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城外賞析
Ⅰ 過零丁洋第一局 賞析
《過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譯文一: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種經書,終於取得功名,開始了動盪艱辛的政治生涯;
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譯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譯文三:
遭遇苦難的原因是我精通經書而獲官職所致,
使我在荒涼冷落的戰場上度過了四個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風吹散的柳絮,
一生動盪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灘頭訴說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
死後我也要留下這顆精忠報國的紅心,讓它永照史冊。
【詩歌背景】
1278年五月,年僅10歲的宋端宗趙昰在溺水後因自幼的嬌生慣養和體質虛弱而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端宗的7歲的弟弟趙昺即位為皇帝,年號祥興.朝廷遷至崖山,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
1279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後據點厓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軍都元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厓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文天祥寫下此詩以死言志,嚴正拒絕。《指南錄》記錄的文天祥自注雲:
「上巳日,張元帥令李元帥過船,請作書招諭張少保投拜。遂與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書此詩遺之。李不得強,持詩以達張,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作此詩20天後,崖山海戰以宋朝慘敗而結束,趙昺跳海而死。宋朝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滅亡。
【詩歌註解】
第一句寫了自己的經歷。「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一經,指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宋代科舉制度,考經義,五經(易、詩、書、禮、春秋)中可選一經。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及第,後官至丞相。干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亡於本年(1279),此時已無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里四周星用整數。舊注多以「四周星」為文天祥1275年應詔勤王以來的四年,其實本詩前兩句應當合起來理解,是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
「山河」句:指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最險的一灘。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嘆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製作七言律詩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元世祖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從全詩的構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理解性詩句】
這種以死明志的氣節在文天祥《過零丁洋》一詩中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體現這種氣節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詩中語意雙關的「天然妙對」是惶恐灘頭說惶恐 , 零丁洋里嘆零丁。
《過零丁洋》詩中表達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詩中借用比喻,表現國家多難,個人浮沉的時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注釋:
①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於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於零丁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一經,指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亡於本年(1279),此時已無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里四周星用整數。舊注多以「四周星」為文天祥1275年應詔勤王以來的四年,其實本詩前兩句應當合起來理解,是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
④「山河」句:指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
⑤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嘆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
⑦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製作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Ⅱ 醉翁亭記賞析
原文
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修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夫」字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讀作(fú,第二聲),但由於現代人讀慣了,因此(fū,第一聲)也不能算錯。
譯文
粟潤湘篆書《醉翁亭記》環繞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個山峰,樹林和山谷特別秀麗。遠遠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四角向上翹起,像飛鳥展開翅膀一樣的亭子高踞於水泉之上,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誰?是山裡的智仙和尚。給它命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同賓客來到這里飲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酒中。
像那太陽出來的時候,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顯得昏暗,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幻不定之時,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時,水底的石頭裸露出來,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遊玩,到傍晚才回來,一年四季的風景不一樣,人們的樂趣也就沒有窮盡。
至於背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遊玩。來到溪邊釣魚,溪水深的地方魚兒肥;用釀泉的泉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種各樣在面前擺著,這是太守舉行酒宴。宴飲酣暢的樂趣,不在於音樂(助興),投壺的投中,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起或坐,大聲叫嚷的,是賓客們盡情地歡樂。一個臉色蒼老,滿頭白發,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在後面,樹林枝葉茂密成蔭,鳥雀到處鳴叫,這是遊人離去鳥雀就歡樂了,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的樂趣;遊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遊玩為快樂,卻不知道太守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後又能用文章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編輯本段]字詞句分析
難字生字
1. 滁 chú
2. 琅琊 láng yá
3. 霏 fēi
4. 穴 xué
5. 傴僂 yǔ lǚ
6. 蔌 sù
7 弈 yì
8. 輒 zhé
9.觥gōng
10.暝 míng
11壑hè
12晦huì
13陰翳yì
詞語解釋: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3. 林:樹林。
4. 壑:山谷。 尤:格外。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深秀:幽深秀麗。
7. 山:名詞作狀語,沿山路。
8. 行:走。
9. 峰迴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10. 回:回環,曲折環繞。
11.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 臨:坐落。
13. 作:建造。
14.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15. 謂:命名(太守自謂也。);為,是(太守謂誰?)。
16. 輒:就。
17. 號:取別號。
18. 曰:稱為。
19. 意:情趣。
20. 乎:相當於「於」,介詞。
21. 得:領會。
22. 寓:寄託。
23. 若:像。
24. 夫:那。
(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里一層意思時常用,近乎「要說那。。。」、「像那。。。」)
25.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26. 林霏:樹林里的霧氣。霏:霧氣。
27. 開:散開。
28. 雲歸:煙雲聚攏。
29. 岩穴:山谷。
30. 暝:昏暗。
31. 晦:陰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發:盛開。
36. 佳:美好的。
37. 秀:草木茂盛 (標准)
38. 繁:濃郁的。
39. 高:高爽。
40. 窮:窮盡。.
