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詩怎麼教
㈠ 根據寓言的特點,結合實際,論述寓言文學怎樣在兒童教育中發揮作用
發揮寓言故事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1
寓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精煉、生動的故事裡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大多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和性格,常常藉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有較強的誇張性和諷刺性。
寓言故事教學對語文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分析現今寓言故事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寓言故事在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認識還不夠深入、全面,往往只看到寓言故事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忽視了寓言故事的「語文性」這一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 創設情景感知形象,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不但篇幅短小,語言簡潔,而且寓體形象誇張,故事生動具有趣味性,深受小學生的喜愛,為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提供了規范的語言和具體情境。教師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後,還可以通過編劇本、演劇本的形式加強語言積累,既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又能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能力。如在《一路花香》寓言故事的第二小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形象,可讓同桌一人扮演挑水工,一人扮演破水罐。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樂趣,同時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一路花香》教學中,教者設計一問:「你們喜歡哪一隻水罐?為什麼?」學生分成甲乙兩方,各抒己見,有人不喜歡完好水罐的驕傲,有人卻支持完好的水罐,說它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任務,感到驕傲也是正常的,是一種自豪的表現;也有學生喜歡破水罐,它裂縫中的水澆灌出一路花香,並且一次又一次地向挑水工道歉,它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等等。小學生在對抗中暢所欲言,交流情感,進行思維的碰撞,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同時,要在對抗中說服對方,不單要專心諦聽對方的論述,還要針對對方的論點論據進行全面的分析並快速用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駁斥對方,這樣既訓練了小學生的推理能力,又使聽說話能力得到訓練提高。
- 緊抓關鍵字詞句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匯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的、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激發了他們閱讀的樂趣。抓住關鍵詞句,可以給學生啟示,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時給概括寓意一個坡度,完成思維的提升,實現寓意的理解,這是指導閱讀必不可少的環節。
- 利用寓意教育性能,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寫作中,想像起著主導作用,運用想像可以拓寬思路,使構思展開縱橫馳騁的翅膀。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闢簡潔角色少,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點明寓意,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人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都沒明確定位,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小學生的想像力,並按照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寓言是一種兒童的獨特、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啟智」「明理」中育人,在「表演」中培養語文的綜合素養,是寓言教學的目的,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寓言教學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師應該把它放入整個語文教學的體系中去思考,在不斷地琢磨與實踐中,使寓言教學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如何發揮寓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2
就我個人而言,我平時比較喜歡閱讀趣味性比較強的寓言。因為寓言有意思,並且寄託著一定的道理。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或者母親常常會嘮叨各種道理。但是我卻不是總能接受。但是每次奶奶給我講道理的時候,我都能很快樂地接受。現在想想,是因為父母說的道理太單調,太直接,讓人難以接受。而奶奶常常將道理寄託在短短的寓言故事中,讓我在聽故事的同時順便接受了教育。我想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有吧。人似乎不容易接受太直接的以及太單調的教訓。
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說:「我有一個偏見,就是:現在好的文學作品,無論是什麼樣式,都越來越具有寓言的色彩。」(《略談寓言》)作家余秋雨說:「寓言,兼跨哲學和藝術之間的寓言,多方面地顯示了人類文化水準的在探索寓言教學在開發學生思維素質方面的巨大潛力。」 由此課件,寓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寓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1.鮮明的教育性。將道理和教訓寄託在故事中,教人做人做事的方法。
2.強烈的諷刺性。寓言的教育性通常通過故事的否定性來實現。例如《亡羊補牢》這則寓言就是通過對故事中地主父子做法的否定,呈現諷刺,最終達到教育意義。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在寓言中,故事中通常都有動物,神仙之類虛構的形象,這是在現實中不存在的。這些都只能出現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之類。
4.寓言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5. 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因為這多種手法的使用,使得故事充滿了趣味性,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更加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激情。
根據以上的特點,我覺得寓言有下面幾個作用:
1、寓言的教育性可以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2、蘊涵內容的豐富性和含蓄性,使得解讀寓意成為了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使寓言的作用能充分發揮,我認為在寓言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 鼓勵學生寫寓言,續寫寓言,改編寓言,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教《人生寓言》時首先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與見解,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填鴨式局面,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
2、注重多角度、多層次地解讀寓意。
在課標中有明確要求:「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不是局限於原作的唯一寓意和教參上的標准答案。
3、,寓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往往是由一個故事引出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所以寓言對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的「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有別於傳統的空洞說教式,其目標的實現是自然地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另外,寓言的寓體是生動簡明的故事,正好適合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而寓言豐富的寓意也正好引導孩子開始思考人生。
總而言之,在寓言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也要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發展創造思維,而不是胡思亂想。
㈡ 學習寓言方法是哪四點
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講明一個生活道理,是一種含有說教、諷刺或啟示內意味的文學作品。
寓言的特點是:
第一,情節引人入勝。如《黔之驢》中老虎懼驢、識驢、戲驢、吃驢,故事娓娓道來,生動有趣,很吸引讀者的眼球。
第二,寓意深刻。寓容言故事猶如一層糖衣,說教則是糖衣包裹著的葯丸。糖衣只是吸引人,葯丸才具有治病功效。所以編寫故事前要確立一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中心,即故事的寓意。
第三,以擬人、象徵為主要表現手法。《黔之驢》中老虎和驢既能說又能做,用來喻指生活中機智勇敢和外強中乾的兩類人。可見寓言把動物或自然的物擬人化,讓它們做故事的主角,藉此喻彼,表現出深刻的寓意。
第四,篇幅短小,言簡意賅。寓言像一位智者,冷峻平和,不拐彎抹角,讓讀者很容易被寓言的情節吸引。
㈢ 如何才能講好寓言故事課
1.朗讀要有層次感
寓言故事的特點就在於構思巧妙,層次感強。層次感的體現是通過實踐上的停頓和語氣上的轉換。備稿時劃分好層次,接著考慮怎樣朗讀才能把層次之間的關系和轉換表現出來。一般的邏輯關系有遞進、轉折,以及懸念等。在不偏離整體基調的同時,考生須利用不同的語氣和停頓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展示。
2.感受處理要細膩
無論是童話還是寓言,其實都來源於生活,和生活的真實狀態是相通的,是用動物和神怪來表現人間的事,同時這還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理想,是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朗讀時怎麼可以輕率了事呢。一定要用你的思想、你的感受,去體會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像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一樣對待虛構才是意義深遠的寓言。
3.寓言要形象傳神
很多寓言故事中角色語言的分量很重,我們朗讀時要特別注意處理好,不要給角色"貼標簽",有的考生受某些動畫片配音的影響,下意識地模仿他們,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一些形象的確在人們頭腦中有著相對固定的模式記憶,但在不同的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語言行為。表達角色的語言關鍵在於形象傳神,體現角色的個性,個性和聲音形式之間是有關系的。有一點須注意,就是正面和反面角色的聲音形式一般是比較明顯的。
4.聲音形式要富於變化
這里說的變化不是聲音大小、起伏的變化,主要是語氣的色彩和分量的變化。寓言故事裡一般有角色、有情節,故事一般都有高潮、有矛盾。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這當然就要求我們朗讀時,聲音形式要相匹配,把寓言故事的角色化、沖突化表現出來。聲音形式的變化,體現在聽眾的印象中是高低、大小、強弱、虛實、冷暖、遠近、輕重的變化。當然,在一篇寓言故事中,不一定要涉及到那麼多的變化,但在總的基調背景下,應該盡量貼近故事本身所呈現的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