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驥遇伯樂的寓意

驥遇伯樂的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2-21 18:41:02

㈠ 驥遇伯樂 啟示

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成語伯樂識驥的意思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伯樂一顧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㈢ 求"驥遇伯樂"(出自《戰國策》)全文及翻譯和賞析

選自《戰國策》
原文: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 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譯文: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正值盛年,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拉著車子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解詞:【驥】良馬。 【齒至】牙齒長齊了,指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齡。 【服】拖,拉。 【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彎轉。 【尾湛胕潰】湛:通「沉」。胕:同「膚」。胕潰:意為皮膚被汗水漬爛了。【漉汁】:滲透出的汗水。【中阪遷延】中阪:指半山坡。遷延:拖延而不前進。【解紵衣以冪之】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俛而噴】俛:同「俯」,低著頭。噴:噴氣
這篇文章選自《戰國策·楚策四》,這則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是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他要用這個故事向君主闡明這樣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說明】千里馬的特長,是賓士絕塵,日行千里,卻不見得會負重拉馬。這則寓言就是以這匹千里馬拉鹽車的故事來感嘆懷才不遇者的苦惱並說明在用人的時候要學習伯樂的精神,知才善用,並關心他。它也告訴人們,千里馬是瑰寶,而伯樂尤可貴。如果沒有伯樂,實際上也就不會有千里馬。
《戰國策》
西漢時,宮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戰國時的史料,但這些珍貴的史料卻錯亂殘破不全,一些殘簡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趙」字只剩下了「肖」,此類錯誤屢見不鮮。朝廷便將編校整理這些史料的任務交給了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宮廷密室所藏戰國史料,分別名為《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劉向以國別劃分,把6種書的資料,分別編入12國中。因這些材料大多是記述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所以,劉向將其定名為《戰國策》。然而,《戰國策》里並非盡是策士的說辭,還有諸如「豫讓刺襄子」、「荊軻刺秦王」之類記載,所以,不能僅視為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游說之辭的匯編,它還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傳》,下接陸賈《楚漢春秋》的戰國雜史。 答案補充 《戰國策》中所收游說之士的縱橫之論,反映了戰國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大活動,生動記載了縱橫家們的機智善辯、聰明智慧,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縱橫家們在當時的社會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動感人,有聲有色的活劇,《戰國策》為後人留下了那段歷史的寶貴材料。受戰國縱橫家們的智慧、謀略的影響,至西漢時還涌現了陸賈、邊通、主父偃、徐樂、鄒陽、嚴助、庄安等一批縱橫家。
《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筆調辛辣,善於將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於文中,用以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論辯文的典範。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後來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南轅北轍、鷸蚌相爭等。
《戰國策》文筆優美,敘事生動形象,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初著名散文家賈誼、晁錯、司馬遷,宋代的蘇洵、蘇轍、蘇軾的散文都受到《戰國策》的影響。《戰國策》中運用的工整的對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對答、抑客申主的寫法,亦為漢賦所繼承。

㈣ 驥遇伯樂,全文翻譯

《驥遇伯樂》全文翻譯: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牙齒長齊到了可以服役的年齡,拉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累得蹄子僵直了,膝蓋彎曲著,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拉著車子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看(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資料拓展:《驥遇伯樂》

  1. 簡介

    中文名:《驥遇伯樂》

    作品出處:《戰國策·楚策四》

    歷史: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

    語言:文言文

  2. 作品原文:

    (1)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2)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 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3. 作品主旨:

    (2)《驥遇伯樂》選自《戰國策·楚策四》,這則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是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他要用這個故事向君主闡明這樣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一句話概括,也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或「人才固然重要 發現人才 從茫茫人海中發現人才的人 才是真正的人才」。

  4. 作品思想:

    千里馬的特長,是賓士絕塵,日行千里,卻不見得會負重拉馬。這則寓言就是以這匹千里馬拉鹽車的故事來感嘆懷才不遇者的苦惱並說明在用人的時候要學習伯樂的精神,知才善用,並關心他。它也告訴人們,千里馬是瑰寶,而伯樂尤可貴。如果沒有伯樂,實際上也就不會有千里馬。

  5. 重點詞釋義:

    (1)【驥遇伯樂】驥:良馬。伯樂:姓孫,名陽,秦穆公時期的人,是戰國時有名的養馬能手。

    (2)【齒至】牙齒長齊了,指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齡。

    (3)【服】拖,拉。

    (4)【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彎轉。

    (5)【尾湛胕潰】湛:通「沉」。胕:同「膚」。胕潰:意為皮膚被汗水漬爛了。【漉汁】:滲透出的汗水。

    (6)【中阪遷延】中阪:指半山坡。遷延:拖延而不前進。

    (7)【負轅不能上】拉著沉甸甸的車子上不了坡。負轅:拉著車把子

    (8)【攀】牽【解紵衣以冪之】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9)【俛而噴】俛:同「俯」,低著頭。噴:噴氣

資料拓展:《戰國策》:

  1. 簡介:

    (1)《戰國策》,33篇,記載了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共245年間的歷史。因此書思想活躍,有許多縱橫陰謀之術,不合於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廣泛傳播,後來便逐漸殘缺不全。

