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的由來和寓意
『壹』 放鞭炮的寓意是什麼
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種傳統形式,它寄託了人們對於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人們常在過年的時候燒爆竹,而爆竹又有驅魔、辟邪、消災的寓意,所以在後來的傳說里,「年」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惡魔,而家家戶戶的爆竹聲,就是為了驅趕「年」這種怪物。
春秋時期,點爆竹形成習俗,晉文公時,介子推帶著老母親躲進深山,而重耳為了讓他出山,選擇燒山,山上長有竹子,燒山之時竹子啪啪作響,後來點爆竹又多了紀念介子推的意義在裡面。
人們熟悉的有火葯的炮仗,或是鞭炮,則是到宋代時出現的,將芒硝、硫磺等礦物質依照一定比例製成火葯,用紙或者竹葉將火葯包起來,就成了鞭炮。
雖然形式變了,但是聲音則是很像。過年的時候點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紅火和表達過年喜悅的心情。此後,放鞭炮這種形式從過年延續到其他的場合,比如婚喪嫁娶。而在放鞭炮以外,還有喝屠蘇酒的習俗,在正月初一這天喝。
(1)放鞭炮的由來和寓意擴展閱讀:
這種源於農耕社會,頗有象徵意義的文化表現形式,在城市快速發展、人群愈加密集的今天,正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火災、空氣污染、突發事故……再加上為此投入的宣傳防護、治理善後成本,綜合考量起來,鞭炮聲響背後的社會成本並不低。正是基於這些原因,如今,全國有近700個城市禁放或限放煙花爆竹。
這種傳統和現實的糾結,正說明對待煙花爆竹問題,不能簡單化處理,需要統籌兼顧方方面面的因素。簡單的一刀切,往往會引起民意反彈。因此,在加強管理、確保安全的同時,也應採取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凝聚更多文明共識,積極引導人們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煙花爆竹。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僅僅是環衛大爺,在醫院中焦急治理傷員的醫生護士,被群眾一次次求助喚去的片區民警、消防員等等,他們又何嘗不想早點回家與家人團聚?但為了工作需要,為了公眾利益,他們往往只能選擇堅守崗位。
如果人們有節制地燃放煙花爆竹,多一點安全意識,少一些不當行為,他們的工作壓力或許就能減輕一些。即便很多人不會因此提前下班,起碼他們工作的精神負擔會小一些,心情也會更愉悅。中國人講究一個「情」字,自己過得開心,也讓別人舒心,不正是佳節應有的氛圍嗎?
事實上,文化傳統的延續,從來不是一成不變地照搬照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時代發展做出合乎社會需求的調整,才是對文化的最好傳承。理性地購買和燃放煙花爆竹,是對公民責任意識的考驗,也是涵養公共文明的必經之路。但願「環衛大爺求少放鞭炮」的場景,能帶來更多的心靈觸動,引發更多的文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