣公十一年)。
辰陵盟後,鄭又附晉,庄王大怒,起兵圍鄭,三月而破,鄭降於楚。晉聞訊
後,便派大兵救,於是晉楚兩軍大戰於邲(今河南滎陽北)。此時晉國政令
不行,將帥不和,晉軍終於戰敗逃歸。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
年),魯、衛兩國由於不堪齊的侵伐而向晉國乞師,晉派大軍到靡笄山(今
山東厲城縣附近)下,晉、齊兩國正式宣戰,在鞌地(山東濟南市西)交鋒,
齊師戰敗。這次戰爭,齊國的地位大為削弱,晉國取得重大勝利,晉國又重
新增強了在諸侯國中的霸主地位。

到魯成公
十六年(公元前575 年)春,楚國首先背約向鄭、衛進攻。次年,晉因鄭國
服從於楚而伐鄭,鄭國求救於楚,楚恭王率軍救鄭。晉軍渡過黃河,與楚軍
在鄢陵(今河南鄢陵縣)相遇,兩軍大戰,楚國敗北而歸。

戰國時期

公元前354 年,由於趙國奪去了魏國的附庸衛國,魏國就起兵伐趙,率
宋、衛聯軍圍攻趙都邯鄲,次年破之。於是,趙國向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
為將,孫臏為師,前往救援。孫臏認為魏國的精銳部隊在趙,內部空虛,乃
「引兵疾走大梁」,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備,「一舉解趙之圍而收
於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南)取得大勝,
「擒龐涓」(《孫臏兵法·擒龐涓》)。

公元前342 年,魏國向韓進攻,三戰三勝,直入韓國。韓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在次年當魏、韓打得精疲力盡時,派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
以十萬大軍應戰。孫臏利用魏軍驕傲輕視齊軍,採用了「減灶誘敵」的計策,
逐日減少營地軍灶數目,三天之內從十萬灶減到五萬灶,再減到三萬灶,制
造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敵人。魏國果然中計,龐涓因之曰:「我固知
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於是,只以少數精銳輕裝部隊兼
程追趕。到了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正好天黑,馬陵道狹而旁多險阻,
魏軍進入齊國伏兵的包圍圈,頓時「齊軍萬弩俱發,魏車大亂相失」(均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結果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魏軍主力被殲,
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公元前318 年,公孫衍的「五國伐秦」以楚懷王為縱長,
但是,實際出兵與秦作戰的,只有韓、趙、魏三國。次年,秦派庶長樗里疾
與三晉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交戰,把三晉聯軍打得大敗,齊又倒戈攻
趙、魏,這次縱約,不待秦人破壞,先已瓦解。

公元前314 年,恰巧燕國有內亂,齊宣王命令匡章帶了「五都之兵」,會同征
發來的「北地之眾」,向燕國進攻,僅以五十天的時間攻下了燕都,燕王噲
身死,子之被擒後處醢刑而死。

秦國為了破壞齊、楚的聯合,使張儀人楚,以商於(今河南浙川內鄉一帶)之地
六百里的許讓為條件,誘得楚懷王與齊絕交,但旋即食言。懷王大怒,於公
元前312 年,發兵攻秦,戰於丹陽(今河南丹水北),楚國大敗,秦俘楚將
及副將等七十餘人,斬首八萬,又取楚的漢中郡(楚漢中不是秦漢中,
秦漢中為南鄭即西成,在陝西境內;楚漢中即楚上庸,在湖北境內)。懷王
愈怒,再以傾國之兵襲秦,戰於蘭田(湖北鍾祥西北),又是一敗塗地。韓、
魏兩國還趁火打劫,攻楚至鄧(湖北襄樊市北)。

公元前293 年,秦將白起在伊闕(今河南洛陽市東南)打敗韓、
魏兩國軍隊,斬首二十四萬多人。

宋滅後二年(公元前234 年),燕聯合秦、楚和三晉,
大舉伐齊。燕將樂毅率師長驅進擊,攻入齊都臨淄。燕昭王親自到濟上慰勞
軍隊,封樂毅於昌國(山東淄博市東南),號昌國君。樂毅破齊後,把三十
年前齊軍在燕京的暴行照演一遍。這泱泱大國的首都六七百年所積的珠玉財
寶、車甲珍器被動一空。齊王出走,連歷鄒、魯等國,到處碰釘子,又回
齊國,結果為楚國淖齒所殺。別國士兵飽掠歸後,燕兵繼續前進,六月之
間,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除了莒和即墨外,齊國的郡縣都成為燕的郡縣,齊
國國上僅剩五分之二。