41. 負:背著。
行:走路。
42. 休:休息。
43. 應:應答。
44. 傴僂提攜:傴僂:駝背,這里指代老年人。 提攜:攙扶,帶領,這里指代小孩子。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5. 臨:來到
46. 漁:捕魚,名詞作動詞。
47. 釀泉:用釀泉,名詞作狀語。
48. 為:制。
49. 洌:清澈。
50. 山餚:野味。
51. 野蔌:野菜。蔌,蔬菜。
52.雜然:交錯的樣子。
53.前:在前面。
54. 陳:擺開,擺放。
55. 酣:盡興地喝酒。
56. 非絲非竹:不在於音樂。 絲:弦樂器。竹: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
57. .射:這里指宴飲時的一種游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進決勝負,叫做投壺。也有可能是猜謎,古時亦叫射覆。
58.弈:下棋。
59.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60.觥:酒杯。
61.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子。
62.蒼顏:臉色蒼老。
63.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形容醉態,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
64. 乎:相當於「於」。
65. 從:跟隨。
66.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67. 翳:遮蓋。
68. 鳴聲上下:意思是到處是鳥叫聲。
69. 上下:樹的上部和下部。
70.樂其樂:第一個樂,以...為樂。第二個樂,感到快樂的事情。
71.醉:喝醉
72.樂:歡樂
73. 述:記述。
74.謂:為,是。
75.廬陵:廬陵郡,就是吉州。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76.諸:那些。
77.望:遠望。
78.故:所以。
79.在乎:在於。
80.歸:聚攏。
81.去:離開去.。
82.而(雲歸而岩穴暝):便
83.已而(已而夕陽在山):不久
一詞多義
樂: ①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第一個樂)以……為樂 :(第二個樂)樂趣
② 山水之樂: 樂趣
③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快樂
歸: ①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去
② 雲歸而岩穴暝: 聚攏
謂:①太守自謂也:命名
②太守謂誰?:是
也:①環滁皆山也:表陳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③在乎山水之間也:語氣助詞,無實義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②佳木秀而繁陰:繁榮滋長
臨:①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處
②臨溪而漁:來到
而:①而年又最高:表並列,並且
②日出而林霏開:表承接,然後
③朝而往:表修飾,不譯
④溪深而魚肥:表遞進,而且
⑤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然而
賞析:1.全文圍繞一個「樂」字,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心情。
2.全文第一段由滁州寫到琅琊山,再寫琅琊山的泉,最後寫到了泉邊的醉翁亭。由遠及近,層層遞進。描寫形象,富有動感。並解釋了「醉翁」的由來,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做鋪墊。
3.第二段寫了山間景色朝暮的變化,四季景色的變化,作者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安靜,和平。
4.第三段突出了一個「樂」字,渲染出一幅恬靜的畫面——滁人游山之樂於太守宴遊之樂。
5.第四段,曲終人散,宴後也有樂。體現了作者與自然界,與人之間的和諧,含蓄地點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詞類活用
(1)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3) 山行六七里(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4)雜然而前陳者(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
(5) 翼然臨於泉上。(翼:名詞作形容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6)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活用作動詞,稱呼)
古今異義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義:情趣。
今義:意思或願望。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古義:離開
今義:到、往
頹然乎其間者
古義:醉醺醺的樣子
今義:頹廢的樣子
野芳發而幽香
古義:香花
今義:芳香
名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文章分析
整體把握
特殊句式:貫穿文章的一個句式:……者,……也(共21個),…而…(共25個)。
應譯為:……是……。
這是文言文的判斷句式。
中心思想:全文以「樂」字為線索,層層深入,通過對滁州優美風景的描寫,表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樂民所樂的曠達情懷,抒發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憂愁的復雜感情。
各段段意: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及得名的緣由
第二段:早晚的景象變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三段:滁人的游山之樂和太守的宴遊之樂
第四段:作者日暮醉歸,在議論中含蓄點明自己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理解背誦:1、滁州的地理環境:環滁皆山也。
2、自問自答道出醉翁亭的來歷: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3、醉翁雅號的由來: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醉翁也。
4、全文的核心命意,為寫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調: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5、將遊玩觀賞的樂趣融於宴飲之中或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
7、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8、醉翁的自畫像: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醉罷晚歸: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文章成語
【觥籌交錯】 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峰迴路轉】 亦作「山迴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迴。②今常以喻事情經歷曲折後,出現新的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後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
【風霜高潔】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指天氣高爽霜色潔白,秋高氣爽。
【水落石出】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本謂水位下降後石頭顯露出來。後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前呼後應】: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後面的人在應答。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
【往來不絕】:來來往往而不停絕,絡繹不絕
Ⅲ 晚泊岳陽中夜深江月弄清輝有什麼表達效果請賞析
(1)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做簡要賞析。
答:第三句寫明月「來」懸空江,表現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為伴;第五句用擬人方法呈現靜夜「月弄清輝」的畫面,也為下句漁人歸家作因;第六句寫月光引領水上人伴著歌聲飛去歸家,帶出作者一絲思鄉之情。(意思答對即可)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怎樣表達的?
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鄉思之情。是通過卧聞鍾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動作表達的。城裡鍾、水上歌是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雲水蒼茫、輕舟飛逝是視覺形象,以景寓情來表現的。句句寫景,景景寓情。 作者簡介 歐陽修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