    (2)如劉向所編訂的《戰國策》有《蒯通說韓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淮陰侯列傳注》所引,但後來《戰國策》中此篇佚失。

  2. 歷史地位

    《戰國策》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尤其是劉向編校成書的古本,在中國古代史上曾佔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戰國策》是繼《春秋》之後,訖楚漢之起,共245年的歷史記載。

㈤ 驥遇伯樂 原文譯文

原文:
君亦聞復驥乎?夫驥之齒制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棘而不能上。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
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譯文: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這篇文章選自《戰國策·楚策四》,這則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是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他要用這個故事向君主闡明這樣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㈥ 驥遇伯樂整首文言文是什麼意思以及閱讀答案

《驥遇伯樂》閱讀答案

夫驥(千里馬)之齒(年齡)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浸濕)胕(膚)潰,漉汁(口鼻中流出的白沫)灑地,白汗交流。中阪(半山腰)遷延(徘徊不前),負轅不能上。
伯樂遭(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衣以冪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之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翻譯】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14.這則寓意深刻的故事出自《戰國策·楚策四》,由兩段構成。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第一段的內容。

15.「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原因是它看到伯樂的哪兩種表現?(用文中原句回答)

16.參照韓愈的《馬說》,再根據自己對這篇小故事的理解,分析這則故事的寓意。

參考答案:

14.寫的是一匹正當盛年的駿馬拉著沉重的鹽車,艱難地走在太行山路上。它的力氣已用盡,駕車人還用荊條抽打著它。
15.下車攀而哭之,解衣以冪之。
16.這則《驥遇伯樂》的故事告誡人們,只有遇到知賢重才的人,有才有志之士才能有抒發胸懷的機會。

㈦ 驥遇伯樂的寓意

千里馬的特長,是賓士絕塵,日行千里,卻不見得會負重拉馬。這則寓言就是以這匹千里馬拉鹽車的故事來感嘆懷才不遇者的苦惱,並說明在用人的時候要學習伯樂的精神,知才善用,並關心他。它也告訴人們,千里馬是瑰寶,而伯樂尤可貴。如果沒有伯樂,實際上也就不會有千里馬。

㈧ "驥遇伯樂"(出自《戰國策》)裡麵包含什麼成語

出自《戰國策》抄的成語:
一塵不染 大庭廣眾 兩敗俱傷 南轅北轍 亡羊補牢 門庭若市 反璞歸真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驚弓之鳥
安步當車 不遺餘力 不翼而飛 側目而視 高枕無憂 汗馬功勞 畫蛇添足 揮汗成雨

㈨ 古文《驥遇伯樂》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

【原文】
君亦聞驥①乎?夫驥之齒至②矣,服③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④,尾湛胕潰⑤,漉汁⑥灑地,白汗交流,中阪⑦遷延⑧負棘而不能上.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⑨.
驥於是俛而噴⑩,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⑾,何也?彼⑿見伯樂之知己也.

【注釋】
①驥——千里馬,良馬.
②齒至——牙口老了.齒,牙齒,看馬牙齒的數目和磨損程度可以判斷馬的年齡.
③服——駕.
④蹄申膝折——蹄子僵直,膝蓋折斷.
⑤尾湛胕潰——尾巴漬濕,皮膚潰爛.湛,漬.胕,同「膚」,皮膚.
⑥漉(lù)汁——原指滲出的液體,這里指馬流出的口水.
⑦中阪(bǎn)——山坡中間.阪,山坡.
⑧遷延——退.這里指馬拉不上去,車往回退.
⑨解紵(zhù)衣以幕之——脫下麻衣給馬蓋上.解,脫.紵,紵麻,可以紡線和織布.
⑩俛(fǔ)而噴——低下頭而嘆氣.俛,低頭.
⑾若出金石聲者——發出象金石版的聲音.若,象.
⑿彼——代詞,它,這里指馬.

【譯文】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請採納~

㈩ 驥遇伯樂的注釋

【驥遇伯樂】驥(jì):千里馬。伯樂:姓孫,名陽,秦穆公時期的人,是春秋時有名的養回馬能手。
【齒至】牙答口老了。齒,牙齒。
【服】拖,拉(車)。
【蹄申膝折】申:通「伸」,伸展。折:彎曲。
【尾湛胕潰】湛(zhàn):同:「沉」。胕(fū):同「膚」,皮膚。潰:亂流。胕潰:意為皮膚上的汗水亂流。
【漉汁】:滲透出的汗水。漉(lù):口鼻中流出的白沫。
【中阪遷延】中阪:指半山坡。阪:山坡。遷延:步履艱難。
【負轅不能上】拉著沉甸甸的車子上不了坡。負:拉著,轅:車把子。
【攀】牽。
【解紵衣以冪之】解下自己身上的麻布衣蓋在馬的身上。紵衣:麻衣。冪(mì):覆蓋,披。
【俯而噴】俯:低著頭。噴:噴氣。
【若出金石聲者】發出像金石一般的聲音。
【若】像
【彼】代詞,它,這里指馬。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