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圖寓意
1. 錦鯉有何美好寓意
錦鯉的美好寓意:
錦鯉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鮮艷漂亮的魚類本身,而變身為一種「幸運符」,更有人將之與自己對學業、工作的種種期許聯系起來。
鯉魚寓意,無論是愛情、幸福、吉祥,歸根結底,每一種象徵意義的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文化心理,即人們希望在尋常行為中寄託美好心願,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真摯深厚情感的嚮往。
期待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帶來好運,這種文化在世界各國、各民族間都有著深遠的歷史,並逐漸演變成頗具特色的生活習俗、禁忌。
(1)錦鯉圖寓意擴展閱讀:
錦鯉有美好寓意的原因:
1、首先,錦鯉極具觀賞價值,放置於池塘中色彩斑斕,賞心悅目,就像寶石般璀璨,奪人眼球。
2、其次,錦鯉對於促進水質改善,清除污垢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存在可以使水清冽干凈,富有生氣。
3、最後,跟歷史傳統有關。盡管真正的錦鯉出現時間不過百餘年,早在兩千多年前,它的老祖宗鯉魚就已經是我國古代熱門的「吉祥物」了。
據說,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昭公派人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嘉以為瑞」,乾脆給兒子起名叫做孔鯉,表字伯魚。崇拜鯉魚的習俗也就此在齊魯大地流傳開來,至今山東部分地區仍然有食用鯉魚形狀饅頭的習俗。
2. 錦鯉是什麼意思
錦鯉,網路流行語。意思就是所有跟好運相關的事物:比如有好運的人,或者可以帶來好運的事情。
錦鯉,本是一種高檔觀賞魚,極富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原本特指花色漂亮的幾種鯉魚。由於它們往往價格不菲,外加名稱象徵有餘(富足),自古深得富貴人士喜愛。而這種多被富人飼養的動物,反過來也使得其更加具有富貴,幸運的含義。
(2)錦鯉圖寓意擴展閱讀:
錦鯉壽命極長,能活60-70年(相傳有200歲的錦鯉),寓意吉祥,相傳能為主人帶來好運,是備受青睞的風水魚和觀賞寵物。
錦鯉在中國素來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據說能跳過黃河龍門瀑布的鯉魚就能變成龍。在日本,鯉魚代表了堅定不移和英勇的精神。它們的胡須同時也代表著智慧和學識。傳統的鯉魚紋身一般在前臂或者腿部。
而龍形紋身在後背,就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像鯉魚躍龍門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棟梁之才。不同造型的鯉魚(顏色、胡須數量、大小比例等)象徵著對未來不同的期望:健康、強大、甚至是成為人中之龍。
2018年國慶期間,支付寶官方微博開展了一個抽獎活動,從轉發此條抽獎微博者中抽獎,抽中的人為「中國錦鯉」,吸引300多萬次轉發。10月7日支付寶揭曉了抽獎結果,幸運的「中國錦鯉」獲得了「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
「錦鯉」立馬走紅, 網路上掀起了轉發配有「錦鯉轉運」「錦鯉祈願」「錦鯉保佑」「錦鯉還願」等文字的錦鯉圖像的熱潮。「錦鯉」於是成為「好運」的象徵。後來,隨著熱度增長,「錦鯉」開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運氣極佳的人。「錦鯉」的走紅及其意義的泛化,隱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全國都在轉錦鯉
3. 錦鯉魚有什麼美好的寓意嗎
錦鯉魚,是一種具有美好寓意存在的觀賞魚。
首先,錦鯉極具觀賞價值,放置於池塘中色彩斑斕,賞心悅目,就像寶石般璀璨,奪人眼球。
其次,錦鯉對於促進水質改善,清除污垢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存在可以使水清冽干凈,富有生氣。
再次,風水中講究水為財,氤氳的水氣中只有育有活物,才能稱作活水,美水,肥水。錦鯉可以把好的風水留住,所以極為珍貴。所以,錦鯉就成了通行的「風水魚」。
錦鯉魚被賦予了消解凶煞和招財納福的寓意。有時候會感覺事事不順,功業難成,還總是狀態低迷,困惑難出。這時候可以在合適的位置請上幾尾錦鯉,以抵擋和消除凶煞,起到保護宅院和家中主人的作用。狀態良好的錦鯉也可以攬財招福,匯聚四方的財氣和福氣,不至於使之消散。
4. 錦鯉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什麼
錦鯉象徵吉祥。中國人對紅色是有偏愛的,每年春節大家張燈結綵,不論服飾還是對家的裝扮都很喜歡用紅色,它代表吉祥如意。錦鯉的身軀多為紅色,這迎合了中國人民的喜好,大家會不自覺的認為它代表著好運。
錦鯉象徵富貴。「富」與「貴」是分開的,但在錦鯉身上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中國人看重風水,認為水代表了財運,很多做生意的人喜歡在家裡或公司進門處擺放魚缸,想要取招財之意,加上「鯉」通「利」,於是飼養的錦鯉被當做招財進寶的吉祥物。
鯉魚在中國有很深很久的文化因子,早在遠古時代,以漁業為生的先民們就將鯉魚的形象畫在陶器上,出土的魚紋彩盆證明了這一點。在唐朝,因為「鯉」與「李」諧音,所以鯉魚在當時很有影響力,不僅受到唐朝法律的保護,而且比現在的大熊貓還要地位優越,在朝五品以上官員必須佩帶「魚符」顯示尊卑,文人墨客藝術家對其無不推崇。
(4)錦鯉圖寓意擴展閱讀
錦鯉的祖先,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食用鯉,而鯉魚的原產地正是在中國。其實,錦鯉的吉祥之意,也和中國的鯉魚有關系。
在西漢初年的《列仙傳》里,就有捕魚人子英被鯉魚馱著升天成仙的傳說。另一本《三秦記》中的敘述就更厲害了:「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這也正是中國古老傳說「鯉魚躍龍門」的由來。
從漢代開始,鯉魚不僅成饋贈佳品,還顯得非常有文化格調。漢代蔡邕《飲馬長城窟行》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古人的這種「腹中寄書」,跟如今轉發錦鯉時配上一些轉發語不謀而合,這也是所謂「魚書」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