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典故
Ⅰ 古代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
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母親教育子女的故事,其中要數孟母三遷最為著名。孟子內的容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還有岳飛之母姚氏,宋代抗金名將岳飛之母,古代四大賢母之一。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並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像這種母教子女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例如蔣介石的母親一個平凡的傳奇女性,也是萬千女性的楷模.她命途多舛,但是依舊將蔣介石教育成才等等.
這些看似平凡柔弱的女子,她們不僅僅是養大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化孩子做人之道,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萬世傳頌之人。
Ⅱ 古代偉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1、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
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2、岳母刺字
岳飛,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並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3、曹操教子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為了激勵孩子發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跟曹操重視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4、司馬光教子
司馬康,字公休,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大哥司馬旦之子,後來過繼給司馬光為子。
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
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凈,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
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
為了使兒子認識祟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儉朴實。
他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朴,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司馬光關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謄於後世。
5、畫荻教子
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是一位單親母親,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
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
這便是著名的「畫荻教子」: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學習成績優異,他於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
Ⅲ 當 家 才 知 柴 米 貴 養 子 方 曉 父 母 恩的釋 義、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示例
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曉父母恩==
當家才知柴米貴, 養兒方曉父母恩,
家和自古回情相兌答。 兒奶母乳天下溫。
才華顯赫家訓始, 方才學步呀呀語,
知恩更須多領會。 曉出日落幾黃昏。
柴米油鹽從何來, 父為生計撐家業,
米粒雖小伴心碎。 母慈育兒白發添。
貴在勤勞搏富有, 恩重如山孝為銘,
當家更知柴米貴。 養兒深曉父母恩。
長樂鐵道兵 【原創】
佛門有三部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經》。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我們學習《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展。反過來說,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麼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梵網經》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
Ⅳ 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出自什麼典故
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是我國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嬌生慣養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
這句話原話應該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出自《增廣賢文》。
意思是: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嚴厲的家教,和規矩形成人對家族權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順。
母親的事事關心,讓孩子心理永遠沒有斷奶的時候,讓孩子沒有獨立成長的能力,事事依賴的情節,是無能的表現。
(4)養兒典故擴展閱讀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
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增廣賢文》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
《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增廣賢文》還是諺語的選集。
Ⅳ 【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出處及其典故
出處:
1、在《增廣賢文》中有「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蛟龍游到了淺水,沒法動彈,被蝦戲弄,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狗也能欺負老虎。)
2、明朝人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八八回中:「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3、清朝人錢彩的《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典故:
諸葛亮出使東吳,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總想找借口殺他。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的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問罪如何?」諸葛亮從容笑到:「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周瑜大喜,開口便道:「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魄鳳凰不如雞。」諸葛亮聽罷,隨口便道:「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5)養兒典故擴展閱讀
後世引用
1.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雞。(蛟龍游到了淺水,沒法動彈,被蝦戲弄,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狗也能欺負老虎。實現願望的貓兒比老虎威風,掉了毛的鳳凰連雞都不如。)
2.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蛟龍游到了淺水,沒法動彈被蝦戲弄,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狗也能欺負老虎。一旦在科舉考試中名登進士榜,十年之後就能在朝廷出任高官。)
參考資料
網路-虎落平陽被犬欺
Ⅵ 【高分】急求父親教育孩子的名人典故,越多越好!!!
聯語教子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手寫下了一幅對聯,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並耐心地對兒子解釋說:「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並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世界;三要腳實地幹些事情。」
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夫」,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污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朴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憐子如何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