公元前279 年,燕昭王被殺,其子惠王即位。燕惠王猜忌
樂毅,改用騎劫為統帥,樂毅逃往趙國。騎劫改變了樂毅的「修整燕軍,禁
止侵掠,求齊之逸民,顯而禮之,寬其賦斂,除其暴令,修其舊政」(《資
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一年)的指導方針,對於齊的降卒濫施剿刑,還挖掘城
外墳墓,焚燒屍體,激起齊人的強烈反抗。田單為了迷惑燕軍,使老弱婦女
登城守望,又派人把黃金千鎰送給燕將,麻痹他們。接著田單用牛千頭,披
上畫有五彩龍紋的衣,角上縛著兵刃,尾上柬著灌有油脂的蘆葦,並把城
牆鑿了幾十個洞,在夜間點燃牛尾上的蘆葦,使火牛狂奔到燕軍中去,後邊
五千壯士隨同火牛向前沖擊。田單的「火牛陣」大敗燕軍,殺死騎劫,把燕
兵全部驅逐出境。田單因此封為安平君(《史記·田單列傳》)。所以《荀
子·議兵》說:田單是「世俗之所謂善用兵者也」。從公元前284 年六國攻
齊到田單復國,前後有五年之久的齊、燕之戰,對於齊、燕兩國都沒有科益,
得到好處的就短期來說是楚、魏,楚、魏兩國共同分取了淮北之地。

公元前262 年,韓把上黨郡十七縣獻給趙國。趙派廉頗率領大軍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防備秦軍,秦也派自起進攻長平,開始了戰國以來從未有的大戰。
由於廉頗築壘固守,趙、秦兩軍在長平相持了三年,不分勝負。公元前
260 年,秦以反間計說趙孝成王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
趙王因以趙括代廉頗。趙括為將後,一反廉頗的措施,向秦軍發動進攻。白
起採用了迂迴的運動戰術,先在正面佯敗後退,誘趙軍深入,待趙軍到了秦
軍的壁壘下被阻,後方也被秦軍二萬五千人切斷,秦軍將趙軍分割為兩部分。
趙軍戰斗不利,築壁壘堅守以待後援。秦昭襄王得悉秦軍完成了對趙軍的包
圍,親赴前線,並征發河內十五歲以上的壯丁開到長平,用來堵截趙的援兵
和接濟的糧食。趙軍被圍,四十六天不得食,分為四隊輪番向秦反攻,仍不
能沖出重圍。最後趙括親自帶兵搏戰,被射而死。於是,趙軍大敗,全軍四
十多萬全部被俘,白起除「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外,「前後斬首虜四
十五萬人」(均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在這次戰爭中,損失嚴重的
趙國從此也衰弱了。

公元前257 年,魏、楚兩國圖謀救趙。魏安厘王派了將軍晉鄙帶了十八
萬大軍駐在湯陰(今河南湯陰),魏軍因畏俱秦國,猶疑不定,不敢前進。
魏相信陵君魏無忌為了救趙,設法偷了魏王的虎符,假傳王命,帶了勇士用
鐵椎擊殺了晉鄙,奪得了軍隊指揮權,挑選八萬精兵攻秦。同時,楚國春申
君黃歇也派景陽領兵救趙。邯鄲城下的秦軍,在趙、魏、楚三國軍隊的內外
夾擊之下大敗。秦將鄭安平在趙軍圍困下帶了兩萬人降趙。

公元前237 年,始皇親自掌握國權,重用尉繚和李斯。這時尉繚獻計說:
「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縱。⋯⋯願大王毋愛財物,
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史記·秦始皇本
紀》)。李斯也出類似計謀,秦王乃「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
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
使其良將隨其後」(《史記·李斯列傳》),加緊策劃滅亡六國的行動。
在六國之中,韓最弱。公元前233 年,韓王安被秦脅,對秦公稱臣。公
元前231 年,韓把殘存的南陽地獻給秦,秦使內史騰做南陽假守。次年,秦
內史騰攻韓,俘獲了韓王安,滅了韓國,把所得韓地建置為穎川郡(《史記·秦
始皇本紀》、《韓世家》)。
公元前229 年,秦將王翦、楊端和率領大兵攻趙,為李牧、司馬尚所敗。
趙王寵臣郭開受了秦國賄賂,使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殺李牧。次年,王
翦大敗趙軍。趙公子嘉率其宗族幾百人奔代郡,自立為代王。但六年以後,
公元前222 年,代仍被秦軍所滅。
公元前227 年,秦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兩國發兵抵抗於易水以西。
次年,秦更大舉攻燕,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都遼東郡。秦將李信追擊,
燕王喜殺太子丹求和。公元前222 年,秦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亡
燕。
公元前225 年,秦派王責攻魏,魏人堅守大梁。秦人引黃河水灌之,三
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而亡。
公元前225 年,秦派李信、蒙武攻楚,初步得到勝利。楚軍乘秦軍不備,
跟蹤反擊「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史記·王翦列傳》)。後來,
秦改派王翦領兵六十萬向楚進攻,大破楚軍於蘄(今安徽宿縣東南),迫使
項燕自殺。接著,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楚王負芻。公元前222 年,王翦更
平了楚的江南地,降眼了越君,置會稽郡,楚亡。
當秦先後滅韓、趙、魏、燕、楚五國時,齊相後勝接受秦的賄賂,又使
賓客受秦金,共勸齊王「去從(縱)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五國既亡,秦兵於公元前221 年,攻破齊國,
俘齊王建,齊亡。
秦國從公元前232 年到公元前221 年,僅僅用了十三年時間,便將山東
六國消滅,完成了海內統一的大業。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