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的典故
⑴ 「兔死狗烹」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在大夫范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斗,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范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做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後,文種和范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飢荒,國內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范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因范、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范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昔日在滅吳王夫差時吳王請降,越王曾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當時夫差曾向吾哀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現在看來怕要真的這樣了。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么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么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⑵ 兔死狗烹的故事簡要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任用大夫文專仲、范蠡整頓國政,經屬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仲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仲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仲,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1、文種;春秋時期越國大臣,輔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范蠡勸他一起隱退。不聽內,被被勾踐賜死容;
2、韓信;西漢諸侯王,最終被誑入長樂宮被殺;
3、彭越;西漢諸侯王,全族被殺,彭越被處以醢刑(古代的一種酷刑,即被剁成肉醬);
⑷ 兔死狗烹的典故說明了那個規律
無論從哪種價值觀來看,這都是一種不道德甚至卑鄙無恥的行為,中國人據專此感屬嘆世態炎涼感嘆了幾千年。但問題遠不止這么簡單,封建王朝幾千年,這種有違中國傳統綱常倫理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尤其是,一些率領一群窮兄弟出生入死的草根皇帝拚死拼活打下江山後,便下黑手把這群傻帽兄弟一個個解決了。世事難料,風水輪流轉。能怪主子忘恩負義喪盡天良嗎?為權霸天下,只有手段的不同,已經沒有是非之分。
還是那句話,在實實在在的權力的誘惑面前,什麼手足情誼,什麼肝膽相照,都變得虛無縹緲。
⑸ 誰給講解下,歷史上最典型的兔死狗烹例子
這個成語出復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制家》。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在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而當俘虜時,勸勾踐忍辱投降,伺機報仇雪恨。勾踐依照他的話去做,最後終於大敗吳國。越王勾踐復國後決定重賞大功臣范蠡。但范蠡看到歷代宮廷的殘酷傾軋,覺得勾踐是一個只能同患難而不可共享樂的人,就拒絕官職過隱居生活去了。范蠡臨走時還給另一大臣文種留下一封信,信中警告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說飛鳥射盡了,弓箭就會藏起來,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獵狗也會被主人殺掉燒熟吃掉的。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忠告,最後果然被勾踐殺掉了。「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立過功的人拋棄或殺掉。有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也連用,意思相同
⑹ 免死狗烹,成語的典故是什麼
【成語】: 兔死狗烹
【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解釋】: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成語故事】:
越王句踐大夫范蠡,曾經替越國出過了不少力,使得越國得以打敗吳國,成為霸王。對越國來說,范蠡可是個大功臣,本來他是可以安享富貴的,但是范蠡卻沒有這么做,他寧願舍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託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他勸文種也舍棄功名富貴,以免招惹災禍。范蠡為什麼會這樣勸文種呢?原來,他早就看出越王是個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共享樂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從信中這幾句話引申出來的。
「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雖然同樣出自這一個地方,但意思卻不同,因為在鳥盡的時候,弓是用來收起來的,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但狗的命運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沒有作用的時候,還會被主人烹來吃了,連性命都不保,這就是兩者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甲乙兩個國家發生戰爭,甲國派人混到乙國去刺探軍情,結果,甲國獲勝,但是那人卻被誣指為賣國,終於被殺,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有事就用你,無事就給你一個罪名」這句話。
⑺ 兔死狗烹成語故事
兔死狗烹 [tù sǐ gǒu pēng]
基本釋義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出 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 句
在封建社會里,許多為統治階級效力的人,最終落了~的下場。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得魚忘筌 鳥盡弓藏 過河拆橋
反義詞
崇功報德
典 故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在大夫范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斗,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范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做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後,文種和范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飢荒,國內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范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因范、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范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么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么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⑻ 兔死狗烹是什麼典故
兔死狗烹 [tù sǐ gǒu pēng]
基本釋義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出 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⑼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和來歷是
飛鳥打盡,弓被擱復置不用;兔被捕制殺後,獵狗則被烹食。比喻事情辦成,功臣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